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浣熊”是韓國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狗。
發展過程
2019年10月15日10時許,一個
熱帶擾動在
帛琉以北的
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6W,隨後日本氣象廳直接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了“MEDIUM”的評級。
10月16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一般警報(W)。當日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上午,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將其命名為Perla。當日22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21W。
10月17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
烈風警報(GW)。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18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920,並將其命名為浣熊,隨後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風暴。此後“浣熊”向西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10月19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此時“浣熊”改向偏北轉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當日23時許,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10月20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當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21日14時,中央氣象台認定其已於當日中午前後在日本以南洋面變性為
溫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
颱風影響
預計2019年10月20日晚間到21日上午,在“浣熊”行進路徑上受到影響的沖繩地方與奄美地方需留意強風、大雨、雷擊及海象惡劣等情況。浣熊預計10月22日將轉為溫帶低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