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比如山東萊蕪的
李泉篤(萊蕪鐵車,曾為
北京奧運會,山東
全運會會場提供大量風景樹苗木,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另外江蘇市的
張凡也是比較出名的,專門栽植風景樹的典範。
它構成風景林的各種具有觀賞性的個體樹種以及在不同空間環境生長的可列為獨立景點的樹木。它與風景林的最大區別是以個體的觀賞形象和面目進入風景觀光系列,其吸引效果主要依託於樹種美觀、古老、珍稀、名人所植、造型奇異等特性。
風景樹原生長於深山或峭壁之處,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具有向陽性,隨著樹齡的增長,主桿越來越壯實,每年冬天干枝末梢自動褪去,來年春天自動發出新芽,多年的風景樹大都成彭冠狀,自然生長的風景樹更挺拔,秀氣,顯得生機勃勃,目前在街道,風景區看到的大都屬於移植栽培,枝葉經過修剪,後而形成了,嫩枝多,老枝少,抗動能力弱。保護綠色植物還原自然生態。
分類
它們或生長於
自然風景區和保護區,以具有觀賞和科考價值取勝;或矗立於城市郊野的宅旁、路邊、廟內、墳上,以樹姿粗壯、高大、古稀、形奇著稱於世;或因與中外名人有關,具有紀念意義而聳立於各類公園及綠化場所。所以觀賞風景樹的基本標準就是:美、占、名、奇四個方面。
根據這一條件,我們將北京周邊地區(不包括城區內)的風景樹分成風景觀賞樹、風景古樹、風景名樹、風景組合造型樹四大類:
風景觀賞樹
風景
觀賞樹主要指具有觀賞價值的樹種。這種樹木可能是某地或某風景區的優勢群種,也可能是品質上乘的獨立觀賞樹種,還有可能屬於
古樹名木系列,一身兼有多種旅遊功用。北京郊野主要
觀賞樹種見。
根據風景樹的風景觀賞強度及其兼有功能,將它們劃為Ⅰ、Ⅱ、Ⅲ級:Ⅰ級風景樹:指主要用於觀賞目的的樹種,包括觀形、觀葉、觀花、觀果樹種。Ⅱ級風景樹:指用於觀賞和其他功用的綠化
伴生樹種,也包括觀形、觀葉、觀花等效用。Ⅲ級風景樹: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但主要作為風景區綠化的背景性良好樹種。
風景古樹
風景古樹是風景樹中一大系列,其基本特點是以古老的樹齡和氛圍取勝,具有吸引遊客的特殊效應。植物都有各自所經歷的,包括發育和繁殖階段在內的全部過程。每完成一過程都標誌著該生命體生活史的結束。其中某些喬木,生活史之長,可達幾百年、幾千年。人們把這些具有記錄時代,指示環境特徵的樹木文物稱為“古樹”。“古樹是我們偉大祖國寶貴物產資源和重要歷史文物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無價之寶,在地球上現存的生物個體中,古樹可稱得上是最高、最重、壽命最長的“世界冠軍”。“古往今來,在生存競爭的舞台上,多少生物的個體,如匆匆過客。它們的痕跡,或被歲月的激流消磨得無影無蹤,或被歷史的沉積物覆蓋在底層。古樹則不然,它是競爭中的強者,自然生命力不可征服的象徵。古樹的一生,是與周圍環境不斷地進行
物質交換和建設自身的過程。它在幾百年、幾千年的漫長歲月里,生在哪裡,就在哪裡盤根錯節,在立地之處紮下新根,
直插雲霄,‘閱盡人間春色’,絕不見異思遷。悠悠歲月給了它建造自身的機緣,歷史變遷更給它增添了重要價值。它像科學的勇士和無私的巨人,忠實地記載著自身所經歷的星轉斗移、自然變更、社會興衰以及其他種種情況,不斷地儲存和提供人類所需要的物產和信息”(引自
施海主編的《北京郊區古樹名木志》)。總之一句話,古樹是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橋樑和科學依據,是研究古氣候、水文、地質、地理、生理、生態等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歷史活動的史實,是儲存無比珍貴特種資源的基因庫。
北京是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必然給北京留下大量記錄時代和指示
環境演化特徵的古樹資源。儘管在紛繁的歷史變革中,許多古樹被戰火及人類生活所破壞,但是有幸保存下來的古樹數量還是非常驚人,豐富多彩的。據1984年前調查,僅公園中百年以上的古松柏就有15214株,大部植於遼、金、明、清時代。如
潭柘寺的“
帝王樹”、“千年柏”,
戒台寺的“活動松”、“
九龍松”,
北海的“
遮蔭侯”、“
白袍將軍”、“
唐槐”,
延壽寺的“
盤龍松”,
香山的“
聽法松”,
中山公園的“遼柏”、“槐柏合抱”,
天壇的“
九龍柏”等等,都被譽為活文物加以保護。據1991年普查資料,郊區古樹名木共有29科、45屬、18179株。其中1級古樹名木(指樹齡300年以上和特別珍貴稀有或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2409株,2級古樹名木(僅次於1級古樹名木,樹齡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15770株,其中稀有樹種262株,特有樹即“樹上樹”10株。從長勢來看,生長優良的有10256株,中等的有7089株,較差的有834株,分別占京郊古樹名木總數的58%、39%和5%。其中1級古樹名木長勢優良的有992株,長勢中等的有1186株,長勢較差的有231株,分別占1級古樹名木總數的41%、49%和10%(轉引自施海主編的《北京郊區古樹名木志》)。
北京郊區古樹名木與城區相比有如下一些特點:
第二,北京最古老的樹木冠軍郊區也超過城區。這是因為城區保存下來的古樹多在唐、遼、金以後,它反映了古城變遷的歷史,而京郊廣大地區都很少受歷史朝代變遷影響,可在僻靜偏遠的山地、曠野、墳墓、寺廟中保留下來。
北京最古老的樹種有
柏樹、銀杏、國槐、白皮松、
青檀五種。其中又以銀杏、
側柏為最多,其次是
國槐。古樹樹齡最大的是
密雲縣新城子鄉“九股十八杈”柏樹,樹齡達2000年。其次是
昌平縣桃窪鄉
檀峪村的青檀、
房山區上方山和
門頭溝區軍響鄉
五道廟的
古柏,三古樹樹齡分別為1500年。其他還有許多壽命不足千年的著名古樹,如門頭溝區
妙峰山鄉澗溝村上頂廟外有北京郊區最粗的1株
油松(高10米,胸徑127.3厘米),
懷柔縣碾子鄉鄭柵子村有京郊最大的“
榆樹之王”(高20米,胸徑200厘米,樹齡500餘年);
延慶縣大莊科鄉霹破石村有京郊最古老的
流蘇樹(高5米,胸徑30厘米,樹齡300多年);房山區
霞雲嶺鄉下石堡村有京郊最大的1株
暴馬丁香(高20米,胸徑80厘米,樹齡300年);門頭溝區齊家莊鄉
江水河村有京郊最大的1株
雲杉(高25米,胸徑74厘米);
清水鄉杏家燕村有京郊最大的
核桃樹(高25米,胸徑132厘米);懷柔縣沙峪鄉
南冶村有京郊最大的1株
板栗樹(高11米,胸徑96厘米,樹齡300餘年);
昌平縣桃窪鄉
王莊村有全市最大的1株“酸棗王”(胸徑90厘米,樹齡400餘年)。
第三,北京郊區古樹天然成分多,不像城區古樹均屬人工栽植。如在西山、北山深山區的
百花山、
松山一帶生長著一些天然古樹
柞樹、
雲杉、
核桃楸、
胡桃、
欒樹等,而且不少呈群體出現。它們是自然界中尚未被破壞的倖存樹木,對研究自然環境變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第四,北京郊區的古樹,多位於墳墓、寺廟周圍,在過去特定環境的保護下,形成了許多風水林和古樹群。這與城區公園內單一的古樹群,不論長勢、數量、造型都不相同。據統計,郊區古樹生長在墓地上的有6800餘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38%;生長在古寺廟內的有7390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41%。集中成片的古樹群,共有各種古樹15000餘株。
第五,各區縣古樹空間分布不均勻。據調查,京郊古樹名木分布前三名依次為
昌平縣、西山林場和懷柔縣,分別有古樹名木6054株、3303株、3121株。其次是海淀區、
門頭溝區、朝陽區、房山區,分別有1688株、1240株、646株和609株。
風景名樹
所謂“名木”主要是指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與紀念意義的樹木。上面在講古樹時,實際已涉及到許多名木。名木一般又可分為三類:一是友誼樹,二是紀念樹,三是珍稀特有樹。三類總計達1563株,其中友誼樹554株、紀念樹1009株、珍稀特有樹272株。分別占古樹名木總數的3%、5.5%和1.5%。
組合造型風景樹
不同樹種的樹木可連理一體,也可寄生互利。這種組合造型樹,在美學上可形成奇特的吸引效應,俗稱“樹上樹”景觀。北京地區類似這類風景樹也不少,主要組合造型類型有:“柏抱榆”、“
柏抱桑”、“槐抱榆”、“
槐抱椿”、“槐抱楸”、“紫藤寄松”等。
價值
據史料記載,在海南省
三亞市南山曾樹有清朝
慈禧太后御筆書寫賜給崖州官王亘的大幅“壽”字真跡,山崗上生長著千古的“
不老松”樹林,其寓意健康長壽,由俗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而得名。
“不老松”作為風景樹運用在園林中很有觀賞價值,同時也是製作盆景的好素材。用龍血樹製作盆景,獨具海南熱帶風姿,樹勢蒼勁古樸,格調文雅清新,枝繁葉茂,樹影婆娑,美觀大方,粗根懸露,情趣盎然,樹皮嶙峋,綠葉蔥鬱,姿態優美,給人以“老態未龍鐘”之感。
盆栽
龍血樹成活率高,繁殖、管理容易,它既喜光,又耐旱、耐蔭,可置於酒店、廳堂、客房、辦公場所及公共建築室內,增加室內綠色和雅趣。此外,也可作為庭院綠化樹種,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另解
原稱“
風水樹”。即侗族樹頭寨尾以及寨後的樹木。侗族居住風俗。流行於貴州、湖南、廣西的毗鄰地區。通常侗寨四周都被成片的參天大樹環抱,可保佑全寨人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