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次

食次

食次,拼音shí cì,漢語辭彙,是就食之時的意思,出自《法苑珠林》卷五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次
  • 拼音:shí cì
  • 釋義:就食之時
  • 出處:《法苑珠林》卷五三
詞義,書名,

詞義

1、就食之時。《法苑珠林》卷五三:“皇帝當此十月之內,每因食次於齒下得舍利;皇后亦然。”
2、指食品。多指酒菜、點心之類。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書以示客云:‘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酒肆》:“有一等直賣店,不賣食次下酒,謂之‘角球店’。”《水滸傳》第三十回:“ 張都監 叫抬上菓桌飲酒,又進了一兩套食次,說些閒話,問了些鎗法。”一本作“ 飲饌 ”。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今年張狀元及第,賜宴瓊林,本官著我鋪排筵席,點檢食次。”

書名

《食次》是我國一本古烹飪書。其作者不詳,約為南北朝或更早的著作。
《食次》原書不存,只有部分文或肴饌名稱被其他古籍保留。如在《齊民要術》中,明確標明引自《食次》的肴饌有能熊蒸、苞、粲、煮、折米飯、蔥韭羹、白繭糖等。而在熊蒸條後,又有豚蒸、鵝蒸兩種菜的製法,“如同熊蒸”,可見豚蒸、鵝蒸也出自《食次》。同理、書中還有黃繭糖等四種食品,它們變出自《食次》。這樣,可以初步斷定,在《齊民要術》中明明白白引用的《食次》資料已達十五種。而在《膳夫錄》中《食次》與《食單》(韋巨源《燒尾宴食單》)並列,故為書名無疑。再細看《食次》的這七種菜餚製法,竟全部被《齊民要術》收錄,只是未說明引自《食次》。如果《膳夫錄》所記有據,則《齊民要術》中所引《食次》的內容就達二十多條。
《食次》究竟為何書,尚不清楚。曾有學者認為《食次》是《隋書·經籍志》中所錄書名為《食饌次第法》(一卷)的簡稱。《食次》當為古代重要的飲食著作之一。僅從該書現存的一些菜點的製法分析,當時的飲食烹飪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