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橋胡同

飛龍橋胡同

飛龍橋胡同位於北京東城區西南部,東起南池子大街,西臨勞動人民文化宮,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龍橋胡同
  • 位置:北京東城區西南部
  • 相關文籍:《明英宗實錄》
  • 所屬管轄: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歷史故事,

歷史沿革

飛龍橋胡同以橋得名,民國年間此橋被毀,後來這裡形成了一條胡同——就是今天的飛龍橋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冰窖胡同並人,“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葵花向陽路七條,後恢復原名。

胡同特色

飛龍橋胡同以橋得名,原來附近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橋叫飛虹橋,清代改名為飛龍橋。橋是用漢白玉築成,造形優美,獨具匠心,橋欄上雕有獅、龍、蛙、魚、蝦、海獸等,並刻有水波紋飾圖案。橋南北兩頭有飛虹牌坊,東西兩側有天光亭、雲影亭;橋北有假山,山下有秀洞,山上建有乾運殿,殿兩旁有凌虛亭、御風亭等等,真像一幅山水畫佳作。
明朱維京有詩: 度飛虹橋
鯨海遙涵一水長,清波深處石為梁。
平鋪碧甃連馳道,倒瀉銀河入院牆。
晴綠乍添垂柳色,春流時泛落花香。
微茫回隔蓬萊島,不放飛塵入建章

歷史故事

飛龍橋胡同是以橋得名的。據《明英宗實錄》講,飛龍橋胡同明朝為明南城的一部分。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被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囚禁在南城,當年英宗非常喜歡這裡的幽靜,所以從復位後便常來這裡游幸。後來他命名在此建起了一座嘉樂館。館中的正殿叫龍德殿,正殿後邊的玉河上,橫跨一座飛虹橋。橋的南北各有兩座牌樓,南邊的叫“飛虹”,北邊的叫“戴鰲”。此橋系白色石塊砌成的,橋欄上精雕龍、獅、蛙、鱉、魚、蝦、海龜等,並鑿有水波紋飾,圖案甚為壯觀。當時盛傳,此橋所以用的石料,是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從海外買下,磨好載運回來的,建到最後,橋前右邊還缺一塊方石,可料已用完,工匠們只好自己找料磨補,可試了幾次,全沒成功,最後只好作罷。在飛虹橋的北面有一座假山,山下有秀岩洞,山上有乾運殿。當年飛虹橋一帶雕欄鏤閣、水波蕩漾,四周空地皆種瓜蔬,風景獨特,宛若村舍。古人有《渡飛虹橋》詩云:“鯨海遙涵一水長,清波深處石為梁。手鋪甃連馳道,倒瀉銀河入苑牆。晴綠乍添垂柳色,春流時泛落花香。微茫迥隔蓬萊島,不放飛塵入建章。”
清建立後不久,龍德殿一帶逐漸廢圮。但飛虹橋卻還存在,只因“虹”與“龍”相近,又加之明英宗常去,所以飛虹橋就被人們叫成了飛龍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