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內特
- 外文名:Hurricane Nate
- 時間:2005年9月上旬
- 地點:大西洋
氣象歷史,影響,記錄和命名,
氣象歷史
2011年8月30日,一股東風波在非洲西部海岸形成後向西穿越大西洋,沿海波軸線保持了旺盛的對流。到了9月1日,大部分深度對流已經被西南風切變剝離。不過東風波仍然維持著良好的狀態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東風波之後分裂成兩個部分,北面的部分於9月3日經過背風群島和颶風瑪麗亞之間,南面部分則進入加勒比海。東風波的北面部分開始與一個上層低氣壓和一個位於百慕達與背風群島之間的細長低壓槽相互作用,這個低壓槽之前還在颶風奧菲利亞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低風切變的影響,對流重新沿海潮軸線發展和組織起來,圍繞一片廣闊的表面低壓帶形成對流帶。18點發展成熱帶低氣壓,其時位於百慕達西南偏南約560公里處。
被定名為第十五號熱帶低氣壓後,系統接近風暴中心的東部發展出深度對流。與此同時,系統的帶狀特徵組織性也變得更好。在晚些時候,雷暴活動濃縮且深化,環流的定義也越來越明確。被定性為熱帶低氣壓僅6小時後,氣旋強化為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其命名為“內特”(Nate)。在之後的兩天時間裡,內特緩慢朝東北方向的百慕達進發。
2011年9月6日凌晨時分,內特因颶風瑪利亞和巴哈馬上空干擾之間的弱轉向模式影響而進入準靜止狀態。衛星圖像顯示雲層圖案繼續與風暴周圍的外流組織起來。9月6日晚些時候,系統中開始發展出明顯的眼帶特徵。9月7日協調世界時中午12點,熱帶風暴內特經進一步強化後升級為颶風,並開始轉離百慕達。一些模擬結果顯示內特要么會被更大的颶風瑪麗吸收,要么就會與後者合併,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測內特將繼續以一個獨立系統的形式存在,之後的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由於西南方向的一個短波槽逐漸逼近,巴哈馬東北部的大型低氣壓逐漸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低壓槽,這個大型的低壓槽於9月7日晚些時候向東北和西南方向拉長。同時短波槽沿另一個槽向南面移動。沿廣闊低壓槽東南面的西南氣流不斷增加,造成內特加速向東北方向推進,於9月8日晚些時候達到每小時145公里的強度峰值,並從百慕達東南方向約205公里處經過,其強風與海岸仍然有較遠的距離。
影響
9月7日早上,百慕達發布了熱帶風暴觀察預警,當天晚些時候又先後升級成熱帶風暴警告和颶風觀察預警。但是風暴並沒有行進到比較接近島上的位置,9月8日轉向後,警告也相應取消。有四艘遊船提前離開了該島,多架航班也因預期內特的到來而取消。9月8日協調世界時凌晨4點,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評估內特有34%的可能會在距該島121公里處經過。
內特的外波段在百慕達拂過,帶來了大範圍降雨,持續風速為每小時55公里。陣風風速更高,峰值約為第小時80公里左右。百慕達國際機場所記錄的降雨量不到25毫米。百慕達氣象局的一位工作人員稱,“我們很幸運,我們在這場風暴中遇到的情況絕對不是最糟的”。風暴沒有給百慕達地區帶來任何人員傷亡,也沒有遭受損失的報導。有兩艘船報告遭遇了風暴和熱帶風暴強度的狂風,分別是位於風暴中心北部的“馬士基紐奧良號”(Maersk New Orleans)和另一艘電台呼號為WCX858,位於風暴中心東南偏東方向的船隻。
內特和更遠的颶風瑪麗亞一起造成的離岸流在新澤西州海岸導致一死一傷,另外還有多人陷入離岸流中,不過都得以逃脫。在南卡羅萊納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內特與颶風奧菲里亞及無關聯的持續東北風結合,加劇了海浪活動。位於凱普菲爾的一個近海浮標記錄了高達3.7米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