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士孝,男,(1917~1991),安徽省黟縣人。人體解剖學教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45年畢業於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50年獲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951年初回國,歷任上海同濟醫學院解剖學副教授,中南同濟醫學院/武漢醫學院解剖學副教授,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解剖學副教授,教授。1965年底任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副院長,負責在鄂西北山區創建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參與重建中國解剖學會和籌建中國解剖學會武漢分會。曾任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主席團成員及鄂西北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十堰市主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項士孝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 1991
人物簡介,個人事跡,
人物簡介
項士孝教授畢生致力於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長期從事醫學教育、科研和開拓工作。早年在抗戰的艱難歲月里,追隨同濟大學醫學院遷移於雲南、四川等地,歷盡辛苦,輾轉求學。 畢業後在母校任教解剖學。1948年到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院從事神經解剖學研究。獲博士學位後不久,於1951年初從瑞士輾轉回到上海母校工作,投身於新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任上海同濟醫學院解剖學副教授,兼浙江醫學院神經解剖學教授。同年秋天為支援和開發內地醫療衛生與醫學教育事業,參與籌建中南同濟醫學院(武漢醫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並於年底隨學院遷到武漢。歷任組織胚胎教研室主任,基礎部副主任及教務處副處長,併兼任湖北醫學院神經解剖學教授。自六十年代中期開始,項士孝教授又將全部精力獻給了創建和發展鄂西北山區的醫療衛生和醫學教育事業。1965年,為改變偏遠地區缺醫少藥的落後狀況,湖北省政府決定創辦武漢醫學院鄖陽分院(現為湖北醫藥學院)。同年12月,上級任命項士孝教授為副院長(主持行政工作)帶領從武漢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抽調的53名教職員工並攜帶家眷,來到交通極為不便生活十分艱苦的偏遠山區鄖縣開展建院工作,一年後遷至十堰。項士孝教授和同事們一起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隨著學院的逐漸發展,還先後兼任解剖學科組組長、解剖組胚教研室主任、解剖教研室主任、基礎部主任。曾任鄖陽地區教育諮詢委員會負責人。歷時近三十年,為湖北醫藥學院的創建和發展,為鄂西北山區的醫療衛生和醫學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個人事跡
項士孝教授從事神經解剖學、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與科研四十餘年。1947年大學畢業不久就參與了中國解剖學會的重建。1948-1950年間,在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院著名神經解剖學家Eugen Ludwig教授的指導下,著有《人第二對脊神經根的纖維數目與粗細》及《人脊神經纖維粗細的統計分析》等論文。回國後,率先成功建立了J. Klingler凍腦解剖法,發表於《解剖通訊(創刊號)》上,在國內推廣,運用於教學和科研。1954年參與籌建中國解剖學會武漢分會(武漢解剖學會前身),曾任中國解剖學會武漢分會理事兼秘書。編寫《神經解剖學講義》,參與翻譯《組織學》、《人體組織學和顯微解剖學》等教科書。多次主持全國高級解剖師資培訓工作,舉辦師資培訓班培養醫學教育人才。1965年起在湖北鄖陽山區艱苦條件下建校和教學。針對地域特點從事有關地方性克丁病的研究。帶隊到房縣、竹山等山區縣為地方病患者進行治療。曾擔任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主席團成員和鄂西北分會主任委員,對神龍架林區“野人”進行了大量的考查和研究。
1953年項士孝教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為建立十堰市民盟基層組織,他多次向上級建議,幾經協商,積極籌備,民盟十堰市支部委員會於1985年正式成立。並當選為第一屆中國民主同盟十堰市主任委員。
項士孝教授教書育人,精心指導培養年輕教師,為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培桃育柳鮮花茂,濟世活人雅譽尊”,這是鄖陽地區文聯為他執教四十年所贈詩句,是對他幾十年教學生涯的真實概括。1983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譽為將畢生精力奉獻給山區醫學事業的著名醫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