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次公春蘭

《題楊次公春蘭》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題春蘭之作,前四句寫蘭的非凡風姿,後四句寫人對蘭的傾心愛慕,通過對蘭花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蘭花的讚美之意合崇敬之情,同時對畫作也給予了肯定評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楊次公春蘭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羞:難為情,害羞。
⑵蓬艾:泛指叢棘荒草。
⑶丹青:丹和青為中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料,故以此代指繪畫。真色:真正的面貌。形容畫得逼真。
離騷:戰國楚詩人屈原作的《楚辭》篇名,文中多次寫到蘭花。
⑸靈均:即屈原。他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⑹冠佩:把花戴在頭上或佩在身上。燕:輕慢,褻瀆。

白話譯文

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這首詩作於同年,是作者欣賞楊次公的春蘭圖後的題畫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蘭,“春則茁其芽,長五、六寸,其作一花,花甚芬香。大抵生深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靄然達於外。”(《爾雅翼》)這首題春蘭之作,前四句寫蘭的非凡風姿,後四句寫人對蘭的傾心愛慕。
蘭花的風姿非同一般。“春蘭如美人”,其娟秀嫵媚的形貌,自在不言之中;更使詩人動情的是其卓爾不群的風韻。蘭花並不以艷麗的花朵迎人,也並不像行雲行雨的巫山神女那樣自來親近,若無識者採擷,寧願自守芳潔,是羞於自薦的。然而,“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孔子家語》)在春風雨露的滋潤下的蘭花,幽香遠溢,清雅沁人。儘管蘭藏身於亂蓬蕭艾之中,聞其香而不見其姿,還是被詩人發現了。前四句,寫足了蘭花的風神。其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外觀的形貌,更在於內蘊的韻致。故略其形而寫其神。
詩人對蘭花的愛慕也與眾不同。古代詩人屈原的《離騷》屢次寫蘭,又是“紉秋蘭以為佩”,又是 “結幽蘭而延佇”。東坡要以丹青描繪蘭花真容(也就是作詩刻畫蘭花特有的品性標格),以補《離騷》之不足。他也要象屈原那樣,以蘭為芳潔之友,鄭重對待,高冠帶劍(屈原《涉江》有“帶長鐵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鬼”之句,謂其服飾高古奇偉),紉蘭為佩,絲毫也不敢褻瀆。
既然蘭花非同凡艷,當然不得以凡艷待之,且當以非凡之筆寫之。詠蘭之作矣,此篇著眼於審美對象與審美感受的特異之點,其他一概略去不寫,實是別出機杼。詩中明以美人喻蘭,暗以蘭喻隱君子,故與《離騷》、靈均關合,頗見匠心。

名家評價

清·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態濃意遠,餘味曲包,故得騷經之流韻。
清·紀昀《紀評蘇詩》:常意,而寫來深遠。
清·趙克宜《角山樓蘇詩評註匯鈔》:次聯入微。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