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過程
2004年第7號
熱帶風暴於6月23日14時在
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後,向偏西方向移動
6月24日14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
6月27日加強為颱風,折向東北方向移動,並繼續加強
6月29日颱風發展到最強盛時中心
氣壓940百帕,中心
風速50m/s達15級,7級風圈半徑460公里,10級風圈210公里。颱風進入東經122度以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
7月1日10時30分在
台灣花蓮登入,7月2日穿過台灣省北部地區後進入東海南部海面繼續向偏北方向移動,颱風減弱為強
熱帶風暴7月3日9點30分中心在浙江
樂清黃華鎮登入,繼續沿浙江海岸線北上,經舟山海域轉向東北
20時熱帶風暴中心已經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
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
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並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朝東北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遠離上海
7月5日08點鐘減弱為熱帶低壓消失。
颱風特點
1、
颱風生成時間早、歷時長:“
蒲公英”颱風於6月23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於7月5日8點鐘停止編報,歷時將近12天。
2、颱風較強、移動速度較慢,近上海海面時,移速加快:“
蒲公英”颱風於6月23日14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後,首先向偏西方向移動,移動速度較慢,除6月25日颱風的移速達20公里/小時外,在颱風登入以前的移速為10—15公里/小時。在颱風沿西北向移動過程中,颱風中心
氣壓也逐漸降低,中心
風速逐漸增強最高達15級,6月29日颱風達最強盛時,颱風移速減慢至緩慢狀態。7月3日颱風在浙江登入後,移速才增加,以25—37公里/小時的速度漸漸遠離上海。
3、颱風雲系呈不對稱狀:從“
蒲公英”颱風雲系的發育過程來看,該颱風有明顯的不對稱現象。螺旋雲系。當颱風靠近台灣沿海附近時,其雲系逐漸發展成不對稱現象,中心
氣壓上升到980百帕,但颱風所到之處強度依然很大,給附近區域帶來8-9級大風,並伴隨著強降雨。
4、颱風
風速大:“
蒲公英”颱風呈現風力很強的特性,中心最大風速達50m/s,近中心風力達15級,其中12級以上風力持續時間為84個小時。在颱風處於上海臨近海域時,上海
外高橋水文站的風力達到7-8級大風,
長江口區達到9-10級大風。
5、颱風發展不穩定:“
蒲公英”颱風在減弱為
熱帶風暴,經過上海繼續北上過程中,中心
氣壓又開始增強,由7月4日2點鐘的990百帕增強到7月4日14點鐘的983百帕,後又慢慢減弱,這在歷史颱風中是比較少見的。
災害影響
雖然“
蒲公英”颱風在穿過台灣後減弱為強
熱帶風暴,於7月3日16時繼續減弱為熱帶風暴,但該颱風依然風力較強,受“蒲公英”颱風北上外圍雲系的影響,上海
外高橋水文站風力達到8-9級,又恰逢
黃浦江處於大潮汛,因此,上海地區受到了風、雨、潮的綜合考驗,最高潮位超過了警戒水位,由於預報及時,防汛措施得當,大大降低了上海地區因颱風引起的經濟損失。
1、雨情:7月3日20時
熱帶風暴中心到達上海以東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
氣壓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大約250公里的地方風力有8級,全市普降大到暴雨,由於此時颱風雲系非常不對稱,從而造成的降雨也不均勻,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北部區域,南部相對較小,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點崇明的新建站出現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區雨量相對較小,最大的楊浦區為37毫米,其他各區雨量在20多毫米。
2、
風暴潮:“
蒲公英”颱風對上海黃浦江潮位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凌晨,上海市黃浦江及沿海的許多站點均出現了近二年來的最高潮位,普遍超警戒水位。其中,
長江口區的
外高橋站4日01時出現了5.02米最高潮位,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
吳淞口站4日凌晨1時15分水位達5.00米,超4.80米警戒水位0.2米,
市中心區黃浦公園站4日01時55分出現了4.73米最高潮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時30米水位達3.91米,超警戒水位(3.5米)0.4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