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1959)把按比例的各種胺基酸混合物在乾燥無氧條件下,加熱到160℃~170℃,得到高分子量的類蛋白微球聚合物(聚胺基酸)。並且將類蛋白物質放到稀薄的鹽溶液中加熱溶解,冷卻之後出現白濁狀,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白濁物是無數微小的球狀凝聚滴粒。福克斯把它們叫做類蛋白微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類蛋白微球
- 外文名:proteinoid microsphere
- 形狀:小球
- 性質:蛋白質
英文名稱,獲得過程,特點,和團聚體區別,
英文名稱
proteinoid microsphere
獲得過程
為了找出一種替代物質,但其生化機能又接近蛋白質,且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容易生成的高分子量有機物,福克斯根據自己的實驗,提出胺基酸聚合物(類蛋白)代替蛋白質的前生命進化途徑。
特點
類蛋白微球是形狀均一,直徑差不多相等的小球,因其大小因類蛋白物質的種類、鹽溶液濃度、冷卻速度等因素而變化。此外,類蛋白微球在水溶液中也能生成。當類蛋白水溶液溫度由25℃降到0℃時,發現生成微球體。實驗表明,類蛋白微球加壓時發生類似細胞分裂現象。當改變類蛋白微球體的懸液pH時(由pH3.5上升到4.5或5.5),則表現出微球體的雙層膜特徵。微球體懸液放置一段時間後,可以看到出芽。把芽分離出來,置於飽和的類蛋白溶液中,並從37℃冷卻到25℃,芽開始生長,直至與原來的微球(母體)一樣大小,變成第二代微球,第二代微球也會和第一代微球那樣具有能分裂,出芽,長大等仿生現象。微球和細菌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圓球形微球和葡萄球菌很像,微球還能呈鏈狀,絲狀,都可以和相應形態的細菌對應起來。更特殊的是還可以出現大球內套著小球,這種形態和某些藍藻也很相似。
和團聚體區別
團聚體是由蛋白質產生,類蛋白微球是由類蛋白物質組成,它們都是被作為前細胞模型提出來的,在和核酸結合時而進化為第一個生命體(原細胞)。然而把團聚體和微球體考慮作為一種原始細胞模型並考慮其進化時,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原始細胞或前細胞(前蛋白)階段上,是蛋白質重要還是核酸重要?由此,便出現了先蛋白質和先核算的不同見解。主張先有核算的認為由於沒有蛋白質而只有核酸(RNA)所構成的自我繁殖體系的出現,便出現了原始細胞。他們認為由核酸所構成的自我繁殖體系,把各種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吸收到體系里來,結果體系內的化學反應變得複雜起來,也組織化了,經過自然選擇,把最有效能的體系保存下來。持現有蛋白質的觀點者,則認為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胺基酸容易在地球上產生,它們通過縮合過程易於形成類似於蛋白質的物質,所產生的蛋白質具有催化作用,形成微球體那樣的多分子獨立體系,這些獨立的多分子體系可能就是一些原始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