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潤州金山寺

《題潤州金山寺》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貶者多站在藝術的角度批評張祜《題潤州金山寺》尾聯“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打破全詩意境的和諧,落入張打油、胡釘鉸之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潤州金山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張祜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潤州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雲。
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作品賞析

歷代許多詩評家只是從此詩意境的角度去批評它的不協調,而沒有注重對張祜詩思想內容的把握。對張祜的這些批評,在此不擬作出評論。從思想內容的角度,就可見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中晚唐佛教世俗化的進程,既反映出詩人對佛寺清靜之地的羨慕之情,又突出了對塵世生活的厭惡,這正是張祜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寫這首詩的具體時間已無法確定,只知在他去杭州與徐凝爭解元之前(824年)就已作此詩。《雲溪友議》云:“又祜題金山寺詩曰:‘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雖綦毋潛云:‘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此句未為佳也。”《唐摭言》也載有此事,兩書至少說明張祜金山寺詩寫作時間是823年以前,即張祜三十歲以前,那時的張祜風流倜儻,意氣風發,有遠大的抱負,很想有一番作為。作金山詩時正值第一次諸侯書薦失敗歸來,因為仕途的失意,張祜整日借酒澆愁,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首聯詩人從追逐名利、爾虞我詐的塵世來到金山寺,使他突然感受自己來到了一個沒有名韁利鎖的世外桃源,因而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心境:“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透過這兩句詩,可以想像出詩人疲於奔波的身影。其實在詩人的奔波之中,不乏追求名利的一面,但詩人更多的是不在乎其自身之利益,而是想施展自己的才華,以報效國家。可是在中晚唐這樣一個宦官專權、有才華的賢能之士隨時可能被排擠出朝的時代,即便是公卿貴族都朝不保夕,更何況讓一個毫無背景的布衣之士入朝。張祜的遭遇,實際上代表了中晚唐下層文人普遍而共同的心路歷程。頷聯和頸聯描寫了金山環境之優美清靜,突出金山寺的特點。而尾聯恰好與首聯相呼應,突出了詩人對塵世生活的厭惡。需要強調的是,張祜詩中所反映的塵世生活,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個人享受或功名利祿的,而更多地是為國報效的理想以及才華得不到重用、抱負得不到施展時的苦悶,以及塵世生活的鬱郁不得其志,迫使他去尋找棲息心靈的港灣,於是他縱游名山大川,廣與僧人交往,藉以寄託自己苦悶的情懷。所以,才有尾聯“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這也是詩人生活那個時代與其有相似經歷的社會底層普通民眾的真實心態的描寫。
此詩在佛教界和普通民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贏得了巨大的聲譽。《金山龍游禪寺志略》等很多史志在選詩時把這首詩放在第一位。自唐以後,有多人題詩言及張祜,可見此詩對後世的影響之深。史良臣《游金山分得微字》:“再拂古碑碣,試讀前賢詩。長歌歸去來,清絕和者稀。”明丘浚《題金山》:“千載張公子,題詩會再來。”楊鏐《次唐韻》(即張祜金山詩韻):“蘇帶今何在,張詩古亦聞。”李東陽《登金山》:“詩成卻愛張公子,解道中流兩岸鐘。”吳一瀾《題金山》:“過客留題岩石滿,懸知獨有曲阿才”。胡纘宗《秋日與荊州宿金山寺》:“縱有王維恐難畫,更無張祜獨憐才。”陸景《次繩武太史》:“今古壯遊題詠處,孫張詩句自神通。”吳擴《次邃翁夫子》:“傅山上有坡仙帶,點筆慚無張祜才。”另有從唐代至清代次張祜金山詩韻之作二十餘首。可以看出張祜金山詩對後世的影響,流傳唱和時間之長久。張祜《金山詩》對個體心靈的真實反映,引起了眾多詩人的共鳴,確實是文學史上少有的現象。

作者簡介

張祜(782?—852?),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出生於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人稱“張公子”。初寓姑蘇。元和、長慶間,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擔任天平節度使後,上表推薦,但被元稹排擠,失意後客淮南。因喜愛丹陽曲阿,故在此築室,隱居而終。其詩長於宮詞、山水、邊塞,題材相當豐富。詩風平易近人,流轉自然,有隱逸之氣。《全唐詩》存其詩二卷,共三百四十九首。有《張處士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