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採購質量認證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是根據相應標準和有關技術規範對企業的某一產品或服務進行試驗或檢查,如果該產品符合這些標準或技術規範,則發給該企業有關產品的認證合格證書,允許該產品出廠時使用合格標誌,以證明該產品或服務符合相應的標準或技術規範的活動。

質量認證也稱合格認證,國際標準化組織曾先後下了三個定義。《ISO指南2—1983》中的定義為,用合格證書或合格標誌的方法證明某一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的標準或技術規範的活動。《ISO/IEC指南2—1986))中定義為,由可以充分證實某一經鑑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準或規範性檔案的活動。在《IS0/IEC指南2—1991》中定義為,第三方依據程式對產品、過程或服務符合規定的要求給予書面特證(合格證書)。

在1991年5月7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的第二條規定,產品質量認證是依據產品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並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項目採購質量認證
  • 屬性:有關技術規範
  • 本質:企業
  • 特色:試驗或檢查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的特點,項目採購質量認證基本內容,項目採購質量認證的類型,項目採購質量認證分類,提高項目採購質量的方法,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的特點

(1)質量認證的對象是產品。這裡所說的“產品”是廣義的概念,除了一般概念的產品外,還包括加工技術,如電鍍、焊接、熱處理,等等。目前,世界各國實行的質量認證。其對象主要是產品(商品),因此,常常稱為產品(商品)質量認證或產品(商品)認證。
(2)認證的依據是標準和技術規範。判斷被認證的對象是否合格的依據是其質量指標是否達到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所規定的範圍。
(3)取得認證資格的證明方式是合格證書或合格標誌。
(4)質量認證是第三方從事的活動。所謂“第三方”是指其與生產企業(又稱第一方)和產品採購者(又稱第二方)都沒有任何行政上的隸屬關係和經濟上的利害關係的一方。如國家技術監督局是世界上公認的公正的第三方,此外,獨立於政府機構的質量管理協會、獨立的檢驗機構、認證機構等也屬於第三方。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基本內容

1.質量認證基本要素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型式試驗、質量體系檢查、監督檢驗和定期複查四項。前兩個要素是取得認證資格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後兩個要素是認證後的監督措施。
(1)型式試驗。這是指為證明產品質量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全部要求,對產品所進行的抽樣檢驗。是整個質量認證制度的基礎。
(2)質量體系檢查。這是指對產品的生產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檢查和評定。其目的是證實企業具備持續、穩定地生產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的能力。
(3)監督檢驗。這是對獲準認證後的產品進行監督的措施。它是從生產企業的最終產品中,或從市場上抽取樣品,由認可的獨立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的。如果檢驗結果證明繼續符合標準的要求,則允許繼續使用認證標誌;如果不符合,則需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上使用認證標誌。
(4)定期複查。對取得認證資格的生產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定期複查,這是保證認證產品的質量能持續符合標準的根本性的監督措施。監督檢查的內容可比首次的質量體系檢查簡單的一些,重點是查看首次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項是否已經有效改正,質量體系的修改是否能確保達到質量要求,並通過查閱有關的質量記錄證實質量體系。
2.質量認證制度的主要類型
世界各國的質量認證制度主要有七種類型:
(1)型式試驗。這是按規定的試驗(或檢驗)方法由“認可的獨立檢驗機構”對產品的樣品進行試驗(或檢驗),以證明樣品符合指定的標準或技術規範的全部要求的質量認證制度。
(2)型式試驗加認證後監督——工廠抽樣檢驗。這種質量認證制度與第四種類似。只是監督的方式有所不同,它不是從市場上抽樣,而是從生產廠發貨的產品中隨機抽樣進行檢驗。
(3)型式試驗加工質量體系評定加認證後監督——質量體系複查加市場和工廠抽樣檢驗。這種質量認證制度的顯著特點是:在批准認證資格條件中增加了對產品生產企業的質量體系的檢查、評定,在批准認證後的監督措施中也增加了對生產企業的質量體系的複查,同時還要進行工廠和市場抽樣檢驗。
(4)型式試驗加認證後監督——市場抽樣檢驗。它是在第一種型式試驗的基礎上進行認證後的監督。其方法是按規定從市場上的商品中或從批發商、零售商的倉庫中隨機抽樣進行檢驗,以證明認證產品的質量能持續符合標準或技術規範的要求。
(5)型式試驗加認證後監督——市場和工廠抽樣檢驗。這種認證制度是第二、第四種認證制度的綜合,監督所用的樣品,既要從市場上隨機抽樣,又要從工廠中隨機抽樣。
(6)工廠質量體系評定。這種質量認證制度是對生產企業按所要求的技術標準生產產品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評定;或者是對服務業為保證服務質量所需的質量體系進行檢查、評定。這種質量體系評定也稱為質量體系認證。
(7)批檢。根據規定的抽樣方案,對一批產品進行抽樣檢驗,並據此做出該批產品是否符合標準或技術規範的判斷,這就稱批檢。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的類型

質量認證包括產品(商品)質量認證、體系認證和實驗室認證三種類型。
(1)產品(商品)質量認證。產品(商品)質量認證是依據產品標準和相應技術規範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並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準和技術要求的活動。
(2)體系認證。其包括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安全體系認證。
1)質量體系認證。質量體系認證是指對供方(生產方)的質量體系實施第三方評定和註冊的活動。評定合格者由第三方機構頒發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並給予註冊。其目的在於通過評定和事後監督來證明供方質量體系符合併滿足需方對該體系規定的要求,對供方的質量管理能力予以獨立的證實。
2)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是指由第三方公證機構依據公開發布的環境管理標準,對供方的環境管理體系實施評定的活動。評定合格者由第三方機構頒發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並給予註冊公布,證睨供方具有按既定環境保護標準和法規要求提供產品的環境保護能力。
3)安全體系認證。由第三方公證機構依據公開發布的安全體系標準,對供方的安全保證體系實施評定,證明供方具有按規定安全標準要求提供產品的安全保證能力的活動。

項目採購質量認證分類

產品質量認證根據不同的分類標誌可以分為以下一些類別:
1.按認證的內容劃分
按認證內容劃分,可分為三種認證:安全認證、合格認證和質量、安全同時認證。
(1)安全認證。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產品,有關人身安全、健康的產品,必須實行安全認證。此外,實行安全認證的產品,必須符合有關強制性標準要求。
(2)合格認證。凡實行合格認證的產品,必須符合有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
(3)質量、安全同時認證。同時要進行兩種認證,產品使用合格標誌和安全標誌。
2.按認證範圍劃分
按認證範圍劃分,可分為國際認證、區域性認證和國家認證三種。
(1)國際認證。它以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通過的標準為依據,以其認證委員會認證原則作指導的認證。國際認證對消除國際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作用。
(2)區域性認證。這是指由若干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自願的原則自行組織起來,按照共同認定的標準,以及一定的規範而進行的認證。一般來說,經過本區域性組織成員國認證管理機構認證的產品,其他成員國認證機構就予以承認。
(3)國家認證。這是一國範圍內的質量認證,它是以國家標準為依據的認證。
3.按認證的法律性質劃分
按認證的法律性質劃分,可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願性認證。
(1)強制性認證。是指通過國家法律、法規或規章規定執行的認證。凡屬於強制性認證的產品,必須經過認證,否則不準生產、銷售和進口。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產品,主要是指涉及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方面的產品。(2)自願性認證。是指生產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願申請認證或取消認證的產品。自願性認證的產品是指與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有關的以外的產品。根據我國規定,實施自願認證的產品,實行合格認證。

提高項目採購質量的方法

項目採購的原材料如果存在質量問題,將會給建築企業造成不可抵估的經濟損失。所以,在項目實際採購過程中,必須尋求提高採購質量的途徑。
1.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在現代商品質量管理中,項目採購人員的首要任務是了解供應商的質量政策,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作為供貨方為確保商品質量,必須提供合格品,並出具必要的合格證明。在某些情況下,把產品銷售給沒有工程師和實驗條件的買主,供應商應責無旁貸地為買方提供技術上的援助。在業務交往中,供應商應提供控制質量的書面計畫及計畫已被遵行的證明,並允許買主對供應商的各項活動進行必要的監督。對於買方及時反饋的有關商品質量及相關問題,供應商管理部門應堅持不懈地隨時採取糾正性行動。總之,作為供應商應及時提供有質量保證的商品,且價格合理,能提供優良的服務。作為買方,對於一些較複雜或重要的商品,最好有多種供應源。
2.正確評審供應商資格
確定合適的供應商之前,採購部門必須先進行調查,以判斷和核實供應商是否能保證商品質量,如果與其建立供需關係,雙方能否在技術、管理、財務等方面互相配合。調查方法一般為函詢和訪問兩種方式。前種方式是給供方函寄一份調查表,查詢買主所需了解的情況。後種方式是組成一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小組與供應商進行面對面交談,或到實地參觀考察,考察的範圍主要是質量控制、工藝製造、質量檢驗等。調查完後應將結果寫成報告,結論力求客觀,以判斷其經營效率狀況。若打算與該供應商簽訂契約,則需對供應商能否交付滿意的產品做出預測。
通過這種調查,可對供應商資格認可與否做初步結論,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無法可靠地預測供應商產品的質量性能,故在實際套用中,須結合其他方法,進行綜合評定。
3.制定並執行聯合質量計畫,建立良好供需關係
在項目採購中,不能僅靠進貨檢驗來決定取捨,更重要的是供、需雙方相互信賴、共同合作,建立良好的關係。具體操作中,買、賣雙方最終應簽訂契約,制定詳細的聯合質量計畫。聯合質量計畫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技術和管理三方面。聯合經濟計畫中,重點應著眼於商品的使用價值,並確定最合理的購貨總價格。供、需雙方對與質量有關的一系列成本,如貨物檢驗、材料審查、生產誤期、額外存貨等成本,看法應一致。作為項目採購方,可將上述成本加到購買價格中,但應盡力壓縮;供應商也應力求降低有關成本。
聯合技術計畫中,基本內容包括:
(1)確定技術規格中性能要求的含義。
(2)對缺陷的嚴重性進行分級,便於查清原因,採取具體措施。
(3)對有些商品質量項目須制定具體的官方檢驗標準,對於複雜的或質量隨時間變化波動較大的產品,其數字可靠性要求,應在檔案中予以明確規定。
(4)用數量表示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的各項要求,並規定供方必須承擔的各項可靠性和可維修性工作。
(5)供、需雙方採用的檢驗方法及試驗條件應標準化,對抽樣方案及與評價商品質量相關的活動均應制定標準,共同遵守。
(6)建立商品批的識別和跟蹤系統,以及能對缺陷報警信號做出及時反映的系統。在收到缺陷報警信號後,應明確規定必須做出答覆的期限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