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金之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金之風”重又吹來,眼下日本、東南亞一帶食用金箔盛行,
金箔酒、金箔水、金箔糖果成了市場上的高檔搶手貨。國內一些大城市裡“食金”不僅是為了保健,更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食用金箔
可食用的黃金——食用金箔
食用金箔,可添加於酒類、糕點、咖啡、調味品、化妝品,提高商品檔次,顯示豪華氣派,增加喜慶氣氛,延年益壽,美容駐顏。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正式將9999自然純金列入食品添加劑範疇,編為A表第310號。
中國國家衛生部發布的食品新資源第8類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明確了金箔的食用功能。
長期以來,由於黃金的稀有珍貴,食用金箔只在小範圍內被認知,而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
食用標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31家企業生產金箔酒。一些專家分析,由於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食金”不僅僅滿足於高端消費階層,極有可能向“中產”人群普及。然而,“食金”應當依據什麼標準?
中國最大的
金箔生產企業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江寶全介紹說,近年來到該公司購買金箔作為食品原料的企業客戶突然多了起來,然而,由於其公司產品過去主要用於建築裝修,作為食品原料還從沒有過,能不能作為食品原料銷售企業曾經感到非常困惑,“因為金子這東西弄不好會吃死人,古代不是有‘吞金而亡’的說法嗎?”江總裁激動地說。後來金箔廠通過諮詢政府監管部門和查閱資料才發現,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於1983年正式將黃金列入食品添加劑範疇,中國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作為食品新資源使用的物質也把金箔列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金箔廠才開始向食品生產企業出售。
作為食品用於“進口”的金子不是普通的金磚、金條、金戒指。用於食品原料的金子必須是經過加工的金箔。相傳晉代煉丹家葛洪創造了金箔工藝,這種將純金經過十多道工序的精細加工,使大小不等的黃金變成整齊劃一、薄如蟬翼的金箔,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特殊傳統工藝,世稱“中華一絕”,這種工藝能夠將一隻金戒指打造成與籃球場面積大小相當的金箔。後來金箔工藝陸續傳到日本,傳到海外,成為世界黃金飾品加工工藝並且久盛不衰。金箔廣泛用於仿古建築、現代建築、金字牌匾等,如佛像貼金、雕樑畫棟貼金、裝飾用貼金等。因為其薄如蟬翼,分子結構容易被分離吸收,所以是作為食品原料的最佳選擇。但是一噸酒里應當添加多少金箔?一名成人一天最多能夠吃多少金箔?這些標準無從談起,迫切需要相關部門通過科學研究作出規定,因為這一方面關係到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與防止暴利、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有著密切關係。
黃金故事
如果有一種金屬元素對人類的誘惑與折磨能延續幾千年,挑起戰爭與征服,催生帝國與貨幣,夷平高山與森林,那它一定是化學符號為Au的金。Au的名稱來自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如同這個讚美意味濃厚的名稱,黃金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受到狂熱吹捧的稀有金屬,一直被視為華貴的象徵。關於黃金的故事,你知道多少?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月號講述了這些故事。
古代印加人把黃金視為“太陽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堅持要埋葬在黃金這種“神之肉”里;《聖經·馬太福音》提及的東方三博士帶來的禮物之一就是黃金,而《聖經·啟示錄》形容聖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純金製作……黃金在各個時代都被賦予了神話般的力量,它在誘惑著人們,更在折磨著人們。美國經濟學家彼得·伯恩斯坦在《黃金的魔力》一書中說:“從來沒有人搞得清楚,是我們擁有黃金,還是黃金擁有我們。”
世界人均黃金12克
當礦石含有天然金時,金會以粒狀或微觀粒子狀態藏在岩石中,通常會與石英或硫化物的礦脈同時出現。這稱為脈狀礦床金或岩脈金。天然金也會以葉片、粒狀或金塊的形式出現,它們由岩石中侵蝕出來,最後形成沖積礦床的沙礫,稱為砂礦或沖積金。沖積金比脈狀礦床的表面含有更豐富的金,因為在岩石中的金與鄰近礦物氧化後,再流入河流,藉助流水作用形成金塊。天然金通常含有8%~10%的銀,銀含量超過20%的稱為銀金。銀含量越高,顏色就越白,重量也越輕。金的密度相當高,1立方米的金重量為19300公斤,而1立方米的鉛重量為11340公斤。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人類歷史上4000年開採的黃金總量約為16.1萬噸,勉強填滿兩個符合奧運標準的游泳池(50×21×1.8米),其中半數以上是在過去50年中挖出來的。現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黃金大概有7萬噸(實際流通量約為2.5萬噸),如果用全世界60億人來衡量,人均只有12克,黃金的稀缺性顯而易見。而且開採黃金變得越來越困難,目前無論是南非160公里長的金脈,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櫻桃般大小的金塊,都幾乎被挖光了,剩下的黃金都是埋在偏遠角落裡的殘跡。
黃金價高是因為數量稀少。在地球地殼中,只有十億分之三是金;海水中也含有金,但濃度極低,其十億分率只有0.1~0.2。很多人自稱能夠從海水中取得黃金,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真正實現。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們仍然沒有辦法從海水裡提取出黃金。
從1880年起,南非一直是世界黃金供應的主要來源。1970年,南非的黃金產量占世界供應的79%,約有1000噸,但到了2007年只有272噸。中國在2007年生產了276噸黃金,取代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者。其他主要的黃金生產國還有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及秘魯。
食用黃金有益還是奪命
人類食用黃金有久遠的歷史。在中世紀的歐洲,黃金以薄片或粉末的形式被加在食物及飲品中,供貴族享用。黃金被認為是一種對健康有益的東西,雖然實際上並非如此。
在我國一些戲劇以及民間傳說中,廣泛流傳著“吞金自盡”的說法,但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純金並沒有毒,吞入純金物件並不會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獻里記載的一些因喝了少量金箔酒斃命的案例,可能是由於當時冶煉技術有限,金製品純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雜質,或者有人事先在金箔上塗了毒物所致。如果說某人吞入金製品後死亡,原因可能是金製品通過機械性刺激等,導致消化道破裂、出血等併發症所致。
目前在一些醫藥書中有“金中毒”一詞。“金中毒”是醫學上的一種習慣稱謂,是指由含金的鹽類化合物引起的中毒。例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含金藥物金諾芬、硫代葡萄糖金、硫代蘋果酸金鈉等,以及電鍍工人使用的氰化鉀金等引起的藥物中毒,都歸入“金中毒”。這些“金鹽”與我們平時見到的金飾品並無關係。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昂貴的糖果、飲品中加有可食用的黃金。格但斯克金箔酒(Goldwasser),德文意為“黃金水”,是一種在波蘭及德國生產的傳統草藥利口酒,裡面含有金葉片。有些昂貴的雞尾酒里也有金葉片。處於金屬狀態下的黃金不管以什麼方式被食用,都不會在人體內引起化學反應,也不會有任何味道或營養價值,而且會原封不動地離開人體。純金有著好看的金屬光澤,在自然界中見不到純金,而金屬雜質(比如銅和銀)賦予金各種顏色,從淡黃色到黃紅色不等。金是金屬中延展性最好的,1克金可以打成1平方米的薄片。
掘金把火山變成礦坑
在金價上漲以及美國、南非和澳大利亞礦藏耗竭的推波助瀾下,世界各大採礦巨頭極盡所能搜尋黃金。美國的礦業巨擘紐蒙特公司目前經營的露天開採金礦場遍及五大洲,為貧困地區提供了工作機會,因破壞生態、強迫村民搬遷等備受指責。
娜皮亞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長大,聽過山區雨林下埋了大量黃金的故事。她一直以為這些故事只是故事,直到紐蒙特採礦公司在離她家12公里的休眠火山附近發現了金礦。隨後,紐蒙特公司開始在這裡建造礦場,當時24歲的娜皮亞應徵了電話接線員的工作,老闆卻把她帶到了截然不同的作業地點——重工793型翻斗卡車的駕駛座。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大卡車,光是輪子就有娜皮亞的兩倍高。“那輛卡車嚇了我一跳。”娜皮亞說。當她看到礦場被切開的地方時,馬上又吃了一驚。“他們把地皮鏟掉了!”她說,“我當時想,能做到這點一定要有巨大的力量。”
隨後,娜皮亞加入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她的卡車隸屬於一個有111輛車的車隊,它們每年要把近1億噸的石頭拖出地面。從這裡挖出1盎司(約28.3克)黃金,就得拖出250多噸石頭。550米高的火山在這裡有千百萬年了,如今連一點殘跡都不剩。它曾經占據的空間變成了1500米寬的礦坑,深達海平面以下105米。等到大約20年後金礦挖完時,礦坑底部就會達到海平面以下450米。娜皮亞如今毫不在意環境受到摧殘。“我只想領到薪水。”她說。
新聞報導
飯店推出金箔菜 食用黃金還需先"給個說法"
最近網上在公開叫賣一種名為“京華金純”的液態可食用納米金,每12毫升售價約120元。食金之事古以有之。但據記者了解,對黃金到底可否食用國內醫學研究機構並無說法,而黃金到底該怎么食用,有關管理部門也沒有明確規定。
黃金食品五花八門
早在兩年前,市場上就有金箔月餅現身。在廣式月餅表面灑上24k純 金食用金箔,配上燕窩、雪蛤人參,能賣大價錢。還有黃金酒,據說內含納米黃金,每瓶售價高達2000元。
上海桃江路上一家飯店有道菜叫金箔魚翅,每份488元,價錢雖高,仍有很多顧客衝著它而來。這還不算稀奇,一位餐飲業老闆告訴記者,他想從台灣引進金箔燕窩粥:精緻的瓷碗,晶瑩的燕窩,覆上金光閃閃的食用金箔放入滾燙的粥中。幾分鐘後,金箔和燕窩融於粥中,肯定會吸引食客。
有益有害各說各的
金子真的能吃么?黃金入藥在我國古代是有記載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已將金列為稀有藥材。生產黃金食品的公司也信誓旦旦:食用黃金能有效抑制人體氧化過程,減緩老化現象。在日本、台灣等地,黃金食品、黃金保健品是允許銷售的,確實有人非常推崇它的效果。
但也有營養學專家指出,黃金不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內臟無法消化吸收,大量沉積的話可能會導致重金屬中毒。中山醫院血液淨化中心朱加敏博士認為,食用黃金可能對人體的血液和骨髓有害處,所以要謹慎。記者從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獲悉,我國國內目前尚無關於食用黃金的任何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