飯圈PUA

飯圈PUA

飯圈PUA,是指瘋狂的追星行為,類似於以談戀愛為名義的PUA,讓一個人逐漸喪失理智,為單一偶像奉獻一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飯圈PUA
  • 定義:瘋狂的追星行為
  • 相關群體飯圈
  • 性質:網路辭彙
概念解讀,相關案例,相關背景,判斷方法,解決方法,幫助方法,媒體評價,

概念解讀

什麼是“飯圈PUA”?“粉圈PUA”即為流量明星及其背後的資本團隊對冬粉群體進行有組織有預謀的洗腦活動,例如通過神化該明星並引導冬粉對明星產生極強的黏性,買入行銷號強化該明星的地位和影響力,暗中誘導冬粉不理智消費明星產品獲取暴利。更有甚者對冬粉群體進行邪教管控,支持一些低齡、無辨別能力的冬粉網暴他人而得到法律制裁,營造瘋狂消費流量產品的環境,任務化購買力,傳銷化購買群體,誘導未成年冬粉大額購入產品提升自身銷量,為達此目的,對冬粉群內不懷好意教唆未成年冬粉“開花唄”“網貸”購買產品的人士不聞不問。冬粉購買熱潮後明勸理智,暗勸“為愛購買”,使未成年冬粉急於證明對該明星的熱愛而購入超出經濟能力的產品。

相關案例

佛山電視台曾播出一位媽媽的求助。40多歲的母親,在鏡頭前頻頻抹淚,如果不是被女兒逼到絕境,也不會選擇曝光自個兒的家庭。她說女兒像是入了邪教一般,腦子裡只有明星哥哥,沒有絲毫學習的心。會在半夜把已經睡著的她薅起來,逼她轉賬,買哥哥的新歌,情緒癲狂得令人害怕。“你現在不借給我,我一輩子都會恨你!”
飯圈PUA
佛山媽媽

相關背景

在飯圈的一些輿論風暴里,雙方都急著為自己或者對方貼上標籤,然後根據標籤進行簡單粗暴的處理模式。冬粉先被資本行銷後,因為偶像這個IP觸發了自己非理性的心理按鍵,變成以情緒為主導的行為模式,通過為他花錢、為他做一系列的事情,來填補自己的心理訴求。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群體效應的疊加,冬粉情緒開始逐漸失控,做出了傷害了旁人的事情。而另一方,從一開始就對該偶像沒有情感連結,完全理解不了因為他所能產生的情緒。當受到實際性傷害後,從嘗試理性溝通發展到非理性直接對抗。但這種對抗情緒,反而更好地被資本利用了繼續觸發冬粉的“受害者情結”。就在這種雙方情緒無法宣洩,重複疊加的作用下,一場輿論界的颶風形成了。

判斷方法

為某個人瘋狂,可能是各個年齡階段、經濟水平、教育層次都有可能出現的現象,不代表自身有問題,或者低人一等。所以,先不要急著標籤化自己和自己的全部行為,而是帶著開放、接納和好奇的心態,覺察自己的行為。當發現自己已經有這種情緒波動時,怎么和這種情緒相處,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資本撩撥。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在合理的閾值里,那么很大機率是沒有被PUA的。超出合理閾值的主要表現:永遠不夠,愛和恨都不夠,情緒永遠填不滿。就像為偶像消費,這個心態和行為很正常,但如果說停下消費的欲望只是因為經濟現狀(錢不夠了),而不是心態上覺得已經付出足夠了,那就很危險。因為這樣一旦如果旁人說“不夠”,自己馬上也覺得付出得“不夠”,那就意味著只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會無止境地付出並且永遠無法剎車。又或者,在粉圈氛圍影響之下,不僅自己目光所及範圍內不能有關於這個人的負面訊息,甚至還要全網去搜,一旦搜到和TA相關的負面,就要不斷輸出憤怒情緒。為什麼要把一個罵走了,再找下一個罵?為什麼要搜尋讓自己不愉快的信息,而且停不下來呢?就是恨意的輸出也無法停止。
解讀行為,除了客觀角度,主觀角度也很重要。有些人的心理困境,就在於無論他付出多少,他都覺得自己付出的不夠。這種“感覺自己不夠好”往往才會造成心理壓力,而非實際付出的“數量”。檢測標準很簡單,思考一下,如果一周不刷微博,不關注他相關信息,不和別人討論他,會覺得可惜、失落,還是會覺得恐慌、絕望?能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別的樂趣,需要面對自己的生活中的什麼情緒?而如果一周不關注他,不為他消費,不為他“反黑”,他的生活是否會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變得一塌糊塗還是絲毫無損?如果以上的答案是恐慌絕望,或是覺得天都塌下來了,那么很有可能,作為一個普通人,被資本的遊戲PUA了。
請家長們及時與孩子溝通!並查看孩子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QQ音樂等平台有無超額大量數據反常的明星專輯購買記錄如果有,請重視錢財來源!查看孩子的花唄和借唄有無借款記錄,如果沒有,請與孩子及時溝通,問清錢財來源是否來自網貸/校園貸/裸貸。

解決方法

防止被PUA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有隨時離場的底氣這種底氣來自於拓展眼界和增長見識。如果能心平氣和地多和不同意見的人聊一下,發現雖然還是喜歡他,但是並不覺得他是那么獨一無二、唯我獨尊的,或者接受自己喜歡的人,在別人眼裡很普通,這種落差有時候會有助於自身保持清醒。

幫助方法

  • 朋友
如果想幫助深陷在被PUA狀況中的朋友的話,可以借鑑一下心理諮詢師面對來訪者的方式。當一個來訪者求助的時候,可能會有非常多的非理性觀點。這個時候哪怕自己內心對這些觀點不贊同,也要試著去理解對付方的情緒,但是卻並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點。
當不急著去否定對方的想法,而是幫助對方情緒流動的時候,反而對方可能會認識到自己的觀點有什麼問題。一個瘋狂的冬粉,他的情緒,喜怒哀樂都是真實的,不接納理解他的情緒,就開始和他談理智的原因,那是不現實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冬粉,不斷地發十條評論十條微博十條私信,但依然認為自己“無法發聲”。因為他的情緒沒有被粉圈之外,特別是和他立場不一樣的人看見、理解和接納。如果朋友可以通過情緒的流動找到自己的需求,例如“需要被聽見、被理解”,那就更好了,這個時候幫助者才能共情,因為大家都會有這種需求。圍繞這種需求,以及如何實現這種需求,來探討解決辦法,這時候加入理性,會更有效果。
  • 孩子
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問題,有個基本原則:未成年人行為紊亂要從家庭找原因。家長要先改善親子關係,比如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嘗試理解、懂得他們成長期的心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一面要給予充足的愛,在他們探索自我和試著獨立的過程中做堅固的後盾,另一方面要學會放手,試著相信他們探索生活的能力。
對於一些已經被粉頭、資本洗腦的孩子,認知-行為療法比較容易操作。當孩子把愛偶像=傾囊而出甚至不惜負債買N張單曲時,不帶情緒地引導他們思考:什麼是愛?今天爸爸媽媽給了你一百塊零花錢是愛你,明天不給,是不是今天愛你、明天不愛你了?愛是可以買賣、隨時產生和隨時結束的嗎?你的出生沒有給爸爸媽媽帶來金錢收益,為什麼爸爸媽媽愛你、願意養大你?從而解綁掉愛=花錢的這個心理枷鎖。不過,引導的基礎條件始終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否則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知道家長的收入情況、錢是怎么賺的,錢是需要花在什麼地方,這些錢如果不花在偶像身上,還能花在哪些地方等等,才能真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花錢在明星身上,會對家庭和家人造成怎樣的困擾,讓孩子面對問題,好跟家人一起考慮。硬是扮演一種威嚴、肅穆的姿態,這讓家長錯過和孩子交心的機會,讓情感在雙方之間無法流動。
傾聽孩子,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這時候,家長可以回想自己崇拜偶像的過往。面對孩子的行為,試著站在孩子的年紀去看待他。最後,等孩子感到安全了,也打開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再去談理性的溝通。包括想要跟孩子傳授的道理,希望他改善的行為。

媒體評價

偶像崇拜這種文化自古以來皆有,如果處理恰當,偶像是能為人樹立積極向上的動力。就跟一段良性的戀愛關係一樣,帶來歡樂、共同進步。而瘋狂的追星行為,更類似於以談戀愛為名義的PUA,讓一個人逐漸喪失理智,為單一偶像奉獻一切。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理上的坎需要面對,但只有過了這道坎,才能變成能理智看待自己情緒,而不是被資本利用的韭菜。(南方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