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灘鎮

響灘鎮

響灘鎮,平昌縣轄鎮。1950年置楠木鄉,1953年將響灘鄉由儀隴縣劃入平昌縣,同時改鄉為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建響灘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52公里。

響灘鎮位於平昌縣城西南58公里,儀隴、營山、巴州、平昌四縣(區)接壤處,平(儀)達(儀)公路橫貫其境,境內交通便利,轄10個村1個居委會,60個社4個街道居民小組2002年底有96年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0538人(2017),全鎮幅員面積52.22平方千米。2002年底GDP26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糧食總產6188噸,人口自然增長率6.4%,轄區內有8個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GSM139、130通信信號覆蓋全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響灘鎮
  • 外文名稱:XiangTan Town
  • 別名:響灘子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
  • 下轄地區:4個居委會,15個村
  • 政府駐地:新興街256號
  • 電話區號:0827
  • 郵政區碼:636400
  • 面積:52.22平方千米 
  • 人口:20538人(2017) 
  • 著名景點:森林公園,豬兒石
  • 機場:無
  • 火車站:無
  • 車牌代碼:川Y
簡介,基本概況,經濟發展,行政區劃,交通,

簡介

響灘,因灘響而得名。原名“響水灘”。響灘人,因勤勞而著稱。響灘鎮,平昌縣第二大集鎮。位於儀隴,營山平昌,巴中四縣市交界處。建鎮已有近千年歷史。水資源豐富。響灘山清水秀,人潔地靈。2001年響灘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示範小集鎮,2003年啟動的第二批省試點小城鎮之一。境內交通發達,市場繁榮,商賈雲集、人氣興旺,社會和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平昌西南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響灘鎮位於平昌縣西南,轄19個村(居)委會,143個農業社,20538人(2017)。位居四縣交界處。東與儀隴交界,南與營山相鄰,西與達州接壤,北與巴中相通。距縣城58公里,“平儀”公路橫穿其境。距朱德故里馬鞍鎮50公里,離平昌最大的水庫—友誼水庫5公里。響水兩河匯流繞場鎮,十街並列齊發展,七橋臥波任穿行,八方商賈同競爭。
響灘風景獨好,名勝眾多。響灘十景遠近聞名,各具特色,方圓遊客,獵奇覽勝,趨之若鶩。即:弓橋泛月,竹山晴,響潭秋月,貓嶺朝曦,二龍爭道,噓風泉韻,五壩春曉,雙山夕照,龍巖煙雨

基本概況

面積52.22平方千米,人口20538人(2017)。平(昌)儀(隴)公路過境。有以建材、建築、食品加工、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清白蓮教首領鮮大川出生於此。
響灘鎮位於平昌縣西南部,轄17個村(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與大寨交界,南與西興、龍崗毗鄰,西與南風相連,北與福申接壤。距縣城58公里。

經濟發展

1985年至2007年是響灘鎮由計畫經濟轉軌的的22年,是響灘艱苦奮鬥、強化農業基礎的奠基年,也是響灘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年.在經濟和政治體制的不斷變革中,全鎮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緊跟時代的潮流。狠抓發展主題,立足鎮情。勇於探索、勤於實際,始終保持了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發展勢頭。
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加強,經過22年的建設和管理。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不斷完善,各項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完善。有效地解決了全鎮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交通建設成果輝煌,黨委、政府把交通建設作為發展經濟的一項基礎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採取一事一議,發動民眾投資投勞200多萬元,新建公路27條,155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的目標。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大力抓好第三產業和勞務輸出,壯大了農村經濟實力,改變了農村生產生活面貌,更新了人民民眾的思想觀念。已形成了種植、養殖、勞務和第三產業齊頭並進的經濟發展格局。
社會事業成績顯著,自然歷史文化資源被陸續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休閒文化充分得到展示。成立了“老齡協會”和“文化體育協會”進一步豐富了全鎮人民的文化生活。教育質量的提高,醫療衛生事業在改革中的不段壯大。各種配套設施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城鎮建設成績顯著。新建街道擴建街道4條、農貿市場6個、車站1個、公園2個、碼頭兩處、垃圾回收處理站2所,醫院、衛生、通訊設備齊全。場鎮面積達2.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幅員面積52.22平方千米,與大寨交界,南與西興、龍崗毗鄰,西與南風相連,北與福申接壤。距縣城58公里。

交通

平昌(達州)——儀隴公路過境,主要依靠汽車,響灘鎮到三溪口還有小型客船(30人),村村之間公路相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