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項目質量管理計畫包含一些程式,它要求保證該項目能夠兌現它的關於滿足各種需求的承諾。它包括在質量體系中,與決定質量工作的策略、目標和責任的全部
管理功能有關的各種活動,並通過諸如質量計畫、
質量保證和質量提高等手段來完成這些活動。質量計畫--確定哪些
質量標準適用於該項目,並決定如何達標。
質量保證--在常規基礎上對整個項目執行情況作評估,以提供信用,保證該項目將能夠達到有關質量標準。
質量控制--監控特定項目的執行結果,以確定它們是否符合有關的質量標準,並確定適當方式消除導致項目績效令人不滿意的原因。
這些工作程式互有影響,並且與其它知識領域中的程式之間也存在相互影響。依據項目的需要,每道程式都可能包含一個或更多的個人或由團隊的努力。在每個項目階段中,每道程式通常都會至少經歷一次。
雖然在這裡列出的程式如同劃分明確的獨立要素,但實踐中它們可能會以某些沒有在此詳述的方式部分重合或相互影響。工作程式的相互作用在第三章《項目管理程式》中有詳述。
這一部分論述的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案旨在與國際質量標準化組織在ISO9000和ISO10000質量體系標準與指南中提出的方案相一致。同時,這種普遍性的方案應該與以下二者相適應:(a)專門性的質量管理方案,如
戴明(Deming)、宋蘭(Juran)、格羅斯比(Goosby)及其他人推薦的方案;(b)非專門性的方案,如整體質量管理(
TQM),可持續發展等等。
項目質量管理必須兼顧項目管理和項目生產。在任何一方面未滿足
質量要求都可能導致對部分或全部的項目相關人員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果。例如:
通過項目小組的超量工作來滿足客戶的要求,可能產生以不斷上升的雇員跳槽率為形式的負面效果。
通過加速完成列入計畫的質量檢驗工作來滿足
項目進度計畫目標,則當錯誤因未被發現而放過時,就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質量是“一個實體的性能總和,它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滿足對它的明示或暗示的需求”。在項目管理中,質量管理的既定方向就是通過
項目範圍界定管理體制(第五章中論述),必須將暗示的需求變為明示需求的必要性。
項目管理小組必須注意,不要把質量與等級相混淆。等級是"一種具有相同使用功能,不同
質量要求的實體的類別或級別"。質量低通常是個問題,級別低就可能不是。例如,一個軟體產品可能是高質量(沒有明顯問題,具備可讀性較強的用戶手冊),低等級(數量有限的功能特點),或者是低質量(問題多,用戶
檔案組織混亂),高等級(無數的功能特點)。決定和傳達質量與等級的要求層次是
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小組的責任。
質量計畫
質量計畫包括確定哪種
質量標準適合該項目並決定如何達到這些標準。在
項目計畫中(見3.3.2部分,規劃程式),它是程式推進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應當有規律地執行並與其他項目計畫程式並行。例如,對
管理質量的要求可能是成本或
進度計畫的調節,對生產質量的要求則可能是對確定問題的詳盡的風險分析。比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的發展更進一步的是,這裡作為質量計畫所描述的工作是作為
質量保證的一部分而進行廣泛討論的。
這裡所討論的質量計畫技巧是在項目中最常用的那一部分。還有許多其他的質量計畫技巧可能在一些特定的項目或者一些套用領域中有用。
項目小組還應注意現代質量管理中的一項基本原則--質量在計畫中確定,而非在檢驗中確定。
質量計畫的輸入
1.
質量策略。質量策略是"一個注重質量的組織的所有努力和
決策,通常稱為頂級管理"[4]。執行組織的質量策略經常能給項目所採用。然而,如果執行組織忽略了正式的質量策略,或者如果項目包含了多重的執行組織(合資企業),項目管理小組就需要專為這個項目而開發一次質量策略。
不管質量策略的因由是什麼,項目管理小組有責任確保項目相關人員充分意識到它。(例如:通過適當的信息發布,見10.2部分)。
2. 範圍闡述。範圍闡述(見5.2.3.1部分)是對質量計畫的主要輸入,因為它是揭示主要的
子項目和
項目目標的書面文講,後者界定了重要的項目相關人員的需求。
3. 產品說明。雖然產品說明的因素(見5.1.1.1部分)可以在範圍闡述中加以具體化,產品說明通常仍需闡明技術要點的細節和其他可能影響質量計畫的因素。
4. 標準和規則。項目管理小組必須考慮任何適用於特定領域的專門標準和規則。
5. 其他程式的輸出。除了範圍闡述和產品說明,在其他知識領域中的程式也可能產生一定的結果,應當作為質量計畫的一部分加以考慮。例如,
採購計畫(見12.1部分),可以確定應當在所有
質量管理計畫中反映的承包商的
質量要求。
質量計畫的手段和技巧
1. 效益/
成本分析。質量計畫程式必須考慮效益/成本平衡。達到質量標準,首先就是減少了返工,這就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以及提高項目相關人員的滿意度。達到質量標準的首要成本是與項目質量管理活動有關的費用。毫無疑問,質量管理的原理表明,效益比成本更重要。
2. 基本水平標準。基本水平標準包括將實際的或計畫中的項目實施情況與其他項目的實施情況相比較,從而得出提高水平的思路,並提供檢測項目
績效的標準。其他項目可能在執行組織的工作範圍之內,也可能在執行組織的工作範圍之外;可能屬於同一套用領域,也可能屬於別的領域。
3.
流程圖。流程圖是顯示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圖表。在質量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圖技巧包括:
因果圖,又稱Ishikawa圖,用於說明各種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與所產生的潛在問題和影響之間的關係。
系統或
程式流程圖,用於顯示一個系統中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圖8-3是設計複查程式流程圖示例。
流程圖能夠幫助項目小組預測可能發生哪些質量問題,在哪個環節發生,因而有助於使解決問題手段更為高明。
4. 試驗設計。試驗設計是一種分析技巧,它有助於鑑定哪些變數對整個項目的成果產生最大的影響。這種技巧最常套用於項目生產的產品(例如,汽車設計者可能希望決定哪種剎車與輪胎的組合能具有最令人滿意的運行特性,而成本又比較合理)。
但是,它也可套用於項目管理成果,如成本和進度的平衡。例如,高級發動機比低級發動機成本高,但它能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一項設計適當的"試驗"(在此例中,就是計算項目中各種高級、低級發動機組合裝置的成本和使用壽命),常常可以使人從數量有限的幾種相關的情況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決策。
質量計畫中的輸出
1.
質量管理計畫。質量管理計畫應說明項目管理小組如何具體執行它的
質量策略。在ISO9000的術語中,對質量體系的描述是:"組織結構、責任、工序、工作過程、及具體執行質量管理所需的資源"[5]。
質量管理計畫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高度細節化的或框架概括型的,皆以項目的需要而定。
2.
操作性定義。操作性定義是用非常專業化的術描述各項操作規程的含義,以及如何通過質量控制程式對它們進行檢測。例如,僅僅把滿足計畫進度時間作為
管理質量的檢測標準是不夠的,項目管理小組還應指出是否每項工作都應準時開始,抑或只要準時結束即可;是否要檢測個人的工作,抑或僅僅對特定的
子項目進行檢測。如果確定了這些標準,那么哪些工作或工作報告需要檢測。在一些套用領域,操作性定義又稱為公制標準。
3. 審驗單。審驗單是一種組織
管理手段,通常是工業或專門活動中的管理手段,用以證明需要執行的一系列步驟是否已經得到貫徹實施。審驗單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常用的語句有命令式或詢問式(你完成這項工作了嗎?)。許多組織提供標準化審驗單,以確保對常規工作的要求保持前後一致。在某些套用領域中,審驗單還會由專業協會或商業服務機構提供。
4. 對其他程式的輸入。質量計畫程式可以在其他領域提出更長遠的工作要求。
計畫依據
項目質量計畫的依據主要包括:
1、項目
質量方針這包括:
項目目標的說明和項目任務範圍的說明,它明確地說明了為提交既定特性和功能的項目產出物而必須開展項目工作和對於這些項目工作的具體要求。
3、項目產出物的描述
項目產出物的描述指對於項目產出物的全面與詳細的說明。
4、相關標準和規定
項目組織在制定項目質量計畫時還必須充分考慮所有與項目質量相關領域的國家、行業標準、各種規範以及政府規定等等。
5、其它的信息
其它的信息指除範圍描述和產出物描述外,其它項目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與項目質量計畫制定的有關信息。
制定方法
項目質量計畫的制定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也叫經濟質量法,這種方法要求在制定項目質量計畫時必須同時考慮項目質量的經濟性。
任何項目的質量管理都需要開展兩個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質量保障工作,其二是質量檢驗與恢復工作。前者產生
項目質量保障成本,後者產生項目質量檢驗和糾偏成本。項目質量計畫的成本/
收益法就是合理安排這兩種項目
質量成本,以使項目質量總成本相對最低。
質量標桿法
這是指利用其它項目實際或計畫的項目質量管理結果或計畫,作為新項目的質量比照目標,通過對照比較制訂出新項目質量計畫的方法。
流程圖法
流程圖法是用於表達一個項目的工作過程和項目不同部分之間相互聯繫,通常它也被用於分析和確定項目實施的過程,同時它也是一種項目質量計畫的有效方法。
實驗設計法
運用實驗設計信息是一種計畫安排的分析技術,它有助於識別在多種變數中,何種變數對項目成果的影響最大,從而找出項目質量的關鍵因素以指導項目質量計畫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