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霧洞

飛霧洞

飛霧洞,又稱落水洞、落虹洞。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飛霧洞由兩個朝天的漏斗形豎洞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飛霧洞
  •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賓市
  • 別稱:落水洞、落虹洞
  • 組成:兩個豎井狀溶洞
簡介,概貌,周圍景物,飛霧三絕,地理位置,

簡介

概貌

飛霧洞由上下兩個豎井狀溶洞組成,當地百姓稱之為上落水和下落水。連線兩個洞口之間,地下部份為暗河通道,地面部分地學上稱之為天生橋。上落水深約60米,洞口四周翠竹環抱,藤蔓叢生。山泉破谷而出,懸掛於洞口岩邊,形成一道迷人的飛瀑。這道瀑布的奇特之處是:地面一半,地下全知。 從側面看上落水,其瀑布的形狀很像京劇老生臉譜上的鬍鬚,有人說它是花果山水簾洞口懸掛的水簾,千變萬化,令人百看不厭。
下落水是飛霧洞的入口,洞深約有70米。此處還可觀賞幾處小景觀:一是“洞頂如來”,為天然形成的摩岩佛像,被譽為僰王山的守護神;二是“僰王懸棺”,也有人說它更像“威化餅乾”,讓人垂涎三尺;三是洞口十分原始、自然的生態環境。在洞口周圍我們還可以看到幾株植物活化石―一桫欏。 飛霧洞面積不大(全洞不足2000平方米),但卻集諸多景致於一體:一是洞口有暗河,河水清澈見底;沁人心脾;二是洞中可觀瀑布,從天而降,給人以強烈震撼,名曰“九天飛瀑”;三是洞的四壁皆由千層岩構成,其規格宏大,構造奇特、形態優美;被譽為僰王山一絕;四是洞壁的整體造型酷似一隻碩大的“神鵰”,頭、嘴、身軀、羽毛、爪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五是夏日晴天,太陽當頂,陽光穿過竹林直射洞底,形成光瀑,與水瀑交相輝映,色彩斑斕,頗為壯觀,同時,水霧折射陽光,時常在洞中形成七色彩虹。因此,飛霧洞又被稱為“金絲洞”、“落虹洞”。
飛霧洞剖面與平面圖飛霧洞剖面與平面圖

周圍景物

洞的四壁藤蔓叢生,黑黝黝深不見底。其下有一潭,泉水從翠竹叢中飛瀉而下,形成壯觀迷人的飛瀑,如仙景,似畫圖。飛瀑瀉入洞中,其聲悠揚可聽。兩洞之間有一暗道,其實為天生,寬約5米,長30米,高2 0餘米。飛瀑瀉入潭中,與落魂溝流水相匯,至滄水岩頭飛瀉而下,便成了滄水岩瀑布。

飛霧三絕

飛霧洞有三絕。一是洞中潭水可渡竹筏,紅紅的火把映照下,壁間幽趣忽隱忽現,蔚為壯觀。二是洞中有霧如煙,雨後初晴或驕陽似火之時,這霧氣便冉冉升騰,瀰漫在洞的上空,縹縹緲緲,別有味道。三是每當晴天陽光直射洞底之時,水霧折射陽光, 便生成了一道奇妙的大氣景觀——彩虹。飛霧洞、落虹洞便因此而得名。

地理位置

飛霧洞位於僰王山飛霧谷景區,由前後兩個漏斗狀豎洞和中間的天生橋組成。天生橋長約30餘米、寬約14米,上洞坑邊與洞底落差約為40米,下洞坑邊與洞底落差約為35米,在平面上都呈橢圓形,上洞長徑為60米,短徑為40米,下洞略微偏小,上面藤蔓叢生,洞外泉水從山間翠竹之中飛瀉而下,在上洞形成珠簾狀瀑布,水沿著暗河在下洞消失。飛霧洞上下兩洞的剖面都是四周為陡峭直立的絕壁,岩層產狀平緩,上下兩洞洞壁均為千頁岩,岩層均以志留系泥質灰岩為主,在洞內垂直節理裂隙非常發育,在瀑布後的10米寬的崖壁上發育了六條高度達20-40米的豎向裂隙。地表水流較大,外源水不斷流入洞內,在一些裂隙里流水侵蝕非常明顯,促進了飛霧洞的發育,地表水流在下洞排入暗河(圖2)。伴隨流水的侵蝕,在兩洞的崖壁下方都堆積了大量的崩塌體,其體積較大,最大的崩塌體約為1000m。流水從崩塌體旁邊流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流水侵蝕的增強,兩側的岩體也會逐步崩塌,飛霧洞會逐漸擴大,但現今由於水量的逐漸減少,新生成的崩塌體無法被流水侵蝕與搬運。
飛霧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