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平度

食在平度

“食在平度”是根植平度市深厚的飲食、食養文化,發揮平度現代農業優勢,打造以“美食+食材、美食+食養、美食+旅遊”為特色,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旅遊目的地品牌,旨在為遊客營造全地域、全時空、全身心的旅遊體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食在平度
  • 創立時間:2016年8月 
  • 類型:旅遊目的地品牌
品牌內涵,品牌背景,歷史淵源,客觀條件,策劃推廣,

品牌內涵

“食在平度”旅遊目的地品牌包含三個層次:
1、美食+食材。從空間上看,平度市擁有17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數量位居全國縣級市首位,覆蓋種植業、養殖業。
2、美食+食養。通過挖掘藥食同源、四時、節氣、時令等食養文化,打造“野菜食養季”、“四時美食月”、“二十四節氣食物養生”和大田的地理標誌產品時令嘗鮮周特色食養產品,覆蓋全時空。
3、美食+旅遊。從全身心體驗看,通過“美食+食養”產品吸引更多遊客到平度體驗,達到養心、養生境界;從旅遊追求角度講,通過心情愉悅達到身心健康目的;從身心健康角度講,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認為,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品牌背景

歷史淵源

平度飲食文脈有三個基本特徵:鹹、鮮、香。一是,平度在夏朝時屬古青州地望,此地在漁鹽之利思想指導下,鹽業發達,其居民食鹽便利,便有了嗜鹹的習慣和食鹹的食俗;二是,從地理歷史學來研究平度,它屬於古北海郡,其距渤海萊州灣和膠州灣都不足百公里路程,吃海鮮是當地的風俗習慣,故其飲食講究個大色鮮,有嘗鮮的食俗;三是,平度為古即墨城所在地,歷史上商業發達,飲食講究香煎小炒,對香味有獨到的見解,故當地百姓在宴飲待客時,以香味為大美。
平度歷史上幾位歷史文化名人,例如庸譚費直徐萬且等都對平度飲食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西漢時期平度籍天文曆法專家徐萬且,在《太初曆》中首次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二十四節氣不僅指導著農時,而且根據不同季節身體的變化提出食材養生,是中華養生文化的瑰寶。《皇帝內經》對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也有大量詳細的記載。二十四節氣養生是“食在平度”品牌戰略啟動點之一。
平度飲食文化傳承重要特徵,是在民間流傳大量傳說故事。如巧女張村已有千餘年歷史。相傳,趙匡胤稱帝前領兵經平度張婆店歇腳吃飯,張婆令其女巧做飯菜相待,所制美食令趙匡胤讚不絕口,被趙匡胤譽為巧女,趙匡胤稱帝後派人接巧女進宮,巧女誤解自縊。為紀念皇封巧女,建了巧女廟,修了巧女墳,村名更名為巧女張村。平度飲食文化大味中庸,鹹鮮味美,嘗鮮品香,四時食療,節氣養生。

客觀條件

平度市是傳統農業大市,連續11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設施栽培面積達到25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8萬畝。2010年平度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152個。全市有17個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和登記,保護區域總面積達到160多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60%以上,位居全國縣級市首位。2015年,全市蔬菜和水果產量達到270萬噸和33萬噸,分別占青島市的37.1%和31.6%,獲得“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市”等榮譽稱號。多樣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平度市不但糧棉油果菜桑茶等大宗種植品種齊全,而且藥食同源的山果野菜遍布境內,為“食在平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食材資源,這是一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策劃推廣

對於平度這樣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來說,如何發揮自身特色,撬動全域旅遊,成為擺在主政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而全域旅遊是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最佳化提升,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2016年8月5日,由山東省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主任,原省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於沖在平度市科學發展大講堂中,首次提出了“食在平度”的概念。“食在平度”這一理念,準確找出了平度旅遊業突破的關鍵點,是撬動平度全域旅遊業的槓桿。
為保證“食在平度”旅遊品牌的落地,平度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平度市“食在平度”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推進“食在平度”工作的實施方案》。圍繞打造“食在平度”旅遊目的地品牌,平度市快速推進“美食+”產業的“個、十、百、千工程”,培養百名美食產業名廚和營養師,發展千個美食產業經營戶,同時通過舉辦美食大賽、美食文化節、開展美食招商、強化職業教育等方式,選拔、招徠、培養美食產業技能人才,爭創因美食而聞名、以美食聚人氣的旅遊強市。通過一系列舉措推進“食在平度”品牌落地,以此作為平度全域旅遊的引爆點,將平度打造成為省內外知名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