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單側小關節脫位

頸椎小關節脫位又稱關節交鎖,無論有或無骨折的關節突脫位均屬嚴重損傷,由於其引起椎管骨纖維管道變形,因而往往造成神經組織的壓迫。脊髓受累引起癱瘓的發生率均超過70%以上,若雙側關節同時脫位癱瘓發生率則更高。因此,對此組病例必須高度重視。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病因:頸椎後方的暴力造成
  • 常見症狀:被迫體位,頸部劇痛,頸肌痙攣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由來自頸椎後方的暴力造成單側頸椎小關節的脫位。

臨床表現

1.被迫體位
由於小關節交鎖,患者因自感頭頸被“折斷”而呈被迫前屈位,需雙手托頭,並有彈力性固定征。單側交鎖者則頭頸轉向對側,伴前屈體位(可從頦部中線偏向健側判定)。
2.頸部劇痛
由於關節處於脫位狀態,局部拉應力及張應力驟升,以致引起難以忍受的疼痛。單側者的表現以一側為重,另一側因關節咬合變異也多有症狀。
3.頸肌痙攣
多較明顯,除因關節脫位所致外,與其本身在外傷時肌纖維同時遭受撕裂亦有直接關係,單側者多表現為患側椎旁肌痙攣,或是頸肌痙攣的程度重於健側。
4.其他
包括頸部損傷的一般症狀與體徵,均易於發現,合併脊髓和(或)脊髓神經根損傷者,應注意定位及程度判定,並應保持頸部的穩定。

檢查

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正位,側位及斜位),體層攝影及CT檢查等均易於顯示小關節脫位征,判定單側或雙側亦無困難,伴有脊髓損傷者需做MRI檢查,以明確脊髓受損情況。

診斷

根據外傷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1.外傷史
了解有無促使頸椎強度前屈的暴力,以及在受傷瞬間頭頸部有無旋轉及其方向。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以頸部劇痛,椎旁肌痙攣及被迫體位為主。
3.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正位,側位及斜位),體層攝影及CT檢查等均易於顯示小關節脫位征,判定單側或雙側亦無困難,伴有脊髓損傷者需做MRI檢查,以明確脊髓受損情況。

治療

單純性雙側脫位者損傷早期可在急診室內進行復位,尤其是在5小時以內來診者。傷後超過8小時,因局部腫脹、肌肉痙攣及關節囊水腫等使脫位小關節難以復位,因此治療需在病房或ICU病房進行。傷後6~8小時之間來診者,可酌情決定在何處復位。
為及早獲得滿意復位,應儘可能利用顱骨牽引。按脫位機制,先在略微前屈狀態下持續牽引,並通過床邊透視或攝片確定小關節的交鎖是否已解除。若未解除需手術切開復位並行融合內固定。合併骨折有明顯神經受壓表現者,需行手術治療,行神經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