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燈說唱

“頂燈說唱”是甘肅省崇信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形成的民間曲藝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崇信縣新窯鎮楊安村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頂燈說唱
  • 地理標誌:甘肅省崇信縣
  • 批准時間:2011年
  • 非遺級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表演形式,非遺保護,

起源

民國初年,赤城鄉公所楊安村富戶之子楊栓貴經常賭博,其父好言勸誡無效,無奈之中便在楊回家後進行懲罰,讓其頭頂點燃的清油燈跪地三天,不給吃喝,後此事傳出。1920年春節,村里籌辦社火時,村民劉保娃從楊栓貴受罰頂燈得到啟示,便在社火壇裡頭頂燃燈載歌載舞,深受村民喜愛。從此,“頂燈”便成了社火里的一個傳統節目,後逐步演變為“頂燈說唱”。

表演形式

“頂燈說唱”採取邊說邊唱,同時摻雜一些高難度的武術雜技動作進行表演,主要反映百姓家庭生活中發生的故事,教育年輕人自愛自尊,自立自強,摒棄不良習氣,勤勞善良,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
頂燈說唱
“說”就是角色以吟誦的形式自述或對白;
“唱”就是合唱民間小曲《十盞燈》;
“武”就是在保證頭頂燃燈不能熄滅的同時,不停頓的做一些難度較大的技巧性動作,如:“倒推研磨”、“猴澆尿”、“老鼠過道”、“黑驢打滾”等,以此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非遺保護

2011年10月,“頂燈說唱”被列入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