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攝影的藝術之美》是一本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攝影指導書。書中前兩個章節通過經典繪畫作品來講解畫面的構成原理和構成元素,指導讀者對畫面進行分析。當對畫面構成的基本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看懂了風景,有了“體悟”,就知道怎樣去取捨,怎樣去拍攝。作者以其對繪畫和攝影的研究,解剖了大量經典畫作和攝影作品,幫助讀者了解到一景一物的走向、動勢,及其在畫面構成中所起的作用,讓你走入風景攝影的藝術創作領域。書中的第三章還介紹了在荒蠻之地驚險刺激的拍攝經歷。在第四章,作者重點介紹了照片後期製作中如何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藝術品的嘗試,開闢有修飾和美化篇、改編和脫胎篇、重現和虛擬篇三部分,構思及方法都很獨到。
基本介紹
- 書名:風景攝影的藝術之美
-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攝影出版社
- 作者:陳志光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7900856
內容簡介
與其他攝影技法書相比,本書除了技術層面的詳盡闡述,還進一步將藝術問題原理化、系統化。
在本書中,作者採用簡單、通俗、輕鬆的語言,將原理化、系統化的藝術理論,清晰、明了地呈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錄於《中國當代美術家名錄》( 上海人民出版社)。繪畫作品一組獲得2012年澳大利亞諾埃爾·切多爾藝術獎。攝影作品“碧水駝影”、“藍色的山谷” 均獲得2012年LOUPE 國際攝影獎銅獎(International
LOUPE Awards 2012)。1990年移居
澳大利亞,任平面設計師。2011年卸職成為職業藝術家。
2010 年,攝影集《你未見的澳大利亞》英文版在澳大利亞出版,繁體中文版由台灣德威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讀作品,講原理
畫面形態的基本元素:點、線、面
作品《夏》
作品《茂特芳丹的回憶》
作品《印象·日出》
作品《假日》
作品《穆瑞河中》
作品《河畔》
作品《達林河畔》
作品《農場小景》
畫面影調的基本元素:黑、白、灰
作品《賴貢山》
作品《岩洞中的光柱》
作品《紀念碑山》
繪畫名作的借鑑:有形的和無形的動態元素
作品《自由領導人民》
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作品《畫家母親》
作品《集市歸來》
作品《阿爾讓特依大橋》
作品《最後的晚餐》
第二章拍攝實例技藝解析
構圖
有主角有配角:《山雨欲來》
簡潔的力量:《荒漠小曲》
線的旋律:《穆瑞河上》
大與小:《攀岩者》
簡繁對比:《海爾艾德》《達林河畔》《梅里雪山》
舞動的山岩:《南狼丘和羚羊峽谷》
變換角度和焦距
用光
追隨大自然:《光如雨》
高反差的運用:《坎培拉的秋》《花園一角》《枯木
逢春》《休閒時光》
低反差的運用:《袋鼠谷的早晨》《雲霧山中》
《雪山遠眺》
光色在比較中存在:《賴貢山之秋》
局部採擷:《藍山遠眺》
巧用眩光:《有霜花的早晨》
情有獨鐘的光顧:《威爾遜山》《林地遠眺》
揮不去的懷舊:《紐內斯》
生機盎然的瞬間:《巴林頓頂》
朝夕之美:《香格里拉的傍晚》
夜光下的燈河:《歌劇院之夜》
光束的形成:《羚羊谷仙境》
綜合技法
尋找粗獷:《蒙戈國家公園》
抓住特色:《海爾艾德》
枯樹之戀:《晨霧》
再探拼接技巧:《天然橋》
異域風情:《尖塔沙漠》
拍出動感來:《羅素瀑布》
跨越景象的局限:《黃河之水》
雲的風采:《傑維斯灣》《土地的故事》
捕捉有趣味的一角:《世博會拾景》
影像律動四法
第三章荒蠻之地的拍攝
信息在先
規劃在後
裝備
尋景和拍攝
第四章製作中的再創造
修飾和美化篇
強化景物的虛實
還原晨照雪山的本來面目
再現晨光的清新明亮
讓夕照更濃烈一點
修剪和潤色
明暗和色調的調整
多彩黃河水
增添色彩和動感
遠方的雲山
改編和脫胎篇
斑斕雲霧山
夕照山頭
金光罩頂
湖藍色與玫瑰色的對比
給斑馬換裝
陽光下耀目的橘黃條斑
和諧橙色
港口變奏(一)
港口變奏(二)
水彩籬園
“南大荒”版畫
給山岩以靈氣
為山岩添彩
變平庸為神奇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一)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二)
無版套色木刻的製作(三)
木刻古鎮(一)
木刻古鎮(二)
重現和虛擬篇
逆光下的景物重現
後記
序言
一幅動人的風光照片,其魅力到底來自於哪裡呢?這裡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照片的魅力主要來自於主體景物本身的獨特形態。譬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岩等;第二種,是拍攝者最佳地利用了構圖、影調、色彩,使原本平凡的景色產生出誘人的美感。第一種依賴於目標本身,第二種注重藝術的表現手段。
如果深入地看,這種區分方法就會出現問題。試想一下,將一張只使用第一種方法簡單“記錄”下來的黃山迎客松,與運用了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黃山迎客松放在一起,這第一種情況就相形見絀了。因此我們在這裡只需要講第二種情況:
藝術的表現手段。藝術的表現手段的掌握需要訓練。我曾在與一些熱切希望提高拍攝水平的人士的交流中,覺得他們似乎有這樣的想法:學一些招式,掌握了,就可以拍出好照片來了。一位有多年拍攝經歷的朋友曾讓我批評他的照片,並問我,他拍攝的照片有什麼問題。其實,他拍攝的照片挑不出什麼特別的問題,只是缺乏藝術的感染力。
攝影,已有170 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還加入了繪畫、雕刻、建築的藝術行列,成為視覺藝術中一個迅速壯大的新成員。攝影已經取代了繪畫以前所承擔的許多功能。這個世界從來也沒有使人人都成為畫者,但我們已經人人都是攝影者了。
但是,麥可·弗賴伊在《數碼風光照片》一書中說:“在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一領域,以前和現在沒有任何變化。”
攝影,是一門用光學來成像的平面造型學科,和繪畫天生接壤。只是攝影和繪畫一樣,並不等同於藝術,它們可以是純粹的技術手段,與將繪畫技術套用到機械製圖、建築製圖一樣,可將攝影技術套用到醫學、天文、地理上去。
我認為,繪畫能成為建築設計學科中必修課的原因,絕不是建築設計需要繪製,因為電腦已可代勞。重要的是,繪畫可以用來訓練、提高設計師的藝術素養與藝術想像力。
我見過許多出色的攝影師和平面設計師。他們雖然不精於繪畫,但他們研究畫、懂得畫。這裡所指的繪畫,是西洋畫。西洋畫更注重“光”、“色”、“影”,而這些更接近於攝影。研究繪畫,研究藝術作品(包括攝影作品),將是你學習攝影的基礎,它會伴隨你的整個攝影生涯。
當你的藝術感受能力提高了,在大自然中,就容易發現自然界最美麗的瞬間。或許當別人還無動於衷時,你已經發現並把它捕獲下來了。
你眼睛發現美的能力有多大,你的照片上反映出來的美就有多感人,照片對觀者的震撼力也就會有多強烈。
作畫,是透過人的眼睛,運用人的藝術素養和畫筆來描繪;攝影,是透過人的眼睛,運用人的藝術素養和相機來創作。這裡,相機就是人的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