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損傷

食管黏膜損傷是常見的食管創傷之一,大多數因傷情不嚴重而疏忽。臨床上可以自愈,較少發生感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食管
  • 常見病因:多由進食粗糙乾硬食物或誤咽尖銳異物擦傷食管黏膜引起
  • 常見症狀:下咽食物時胸骨後疼痛燒灼感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食管黏膜損傷多由進食粗糙乾硬食物或誤咽尖銳異物擦傷食管黏膜引起,也可因飲酒或食物過熱損傷食管黏膜,食管鏡及胃鏡檢查,食管擴張術,甚至放置胃管亦可造成食管黏膜損傷。

臨床表現

黏膜損傷輕微時症狀較輕甚至無明顯症狀,輕微損傷常表現為:下咽食物時胸骨後疼痛燒灼感;進食刺激性食物、熱食及乾硬的食物時加重,疼痛可向背部左側肩胛下方放射;如無嚴重感染上述症狀多在3~5天后即可消失,但少數患者並發感染形成黏膜下膿腫則有高熱,胸骨後劇痛,甚至不能進食。需待膿腫破裂,排膿後症狀減輕或消失。黏膜損傷並發感染可形成黏膜下膿腫。
黏膜損傷也可表現為黏膜下血腫,使食管黏膜的表層與固有層整個剝離呈管筒狀,自口腔吐出,形似一帶狀物垂吊於口角,並與咽部相連,稱為“食管黏膜管型剝脫症”,亦有稱為“表層剝脫性食管炎”、“創傷性剝脫性食管炎”。

檢查

1.食管鋇餐檢查
對一般的黏膜損傷診斷幫助不大,但可排除異物或其他食管疾病。對食管黏膜管型剝脫症吞鋇檢查可見“雙腔食管”。
2.食管鏡檢查
對有異物存在者可行食管鏡檢查,既可明確診斷又可同時取出異物。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容易作出食管黏膜損傷診斷。對食管黏膜管型剝脫症口腔檢查可見有白色管狀膜樣物與咽部相連。X線吞鋇檢查可見“雙腔食管”即可確立診斷。

併發症

食管黏膜損傷並發感染可形成黏膜下膿腫。

治療

輕度黏膜損傷多不需特殊治療而痊癒,有明顯症狀但能進食者可食流質或軟食,並服用消炎止痛,抗酸收斂等藥物,如氫氧化鋁凝膠,複方氫氧化鋁(胃舒平),顛茄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等。若有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可給適當的抗生素。對不能進食者可暫給鼻飼高營養飲料或靜脈輸液,以便損傷的食管黏膜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對食管黏膜管型剝脫症的治療,出血較多者可給輸血、止血藥物及全身使用抗生素。口服液狀石蠟(石蠟油)等潤滑劑及鹼式碳酸鉍等收斂和保護黏膜藥物,患者應暫時禁食,由靜脈輸液及補充維生素等。

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較好。食管黏膜表層剝脫後剝脫的食管黏膜可很快再生,不留瘢痕。但若發生感染波及肌層時則有可能引起瘢痕狹窄。

預防

1.養成良好進餐習慣
避免乾硬食物或尖銳異物吞咽時擦傷食管黏膜。
2.避免醫源性損傷
避免在做食管鏡或胃鏡檢查時發生醫源性食管黏膜損傷,尤其是老年人和幼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