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榮甫,著名曲藝、曲劇兩棲演員顧榮甫先生,1989年8月中旬,以77歲高齡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榮甫
- 逝世日期:1989年8月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楊乃武與小白菜
基本資料,個人概述,個人榮譽,個人影響,人物評價,
基本資料
圖片姓名: 顧榮甫
圖片 |
性別:
生日:
星座:
籍貫:
身高:
血型:
個人概述
喜好:
專長:
習慣:
其他:
個人榮譽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63) .... 劉錫彤 楊乃武與小白菜-曲劇 (1962) .... 劉錫彤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楊乃武與小白菜-曲劇 (1962) .... 編劇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63) .... 改編
個人影響
著名曲藝、曲劇兩棲演員
人物評價
著名曲藝、曲劇兩棲演員顧榮甫先生,1989年8月中旬,以77歲高齡去世。追悼會上,有幅輓聯:“繼承拆唱稱聖手,祿景、金定成絕響;創演曲劇為名家,錫彤、壽峰樹楷模。”這幅聯,正好概括了顧先生畢生的藝術。
(一)
拆唱,全名“拆唱八角鼓”。是屬於單弦牌子曲的一種。單弦,也叫“八角鼓”,是一人演唱,一人彈弦伴奏。伴奏者除彈弦外,還要為演唱者“接腿兒”。接腿兒,就是演唱者唱到句尾,由彈弦者接下上唱。比如唱“太平年”曲牌,句尾要唱“太平年”仨字。彈者接下去唱,再唱“年太平”仨字;唱“金錢蓮花落”曲牌,句尾要唱“一朵老蓮花”。彈者接下去唱,再唱“一朵蓮花落”。拆唱八角鼓,則是唱者、彈者兩個人把一段詞兒拆開來唱。唱者擔任一個角色,彈者也擔任一個角色。不同的是,唱者要化妝,彈者不化妝。
拆唱八角鼓的老一輩演員,在顧榮甫之前的有果萬林、金小山等幾位。顧榮甫拜果萬林先生為師,後來也以拆唱聞名。顧老的多年搭擋,是如今健在的尹福來先生。顧、尹二位,一唱一彈,可謂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拆唱不同於單弦還在於唱出來滑稽,給人極強的幽默感,具有喜劇特色。顧、尹二位的拿手段子很多,最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要屬《小上墳》和《劈牌招親》。唱《小上墳》的時候,顧老分擔的是劉祿景這個人物。他按京劇劉祿景的扮相,頭戴圓翅紗帽,身著紅色短官衣,戴著三綹(鬍子),舉止,念白都仿照京劇,而唱腔是單弦牌子曲,聲音、語氣方面讓人覺得滑稽,看後令人捧腹。《劈牌招親》,是劉金定與高君保的故事,京劇這齣戲也叫《雙鎖山》。不過京劇里的劉金定一角由刀馬旦扮演,俊秀、英武,顧老改為彩旦式的人物,用白粉抹臉,兩額塗紅,從化妝上便惹人發笑。
(二)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一些過去唱單場的曲藝演員,自行組織起來,建立“群藝社”,以前門箭樓為根據地。箭樓上的“大眾遊藝社”便是演出場所。
前門箭樓,是從曲藝往曲劇過渡,直到創成的地方。可以說是曲劇的發祥地。顧、尹二位和曹寶祿、關學曾、孫硯琴等幾位,是創演曲劇的重要人物。大家以事業為重、以社為家,每天清早就在這裡聚齊,或排練,或演出,直到入夜才回家。那時生活困苦,多數人都是從家裡帶窩頭、鹹菜,在箭樓上燒些開水,便算做有菜有湯的一日三餐了。
創演曲劇,顧先生是積極分子。他肯動腦筋、有闖勁兒。所擅長的拆唱八角鼓跟戲接近,演唱起來輕車熟路。剛剛由曲藝往戲上發展時,我們演的《四勸》、《新探親》、《大家喜歡》等,只要有他參加,演出效果都很強烈。在《新探親》里,他扮演鄉下媽媽,腦袋上梳鬏兒,身上穿粗布大襟的小褂,抿褲腰系腿帶的褲子,腳登納底尖口鞋,行走起來模仿由纏足而來的放足腳步,站立時上身微向前探,雙手合攏於胸口下邊,活現一幅農村老年年婦女的形象。曲劇由老舍先生定名後,頭一齣戲是《柳樹井》,他跟孫硯琴兩位分別在戲裡扮演惡婆婆和刁大姑(刺兒菜),也給觀眾留下了久久不忘的印象。他吸取《新探親》中的演法,減去了初開眼界,看什麼都新鮮的表演和農村人的淳樸勁兒,代之以蠻橫、狠毒,同樣有幽默感,不過讓人在笑聲里產生對人物的憎恨。
曲劇的音樂基礎是單弦牌子曲,表演基礎則是拆唱八角鼓。顧先生之所以成為極有才能的曲劇演員由於他有拆唱的底子。
(三)
從《新探親》、《柳樹井》來看,顧先生是極好的彩旦,屬於醜行演員。實際上他是善於刻畫多種人物的性格演員。在《羅漢錢》里,他扮演主人公小飛蛾的丈夫張木匠,他扮出來的形象、氣質,讓觀眾承認確確實實是個木匠。
十分難演,卻被他演得十分成功的,要算《楊乃武與小白菜》里縱容兒子作惡、包庇兒子逃罪的縣官劉錫彤和《啼笑因緣》里,耍把式賣藝、好打不平的武術師關壽峰。他把這一反一正兩個人物的身份掌握住了,又仔細地體會了人物的心情。劉錫彤既有對法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執法犯法罪過非輕,又有對兒子的溺愛和對老婆的懼怕心理,表現出來是半推半就,無可奈何。關壽峰清白、剛強,感情上既對沈風喜同情,又對她屈從受辱不滿,對軍閥劉將軍則是無比痛恨。顧先生表現這兩個人物不是單一的、概念化的,使人感覺出真實、豐滿、有血有肉。做為曲藝演員能把人物演得活靈活現並達到一定的思想感情深度,實在難得。
文化界許多名家看了顧榮甫演的人物,俱點頭稱道。京劇大師荀慧生、馬連良二位都說:榮甫演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個個深入人心。這是頭腦里沒有行當限制的好處。這全在於吃透了人物,這一點京劇演員不易做到。老舍先生對他的表演多次讚揚說:“把人物全演出來了,沒挑兒!”
(四)
顧榮甫出身貧苦人家,在舊社會演唱,只能勉強餬口,別的什麼也顧不上。北京解放時,他年近四十歲,仍是孑然一身,出此得了個外號叫“顧不了”。解放後當家作主,生活不斷改善,他對黨和政府非常熱愛。曲劇創成後,北京市政府為了發展這個填補北京地方戲空白的新劇種.把前門外大柵欄廣德樓劇場的基址撥出建立前門小劇場,作為曲劇排練、演出之所。我們全體演員在這兒輪流為建築工人打下手、當小工。顧先生更主動,自願每天晚上值夜班。在值夜班時仍然不肯閒著,把場地清理出來。為第二天干活兒做好準備。
一天夜晚,他正在備料,忽然瞧見對面的大觀樓電影院裡冒煙,隱約看到火苗。他砸開大門,叫醒值班人,一面報告火警,一面呼喚四鄰起來救火、防火,使大觀樓的火勢得到控制,沒有波及鄰舍。為這事他受到有關部門的表揚。
前門小劇場建成,他便是以團為家、以場為家了。每當演出沒有他的角色時,他就到劇場內賣茶水。
顧榮甫老先生去世了。在曲劇中,他的弟子王鳳朝,也以善演善唱知名。演《箭桿河邊》時,曾獲“活二賴子”之稱,深得他的真傳。但總的來說,他的去世,是曲藝、曲劇事業上的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