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考古學

音樂考古學

音樂考古學(archaeology of music) 依據音樂文化遺存的實物史料(發掘而得的或傳世 的遺物、遺址、遺蹟,如樂器、樂譜、描繪有音樂生活 圖景的古代造型藝術作品等),藉助考古方法來探討音 樂史、樂器史直至歷史上的音律形態、音階形態等音樂 學課題的一門科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樂考古學
  • 外文名:archaeology of music
  • 英文名:archaeology of music
  • 主題:音樂
  • 依據:音樂文化遺存
音樂考古學,範例,存在價值,文物,範圍,後世考古,

音樂考古學

音樂考古學是音樂學的一個新興的分支。它的研究
範圍與考古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對音樂文物的考古
研究、最早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而與美術考古、絲
綢考古、陶瓷考古、青銅器考古等學科並立的,國際上
稱為音樂考古學。中國當代的音樂考古學基於研究角度
的不同,其來源雖亦出自對於音樂文物的考古研究,但實
際內容已越出考古學的範圍。

範例

例如:古陶塤的研究可以
藉助陶瓷考古的手段及其已有成果來鑑定它的形制、年
代、文化屬性等;《曾侯乙鐘銘》的研究必須藉助於古
文字考古與青銅器考古的成果;《敦煌古譜》的研究也
必須依據於古譜原件的文物考古研究。但由此又引出古
塤音階問題,鐘銘的先秦樂律學史問題,敦煌譜的譯解問
題等。因而,其研究範圍常常涉及古代樂律學、音樂形
態學、音樂民族學的許多具體問題;也能從音樂學的角
度起反饋作用,以助益於考古學的研究。例如:對於商、
周青銅編鐘的音階發展史的研究,可以反過來對發掘資
料不全的古編鐘提供斷代根據。著名的信陽“□□”鐘,
首鐘是否與其他十二件編鐘同套的問題,即依據於編鐘
音階結構及其聲學方面的測音研究而得結論。因此,中
國當代音樂考古學的內涵帶有更多的綜合學科、邊緣學
科的性質。

存在價值

它的存在價值在於為音樂學特別是音樂史研
究開闢了彌補文字史料不足的新領域與研究方法上的新
途徑,而不在於單純作為考古學的一個門類的補充。
外國的音樂考古研究自歐洲文藝復興開始,數百年
來已在實物(包括樂器以及有關的建築、雕塑、圖畫等)
和文字、樂譜史料的發掘、收集保存方面有許多成就,
寫出了許多有關古代各時期的各種民族的音樂史料考證
及研究成果。大體來說,在16世紀以前,歐洲的考古活
動始於歐洲中部地區,17、18世紀開始對古希臘、羅馬
發生興趣,18世紀末,拿破崙入侵埃及,研究的對象也
擴展到埃及;美國獨立前後美洲的考古也初見眉目。19
世紀中葉,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考古
活動。隨著音樂民族學的逐漸發展,19世紀也是對各民
族音樂史料開始進行發掘、考古的時期,尤其是對東南
亞地區。進入20世紀後,考古的方面就更廣了,並對墨
西哥、大洋洲地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日本對於東方的
考古工作也是相當有成績的。

文物

西方已發掘出的古代音樂的珍貴文物,較重要的有:
公元前約3000年蘇美爾人的黏土浮雕上彈奏弦樂的人像
(現藏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博物館);公元前2825年埃
及墓壁畫上所繪的女豎琴演奏者、吹笛者以及領樂人的
繪像;公元前2700年薩加拉的墓壁浮雕所刻歌手、音樂
家和舞女像(均藏埃及開羅博物館);公元前2400年祭司
王谷迪亞時代蘇美爾人的凍石壺部分所刻的打鼓像,還
有同時代特洛的蘇美爾王宮殿石灰石浮雕上所刻祭祀時
演奏11弦豎琴的場面(藏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等。至
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物就更多了。
被發現的古老樂譜,有古希臘藝人品達羅斯(公元
前522?~前443)頌歌的片斷[A.基歇爾(1601~1680)在
墨西拿附近聖薩爾瓦多僧院圖書館發現];V.加利萊伊
於1581年發現2世紀初邁索邁澤斯的3首讚美歌(獻給藝
神繆斯、太陽神赫利俄斯以及復仇女神涅墨西斯);此
外,如1883年音樂考古學家在小亞細亞的特拉洛斯發現
一圓柱刻有B調古記譜法的唯一古譜,塞依基路斯的墓誌
銘《悲歌》;在希臘德爾斐廟壁石雕中發現公元前 2世
紀的兩首阿波羅讚歌;在埃及發現希臘悲劇作家歐里庇
得斯的《奧瑞斯忒斯》開頭的《立歌》片斷等,都是極
為珍貴的音樂文物。

範圍

由於音樂考古的範圍涉及面極廣,要全面敘述其成
就是困難的。到目前為止,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以及
傳統的音樂研究所取得的各種成就,無不與考古研究有
關。許多音樂史家及音樂民族學家本身也對考古有一定
的研究,這足以證明音樂考古研究對音樂學發展所作出
的貢獻。至於專門對音樂考古學的理論與實踐作較全面
論述的著作,迄今尚未多見。
中國的音樂考古研究可以溯源到先秦諸子。《孟子·
盡心》記載了孟軻和他的學生子高的對話,其內容為探討
一件先商樂器的性狀,並與周初樂器相比較的考古研究。
東漢以後,歷代樂志、律志中都曾根據當時的出土文物
對前代的定律器作了文獻的或度量衡方面的考證。宋代
“金石學”的創造對樂器考古研究起了重大作用。由於
唐末五代以來貴族政治的破產,學術思想上突破了前代
的章句註疏之學,樂器考古也開始注重圖形、款式、各項
數據的著錄與研究。代表性的著作有呂大臨《考古圖》
10卷及其釋文等。

後世考古

後世在樂器考古方面,仍然沿著宋代
金石學的途徑研究。清代的乾嘉考據學派也有一定貢獻。
20世紀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文學家劉復所開
創的古樂器測音工作,並有考古學家唐蘭《古樂器小記》
等著作。50年代以後,中國音樂史專著以及由音樂學家
倡導的音樂考古調查研究活動中,充分重視了文獻考證
與實物考古相結合的研究工作。1978年曾侯乙墓樂器出
土後,音樂考古學又出現了與音樂民族學相結合的新傾
向,有了新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音樂考古學比較重視的工作之一是
對古譜的發掘和翻譯,目前對敦煌古樂、西安古樂、北
京智化寺古譜、福建南音以及河南、山西、西藏、新疆
的寺院音樂資料都在積極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
出了建立古譜學的新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