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桃花夫人廟

《題桃花夫人廟》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作者借詩褒揚綠珠墜樓的貞烈,其意在諷刺息夫人面對強權軟弱,苟且偷生。不過,表面上是貶撻婦人,其實質卻在批判與婦人相關的當權者。全詩不僅立論新穎,發人深省,而且出語含蓄,溫柔敦厚而不失諷喻之旨,可謂詠史詩中的佳作。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息夫人姓媯(guī),春秋時陳侯之女,嫁給息國國君,稱為息媯。楚文王喜歡息媯美貌,於是滅掉息國,強納息媯為夫人。廟在黃陂縣(今湖北省黃陂縣)。
②細腰宮:指楚王宮。《後漢書》:“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露:讀lù。
③脈脈:讀mò mò。無言:據《左傳》載,息夫人被楚文王強納夫人後.一直一言不發。
④至竟:究竟。息亡:息國滅亡。緣:因為。底事:什麼事。
⑤金谷墜樓人:指綠珠。綠珠是西晉石崇的愛妾,石崇住在金谷園(洛陽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當時趙王倫專政,趙王倫的親信孫秀派人來向石崇要綠珠,石崇說:“綠珠是我所愛,不能送人。”孫秀生氣,於是矯詔逮捕石崇。石崇被捕時,對綠珠說:“我現在為你得罪。”綠珠說:“我就死在你面前以報答你。”因自投樓下而死。

白話譯文

細腰宮裡桃花綻放一派艷麗清新,心念故國默默無語度過多少冬春。
說到底息國滅亡究竟是因為何事?可憐金谷園殉情的綠珠這墜樓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會昌年間杜牧任黃州刺史時。作者當時游桃花夫人(息夫人)廟有感,便寫下了這首詠史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這一聯用詩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這裡沒有敘述,事件是通過描繪的語言和具體意象表現的。它是根據“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翻造的,也就間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這比直言楚宮自多一層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繫於楚王的荒淫,這裡,敘事隱含造語之中。在這“楚王葬盡滿城嬌”的“細腰宮”內,桃花又開了。“桃生露井上”本屬成言(《宋書·樂志》),而“露桃”卻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滿眼淚”的桃花夫人的嬌面。“無言”是事件中主要情節,古語又有“桃李無言”,這是另一層雙關。“無言”加上“脈脈(含情)”,形象生動,表達出夫人的故國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在無可告訴的深宮,可憐只有“無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見證了。兩句中,桃花與桃花夫人,景與情,難解難分,水乳交融,意境優美,詩味雋永。
詩人似乎要對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淚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轉折,由脈脈含情的描述轉為冷冷一問時,讀者才知道那不過是欲抑先揚罷了。“至竟(到底)息亡緣底事?”這一問是對息夫人內心創傷的深刻揭示,這一點在息夫人對楚王問中原有所表現,卻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從對面著墨,引出另一個女子來。那就是晉代豪富石崇家的樂妓綠珠。其事與息媯頗類,但綠珠對權勢的反抗是那樣剛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見懦弱了。這裡既無對綠珠的一字贊語,也無對息媯的一字貶詞,只是深情一嘆:“可憐金谷墜樓人!”然而褒貶俱在此中,令人覺得語意深遠。此外,直接對一位古代軟弱女子進行指斥也不免過苛之嫌,而詩人把指責轉化為對於強者的頌美,不但使讀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詩意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著:軟弱的受害者誠然可憫,還不及敢於以一死抗爭者令人欽敬。
因此,此詩對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評價,見解可謂新疑獨到,同時又“不顯露譏刺”,形象生動,饒有唱嘆之音,富於含蓄的詩美。揆之吳喬的兩條標準,故宜稱為詠史絕句的范作。

名家點評

許顗彥周詩話》:仆謂此詩為二十八字史論。
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杜牧之《息夫人》詩曰:“細腰宮裡露桃新……”與所謂“莫以今朝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語意遠矣。蓋學有淺深,識有高下,故形於言者不同矣。
敖英《唐詩絕句類選》:敖云:此以議論為詩,訂千古是非,卻與宋人聲調自別。
吳喬圍爐詩話》:用意隱然,最為得體。息媯廟,唐時稱為桃花夫人廟,故詩用“露桃”。
王士禛《漁洋詩店》:益都孫文定公詠《息夫人》云:“無言空有恨,兒女粲成行。”諧語令人頤解。杜牧之:“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則正言以大義責之。王摩詰:“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語。”更不著判斷一語,此盛唐所以為高。
趙翼甌北詩話》:杜牧之作詩,恐流於平弱,故措辭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談》所謂“好為議論,大概出奇立異,以自見其長”也。如《赤壁》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題四皓廟》云:“南軍不袒北軍袒,四老安劉是滅劉。”《題烏江亭》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卷土歌來未可知。”此皆不度時勢,徒作異論,以炫人耳,其實非確論也。唯《桃花夫人廟》……以綠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見,而詞語蘊藉,不陡露譏訕,尤得風人之旨耳。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大義責責,詞色凜凜。真西山謂牧之《息媯》作能汀千古是非,信然。余尤愛其掉尾一波,生氣遠出,絕無酸腐態也。王(維)雖不著議論,究無深味可耐咀含,鄙意轉舍盛唐而取晚唐矣。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