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顆粒性固縮腎
- 類別:病變性腎臟
顆粒性固縮腎,是指肉眼可見雙側腎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表面呈均勻瀰漫的細顆粒狀,切麵皮質變薄,皮質與髓質分界不清晰的病變性腎臟。病症介紹在某些疾病的病程中,病變嚴重區域的腎小球因缺血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所屬腎小...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是由於進球小動脈的玻璃樣變及肌型小動脈硬化,病變嚴重區域的腎小球因缺血發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所屬腎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廢用而萎縮、消失。又稱細動脈性腎硬化。間質則有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纖維化腎...
非獨立疾病,是多種腎小球腎炎的終末階段;可見大量腎小球硬化,玻璃樣變;兩側腎臟對稱性固縮,表面呈微小顆粒狀,稱為顆粒性固縮腎。臨床表現慢性腎功能衰竭,發展為尿毒症。檢查 進行血常規、血液生化、血液免疫學檢查、尿常規、尿蛋白...
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是由慢性腎小球腎炎引起的雙腎體積變小,表面呈瀰漫性細顆粒狀,通過免疫螢光和電鏡檢查。腎盂周圍的脂肪增多,因此慢性腎炎的大體病變就稱為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切麵皮質變薄,皮髓質分界不清。鏡下,大量腎小球...
兩側腎臟對稱性固縮,表面呈微小顆粒狀,故稱之為顆粒性固縮腎(granular nephrosclerosis)。切面觀,皮質變薄,皮髓質分界不清。光鏡下大量腎小球硬化、玻璃樣變(超過全部腎小球的50%)。腎小球中央部分變為無細胞、嗜伊紅、PAS陽性之...
②腎鏡下:人球小動脈玻璃樣變及肌型小動脈硬化,導致病變區腎小球缺血硬化,相應的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病變相對較輕的腎單位代償性肥大。肉眼: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雙側對稱。③腦包括高血壓腦病、腦軟化、腦出血、局部小動脈...
嚴重時可發生腎功能衰竭。腎臟以上的病變特點稱為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primary granular atrophy of the kidney)。(3)腦: 由於腦細小動脈硬化造成局部組織缺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腦可發生一系列病變。主要有以下三種:①高血壓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