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帶
概述
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陸分布差異的情況下,由於
三圈環流,在
氣壓帶之間形成的全球性
大氣環流。全球性大氣環流分布在不同緯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大氣水平運動地帶,叫做風帶。
分布
特徵
季節移動
由於地球的
公轉運動,
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
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
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
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
北回歸線的時間很短,
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回歸線附近。但這時南半球的
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
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
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
南回歸線。這時地面上的
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例如,
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5°—15°、35°—45°、60°—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氣候類型
受單一氣壓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有:
受單一風帶影響形成的氣候類型有:
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有:
②地中海氣候(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受
副熱帶高壓控制)
東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雖遠離赤道,卻形成
熱帶雨林氣候,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的
信風的迎風地帶,形成了
地形雨,再加上附近海域有暖流經過,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辨別
在高考中,有一個繞不開的難點就是氣候。其實氣候是最終的結果,前面追根溯源是全球的風帶和
氣壓帶了決定的。學生應該畫半圓圖,還有赤道30度、60度的緯線,赤道是低壓,南北緯30度是高壓,南北緯60度是低壓。有了這樣的高低壓分布畫風帶就順理成章。因為風是從高壓到低壓吹的,你從30度畫一個向北向南不就知道了風的風向了嗎?人是站在箭頭方面來分左右的。當畫出來30度、60度、90度,畫好了以後,就可以把
東北信風畫出來了,
極地東風畫出來了。風帶畫出來並不需要多痛苦的記憶,頭開對了在赤道是低壓就對了。這對後面有什麼作用呢?這就決定了所在的地區到底是下雨的還是晴朗的,這點理解透了就好辦了。
低壓都是下雨的。因為降水首先要降溫。因為低壓的地方空氣都是上升的,而上升離開地面的熱源溫度是降低的。大家爬山都有這樣的經歷,夏天到山頂上還要穿大衣呢。而高壓是下沉的氣流,升溫過程一定是不下雨的。那么水平運動的風怎么辦?就看風是由高緯向低緯吹呢?還是相反的。升溫是沒法兒降雨的。反過來由30度向60度吹的時候就會下雨了。把乾濕性質搞清楚了,再畫兩條豎線,表示這兩條豎線圈起來的是陸地,兩邊是海洋。這樣可以分出大陸的東西岸。對大陸的西岸來說是離岸的,所以就有不同。看到了這樣的大陸以後,再去往上面疊加氣候就簡單了,在赤道南北緯10度之間,一定是常年高溫多雨的
赤道雨林氣候。再高一點的就不下雨的,因為是受
信風的。隨著
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都是副熱壓高壓和信風控制,所以就是
熱帶沙漠氣候了。位置再變又變成了乾燥的副高的西風控制,這就變化了地中海氣候了。40度到60度的地區,就是
溫帶海洋性氣候了。
所以要知道了
氣壓帶、風帶的乾與濕的性質,和它所控制的地區,這樣氣候的特徵就出來了,包括考氣候的一串,名稱、氣候特徵氣候分布、氣候成因都解決了。這樣就可以幫助它轉變到
自然帶的分布上。而且還可以解決三圈
大洋環流的圖,最主要的是西風、風海流。赤道地區大部分是由東向西流動的呢?因為赤道的南北都是
偏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