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烏爾里希·貝克 著,張文杰、何博聞 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
基本介紹
- 書名: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
- 作者:烏爾里希·貝克
- 原版名稱:Risikogesellschaft. Auf dem Weg in eine andere Moderne
- 譯者:張文杰 / 何博聞
- ISBN:9787544770620
- 頁數:351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2-1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風險社會》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的經典名作,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的傑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紀的現代化消解了等級僵化的農業社會,開創了工業社會的結構圖景;而當今的現代化則是消解了工業社會的輪廓,在現代性的連續性之中,另一種社會形態正在形成。在這一社會形態中,未知的、意圖之外的後果成了歷史和社會的主宰力量,它使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都處在危險之中。
本書把當前的現代性診斷為“風險社會”,其主要特徵在於,人類面臨著生存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正是由工業社會所製造的。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充斥著組織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風險的製造者以風險的承受者為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貝克認為,西方社會中的主導性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僅捲入了風險製造,而且參與了對風險真相的掩蓋。貝克力倡自反性現代化,其特點是,既洞察到現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試圖以理性的精神來治療這種困境。
作者簡介
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生前為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同時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會(FMSH)任教。貝克是“風險社會”理論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並與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現代性”的觀念,力圖在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開闢出“第三條道路”。貝克的主要學術興趣在於現代社會的轉型,其專業領域涉及政治社會學、科學社會學、技術社會學和環境社會學,並提出了風險社會、第二現代性、自反性現代化、世界主義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風險社會》(1986)《反毒物》(1991)《生態啟蒙》(1992)《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1994)《什麼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義的觀點》(2004)《世界風險社會》(2007)。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在文明的火山上: 風險社會的輪廓
第一章 論財富分配與風險分配的邏輯
科學的污染物分配與社會的風險處境
論現代化風險對知識的依賴
具有明確階級屬性的風險
文明風險的全球化
兩個時代和兩種文化:論風險生產與感知的關係
世界社會的烏托邦
第二章 風險社會的知識政治
文明的貧困化?
錯誤、欺騙、過失和真相:論理性的紛爭
公眾的風險意識:二手的非經驗
得到承認的現代化風險之政治動力
展望:20世紀末的自然與社會
第二部分 社會不平等的個體化:工業社會生活方式的去傳統化
矛盾心態:個體從發達勞動力市場獲得解放
第三章 超越地位與階級?
作為個體化“原動力”的勞動力市場
個體化與階級形成:馬克思和韋伯
個體化雇員社會的來臨
第四章 “我就是我”:性別空間與家庭內外的衝突
工業社會是一個現代等級社會
從男女角色中獲得解放
不平等意識的形成:選擇的機會與約束
未來的可能場景
第五章 個體化、制度化與標準化:生活處境和人生模式
個體化的分析維度
德國個體化浪潮的特點
人生模式的制度化
第六章 勞動的去標準化
從標準化的充分就業體系到靈活而多元的
未充分就業體系
第三部分 自反性現代化:科學與政治的一般化
回顧與展望
第七章 超越真理與啟蒙的科學?
簡單科學化與自反性科學化
失去壟斷的科學
認知實踐的封建化
論“副作用”的可評估性
第八章 破除政治的邊界
現代化體系中的政治與亞政治
喪失功能的政治系統
令政治失勢的民主化
政治文化與技術發展:進步意識的終結?
醫學亞政治:一個極端案例
技術政策的困境
工業自動化的亞政治
總結與展望:未來的可能場景
參考文獻
索引
中譯修訂說明
第一部分 在文明的火山上: 風險社會的輪廓
第一章 論財富分配與風險分配的邏輯
科學的污染物分配與社會的風險處境
論現代化風險對知識的依賴
具有明確階級屬性的風險
文明風險的全球化
兩個時代和兩種文化:論風險生產與感知的關係
世界社會的烏托邦
第二章 風險社會的知識政治
文明的貧困化?
錯誤、欺騙、過失和真相:論理性的紛爭
公眾的風險意識:二手的非經驗
得到承認的現代化風險之政治動力
展望:20世紀末的自然與社會
第二部分 社會不平等的個體化:工業社會生活方式的去傳統化
矛盾心態:個體從發達勞動力市場獲得解放
第三章 超越地位與階級?
作為個體化“原動力”的勞動力市場
個體化與階級形成:馬克思和韋伯
個體化雇員社會的來臨
第四章 “我就是我”:性別空間與家庭內外的衝突
工業社會是一個現代等級社會
從男女角色中獲得解放
不平等意識的形成:選擇的機會與約束
未來的可能場景
第五章 個體化、制度化與標準化:生活處境和人生模式
個體化的分析維度
德國個體化浪潮的特點
人生模式的制度化
第六章 勞動的去標準化
從標準化的充分就業體系到靈活而多元的
未充分就業體系
第三部分 自反性現代化:科學與政治的一般化
回顧與展望
第七章 超越真理與啟蒙的科學?
簡單科學化與自反性科學化
失去壟斷的科學
認知實踐的封建化
論“副作用”的可評估性
第八章 破除政治的邊界
現代化體系中的政治與亞政治
喪失功能的政治系統
令政治失勢的民主化
政治文化與技術發展:進步意識的終結?
醫學亞政治:一個極端案例
技術政策的困境
工業自動化的亞政治
總結與展望:未來的可能場景
參考文獻
索引
中譯修訂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