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庵(張岱古文)

韜光庵(張岱古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韜光庵在靈隱寺右之半山,韜光禪師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韜光庵
  • 地理位置:杭州
  • 建造者:韜光
  • 隸屬於:西湖景區
原文,解釋,作者簡介,地圖信息,

原文

師,蜀人,唐太宗時,辭其師出遊,師囑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師游靈隱山巢溝塢,值白樂天守郡,悟曰:“吾師命之矣。”遂卓錫焉。
樂天聞之,遂與為友,題其堂曰“法安”。
內有金蓮池、 烹茗井,壁間有趙閱道、蘇子瞻題石。
庵之右為呂純陽殿,萬曆十二年建,參政郭子章為之記。
駱賓王亡傘為僧, 匿跡寺中。宋之問自謫所還至江南,偶宿於此。
夜月極明,之問在長廊索句,吟曰:“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後句未屬,思索良苦。
有老僧點長明燈, 問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適欲題此寺,得上聯而下句不屬。”僧請吟上句, 宋誦之。
老僧曰:“何不雲‘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遂續終篇。
遲明訪之,老僧不復見矣。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

解釋

韜光庵在靈隱寺西面的半山腰上,由韜光禪師建造。
韜光禪師是蜀人,在唐太宗時代,告別他的師傅出遊時,師傅囑咐他:“遇天可留,逢巢即止。”韜光禪師來到靈隱山巢溝塢,當時正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禪師領悟:“此地就是我師傅指示我的地方。”於是建廟居留下來。 白居易聽說以後,和他成為好朋友,為他題詞“法安堂”。
庵內有金蓮池、烹茗井,牆上有趙閱道、蘇子瞻題名。
庵西面為呂純陽殿,萬曆十二年建造,參政郭子章為之作了記述。
駱賓王逃亡出家做和尚時,藏匿在這裡。
宋之問從流放地回到江南,恰巧在此停留。
夜裡月光皎潔,宋之問在長廊上思考尋求詩句,吟詠:“鷲嶺郁名嘵,龍宮鎖寂寥。”後面的詩句卻接不上來,正在苦苦思索,一個老僧點長明燈,上前問道:“少年深夜不眠,還在苦苦推敲,這是為何?”宋之問答:“正好想要為寺題詩,有了上聯卻想不出下聯。”老僧請他再吟誦上句後說:“為什麼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詩句剛健而優美,宋之問十分驚訝,接著續完全詩。
第二天黎明去尋訪老僧,已沒了蹤影。有知道的人說:他就是駱賓王。

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飛來峰景區法雲弄(近永福寺)韜光寺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