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頭蠅
- 分布區域:不列顛哥倫比亞
- 外文名:Metanephrocerus belgardeae
- 時代:4900~5200萬年前
發現,
發現
來自西蒙弗雷澤大學和德國斯肯伯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共同發現了三種已滅絕的大頭蒼蠅。研究發表於《加拿大昆蟲學家》,這些化石顯示了它們的早期進化與生態變革同步進行,其中的一類還延續至今,形成了一類現代自然類群。三種化石新種是可歸入現代頭蠅科(Pipunculidae),其中一種保存非常完整以至可以命名為新種Metanephrocerus belgardeae,它是以其發現者,一位華盛頓州當地學校的學生命名。另外兩種保存狀況較差,暫時無法命名,它們發現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南部的Quilchena。
Archibald說,頭蠅是一類奇特的昆蟲,它們圓圓的頭部被巨大的複眼完全覆蓋,這些巨大的複眼極有利於它們捕捉在花園中廣泛分布的葉蟬和蠟蟬。化石發現於始新世4900~5200萬年前,大約是恐龍滅絕之後的1200~1500萬年,滅絕事件還對森林產生巨大影響,繼而影響了整個食物鏈。而到了發現頭蠅化石的時代,森林又開始繁盛與分異,許多與現代種類相近的開花植物也出現了,如樺樹、楓樹。開花植物的豐富使授粉和食草昆蟲繁盛起來,同時,上層肉食昆蟲也開始分異,如大頭蒼蠅。
這些新發現使研究者認識到,這些奇形捕食者揭示了在新的生態環境形成、生物分異度增加之時,捕食與被捕食之間關係的廣泛的生態-進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