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八詠樓

題八詠樓

《題八詠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渡後所做的一首詩。詩中李清照用典精準,借八詠樓、十四州兩個典故。除了對古人沈約和貫休進行歌頌,更是對割地賠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諷刺。

李清照在詩中極大的抒發了她心憂國事,對收復失地的渴望,哀嘆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與後人愁”一句是流傳很廣的名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八詠樓
  • 創作年代:宋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清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全詩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八詠樓八詠樓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風流:指情高遠致。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臨觀勝地。
②南國:泛指中國南方。
③十四州:宋兩浙路計轄二府十二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溫、台、處、衢、嚴、秀州),泛稱十四州(見《宋史·地理志悅》)。

作品譯文

登上八詠樓遠望逸情,放下對國事的憂愁,把它留給後人。這裡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創作背景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難金華,投奔當時在婺州任太守的趙明誠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陳氏第。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作品鑑賞

全詩賞析

詩的首句“千古風流八詠樓”,可謂寫盡斯樓之風流倜儻,筆調輕靈瀟灑,比摹真寫實更為生動傳神。次句“江山留與後人愁”緊承前句,意謂像八詠樓這樣千古風流的東南名勝,留給後人的不但不再是逸興壯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約似的個人憂愁,而是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敵手生髮出來的家國之愁。對於這種“愁”,李清照在其詩文中曾多次抒發過。事實證明,她的這種“江山之愁”不是多餘的,因為“金人連年以深秋弓勁馬肥人寇,薄暑乃歸。遠至湖、湘、二浙,兵戎擾攘,所在未嘗有樂土也”(《雞肋編》卷中)。具體說來,繼汴京淪陷、北宋滅亡之後,南宋朝廷的駐蹕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後一度失守。曾幾何時,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從海路逃遁。眼下作為行在的臨安,又一次受到金、齊合兵進犯的嚴重威脅。即使敵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對其採取斷然措施,打過淮河去,收復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錢奴顏婢膝地去討好敵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虜”永遠不會善罷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沒有安全保障。這當是詩人賦予“江山留與後人愁”的深層意蘊,也是一種既宛轉又深邃的愛國情懷。
“水通”二句,或對貫休《獻錢尚父》詩的“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及薛濤《籌邊樓》詩的“壯壓西川十四州”有所取意。對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遙和“十四州”之廣極言婺州(今浙江金華)地位之重要;對後者改“壯壓”為“氣壓”,其勢比薛詩更加壯闊。看來這不僅是文字技巧問題。上述二詩之所以能夠引起李清照的興趣,主要當是因為薛詩對“邊事”的關注和貫詩中所表現出的精神氣骨。關於貫詩還有一段頗有趣的故事:婺州蘭溪人貫休是晚唐時的詩僧。在錢鏐稱吳越王時,他投詩相賀。錢意欲稱帝,要貫休改“十四州”為“四十州”,才能接見他。貫休則以‘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作答,旋裹衣缽拂袖而去。後來貫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禮遇,被尊為“禪月大師”。貫休寧可背井離鄉遠走蜀川,也不肯輕易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李清照對這類詩句的借取,或是為了譏諷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詩氣勢恢宏而又宛轉空靈,這樣寫來,既有助於作品風格的多樣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標語口號化的傾向。雖然好的標語口號富有鼓動性,在一定條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詩,條件一旦有變,它也就失去了作用,從而被人所遺忘。李清照的這首(題八詠樓)歷時八九百年,餘韻猶在,仍然撼動人心,這當與其使事用典的深妙無痕息息相關。惟其如此,女詩人關於八詠樓的題吟,不僅壓倒了在她之前的諸多“鬚眉”,其詩還將與“明月雙溪水,清風八詠樓”一樣,萬古常青。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杜書瀛:李清照的這首詞(武陵春)和這首詩(題八詠樓),不但寫作時間相近,而且寫作地點相同。我到金華開會,有幸登臨座落於該市東南隅的八詠樓。此樓乃南朝齊隆昌年間(公元五世紀末)東陽郡太守沈約(休文)所建,位於婺江北側,樓高數丈,屹立於石砌台基之上,有石級百餘。……李清照當時己年過半百而孑然一身,國破家亡,生靈塗炭,江山破碎,物是人非,此情此景怎能不感慨萬千!其愁其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李清照在這種情境之中寫的詞和詩自然而然涉及到“愁”,而且於國於家於己,都是大苦、大悲、大愁。但是,請讀者諸君將這詞和這詩對照一下便可體味到,同是李清照一人,同在一個地點、一個時間,同樣是寫“愁”,其詞其詩卻很不相同:她的詞哀婉悽美,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炸錳舟,載不動許多愁”;而她的詩卻愁腸中充滿豪氣和壯闊,所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這不能不說與兩篇作品分別屬於詞和詩的不同體裁樣式相關。
王延梯:此詩作於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卜居金華時。其中十四州引《全唐詩話》貫休詩:一劍霜寒十四州。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