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邦靖

韓邦靖

韓邦靖(1488 —1523)明代官員、方誌編纂家。字汝度,一作汝慶,號五泉,朝邑(今陝西大荔東)人。福建按察副使韓紹宗第三子,韓邦奇之弟,女詩人屈安人之夫。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閏正月初一日,卒於世宗嘉靖二年(1523)四月二十日,年三十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邦靖
  • 出生日期:公元1488年正月初一
  • 逝世日期:公元1523年四月二十日
  • 職業:公務員
  • 主要成就:官員,方誌編纂家
  • 代表作品:《朝邑縣誌》史稱《韓志》
生平簡介,相關文獻,明史,堯山堂外紀,韓邦靖傳,著作簡介,現存詩作,

生平簡介

韓邦靖幼聰悟,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四即舉於鄉。正德三年(1508)與兄邦奇同舉進士,負有重名,時稱“關中二韓”,後由工部主事員外郎。正德九年(1514)京師地震,乾清宮火毀,武宗下詔求直言者。邦靖上疏云:
“臣竊見陛下自即位以來,朝政不修,經筵罔御,盤游無節,狹近群恮,摧折骨鯁之臣,閉塞諫諍之路,百度乖違,庶事業脞,府庫空竭,閭閻流散,盜賊災異,薦至迭興。危亂之形已成.社稷之憂將大傾者……不意陛下徒事虛文,不修實政。凡諸過舉,仍遵往轍……”
疏論指斥時政甚切,觸怒明武宗,被下詔獄,最後削職為民。歸家時,父親致仕,兄長邦奇也因剛直奪職家居,為使父親頣養天年,兄長專心學問,邦靖躬耕於田間八年余,足跡不至城市。正德十三年(1518)應朝邑知縣王道約之請,撰《朝邑縣誌》,正德十四年(1519)一月六日完稿,縣誌以簡略和“紀錄質實,而文彩煥炳可誦”著稱。
嘉靖初,起任山西左參議,分守大同,數次力請發帑賑饑,不得報,加之身體每況愈下,上疏乞歸。未及朝廷批准,於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回歸故里,軍民夾道泣送。二月初十抵家,四月二十日即卒,年僅三十六,葬於朝邑縣洛水南陽洪。不久,韓邦奇也以參議至大同,鄉民知其為邦靖兄長,均紛紛出來迎接,皆為邦靖所哭。邦奇亦為之淚下。韓邦靖無子,以族子仲譜嗣。有一女韓異,嫁陝西都司指揮僉事張鵬霄之子張才為繼室。著有《韓五泉詩集》四卷、《朝邑縣誌》,《四庫總目》行於世。

相關文獻

明史

韓邦靖,字汝度。年十四舉於鄉。與邦奇同登進士,授工部主事。榷木浙江,額不充,被劾,以守官廉得免。進員外郎乾清宮災,指斥時政甚切。武宗大怒,下之詔獄。給事中李鐸等以為言,乃奪職為民。世宗即位,起山西左參議,分守大同。歲飢,人相食,奏請發帑,不許。復抗疏千餘言,不報。乞歸,不待命輒行。軍民遮道泣留。抵家病卒,年三十六。未幾,邦奇亦以參議蒞大同。父老因邦靖故,前迎,皆泣下。邦奇亦泣。
邦奇嘗廬居,病歲余不能起。邦靖藥必分嘗,食飲皆手進。後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歿,衰絰蔬食,終喪弗懈。鄉人為立“孝弟碑”。

堯山堂外紀

韓邦靖,字汝度,邦奇同科進士,為山西參政,養病回,書一《山坡羊》於驛壁曰:“肯排山南山北偃,肯倒海東海西翻。我如今,心兒里不緊,意兒里有些懶。如今一個個平步里上青天,一個個日日近龍顏。青山綠水,且讓我閒遊玩。明月清風,你要忙時我要閒。嚴潭,你會釣魚,誰不會把竿。陳摶,你會睡時,誰不會眠。”

韓邦靖傳

(韓邦靖)清儉樸實,衣取蔽體而已,公服外終身布素。丙子,蓮峯先生(父韓紹宗)賜一叚,靖制為衣,謂其內屈安人曰:“今日衣錦矣!”安人笑曰:“此惡草也,窮秀才自謂過之。”初往浙江,再往大同,終其任未嘗買其地尺布寸帛。
初,屈安人病八九年,護床痿痼,安人勸其置妾,為後嗣計。曰:“汝年幼,當有好期。”也其在浙及瓜,同年趙推官者,好友也,以屈安人病買一婢將遺之,不受。趙曰:“此婢頗有姿色,越女也。”曰:“正恐其有姿色耳。”終卻之。(韓邦奇撰)

著作簡介

韓邦靖所撰《朝邑縣誌》史稱《韓志》,分兩卷七篇共5759個字。專家評論《韓志》“志乘之簡,無有過於此者。”但它簡中有詳,記錄質實,而“文采煥炳可誦”。《總志》篇為寫朝邑處地險要,僅援引唐玄宗過蒲關五律一首:“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鳴鑾下蒲坂,飛蓋入秦中。”就是一例。在記述家鄉的特產“絲出南陽洪者,斷則勿續,引之則長”,寥寥十四個字寫出了物產名、產地和特點,不能不說是一極為精練的一筆。他對史料的選擇求真求實,高度概括,不拘泥於過多的細節冗述,大刀闊斧,交代原委、經過、結果,不失極意求簡的大家風範。
韓邦靖著《朝邑縣誌》韓邦靖著《朝邑縣誌》
《韓志》第二個特徵是不受舊程式的約束,按事物性質列卷分篇,既結合實際,又符合邏輯,避免了格式上與別志的千篇一律。《物產篇》96個字,分類記述了15種地方特產。《人物篇》立足當代,略古詳今,對古代一事,一筆帶過,兩千餘字,從漢、唐、宋、元、明、清,記述從賢人官吏到貞節烈女,達170餘人。其中也有不惜筆墨的感悟。《人物篇》就有一段這樣的記述:“嗚呼!節義,人之大閒也(大閒,指節義二字),豈非人之自立於世者歟!吾觀世之達人通士,號稱知道(知道的意思是懂得做人的大道理),翩翩然以自異於世,夫莫日日稱說仁義不離口,其自負豈在婦人女子下哉!”
《韓志》還有一個特點是章篇貼當。全志分一、二兩卷。卷一四篇:總志、風俗、特產、田賦。卷二三篇:名宦、人物、雜記。《韓志》不同於今志,編(篇)章、節、目俱全,它只分卷設篇,篇下直述。以《總志》為例,它就囊括了行政設定、自然地理、歷史沿革、人丁戶口、文物古蹟、商鋪學校、古道關隘、山川水系,歷史掌故等諸多內容,言不過兩千餘字,且字字言之有物。《韓志》記述朝邑人丁戶口是這樣寫的“戶凡八十二里,成化末,歲大飢,民多餓死,又多亡去,乃更為七十二里。正德五年,又去其七里,今為六十五里。”此處的“里”是一個戶籍單位,一里110戶。如此就可計算出全縣戶口總數,亦可明了地看出人丁銳減的數字與原因。用修志的專業用語講《韓志》門類齊全,分類科學、歸置得當,排列有序,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時代鮮明,特色突出,使讀者清楚地讀懂了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及人民生活。緣於以上原因,《韓志》收入清時《四庫全書》,列為陝西八大名志之一。

現存詩作

【病中送人入陝】
渭水潼關北,吾親舍在茲。
君行須此路,我往未知期。
但報平安日,休言疾病時。
丈夫憐少子,恐遣鬢成絲。
【憶馬百愚】
雨雪思良友,深杯復此斟。
風煙遲暮歲,關塞別離心。
岸柳行將發,賓鴻去益深。
祁寒勞撫字,或恐廢高吟
【飲興隆寺分韻】
萬里煙城暮,相逢老衲衣。
盤餐無肉食,生計有柴扉。
病骨春仍健,浮名靜覺非。
紛紛明日事,潦倒夜深歸。
【中秋同何大復望月】
燕地中秋月,仍看此度明。
照人愁白髮,為客嘆浮名。
空闊無霄漢,清光接楚城
中原有戰士,今夕最關情。
令節他鄉酒,關山獨夜情。
看花秋露下,望月海雲生。
碧漢通槎近,朱樓隔水明。
南飛有鴻雁,作意向人鳴。
聞雁
鳴雁蕭蕭下,寒燈故故明。
角聲傳細雨,雲色渡高城。
兄弟無書信,乾坤有甲兵。
秋風歸未得,見爾不無情。
【雲中九月八日同張年兄字川登高】
佳節明朝是,邊寒花未開。
愁心看極塞,鄉思上高台。
對酒清笳咽,當歌白雁來。
天涯難會面,風雨復相催。
【憶馬侍御】
濁酒對清夜,停雲懷古人。
才高翻不偶,多難轉相親。
鴻雁看南國,風雲望北辰
莫因秋節至,傷爾別離神。
【關中(二首)】
不得秦中信,今傳關內兵。
饑荒失撫御,盜賊遂縱橫。
渭北何由定,商南豈可行。
不知今日將,誰是漢長城。
濁寇金州入,胡兵鐵騎連。
風塵迷故國,訊息斷殘年。
劍月明三輔,烽雲散八川。
西征推總制,勿使聖心懸。
【寄苑洛兄】
兄弟江南北,時違悵望深。
共為餬口計,常有畏人心。
但可開家釀,無勞問遠岑。
團圓歸計是,早晚與同尋。
【席上聞歌分韻】
弦管青春劇,長安好事家。
已聞音振木,知有面如花
院靜來疑近,風回去轉賒。
朱樓在縹緲,空復側烏紗。
【破賊】
破賊安平日,俱傳靡孑遺。
近聞屯霸上,復似渡淮時。
平野旌旗合,川原鼓角悲。
中丞欲全勝,且未發偏師。
春興
十里晴煙散薜蘿,輕寒乍暖試清和。
柳眉杏臉桃花淚,各有春愁誰最多。 
【谷太監出軍歌
五千精銳下良鄉,雲里旌旗斗日光。
諸將不知中使貴,夜來馬上別君王。
【葉家樓武皇北巡曾此駐蹕】
一曲朱欄倚綠楊,葉家樓閣本尋常。
曾看萬國來佳麗,不信當年駐帝皇。
花繞香雲還五色,草和秋露但斜陽。
江南江北無窮恨,八駿原誰馭穆王
【秋日】
水瘦江空潮漸平,即看秋色老霜橙。
雲籠淡日晴無定,風剪疏林寒有聲。
殘菊蕭條他自發,暮煙飄渺傍愁生。
朱欄欲共何人倚,萬里長天一雁橫。
感事(正德丁卯)】
東南民力知全竭,西北長城更欲修。
定有壯丁填野壑,況兼新麥在平疇。
尋常功業人知好,十萬人心或可憂。
白屋書生真過計,便因家國淚橫流。
落落乾坤一病身,偶聞時事倍傷神。
內批時復傳中旨,故里尤多賜老臣。
敢謂履霜憂杞國,已從人日驗今春。
匡扶未有纖毫力,名位誰居第一人。
【北上】
萬木蕭蕭共別離,此行未敢卜歸期。
還鄉夢怯關山遠,戀土情深花竹知。
滿榻閒雲憐去後,半窗風雨憶當時。
不知他日庭前鳥,還上空槐第幾枝。
秋雨
雨到秋深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
滴階響共蛩鳴切,入幕涼隨夜氣侵。
江闊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夜沉沉。
蕭條最是荊州客,獨倚高樓一醉吟。
漫成(二首)】
漆沮河邊兩岸沙,繞堤十里盡桃花。
春風縱使隨流水,落日猶堪鬥彩霞。
沙苑煙光近白樓,黃河清渭兩交流。
牛羊落日新丘壟,楊柳春風古渡頭。
【送周世寧還】
離亭落日照秋杯,愁共寒花各暫開。
別去幾時還再見,交遊如子實多才。
洞庭木葉秋仍下,巴峽猿聲今正哀。
鴻雁南飛還北上,可能無意寄書回。
【南山有虎北山有鳥行寄對山康先生】
南山有虎不避賢,君乃以手摩其顛。
北山有鳥文彩鮮,君之毛羽何翩翩。
昔人曾忌直如弦,況有高才朝士前。
時若憐才更容直,請子橫飛上九天。
【聖上西巡歌(八首)】
宮車七月度居庸,天子巡邊御六龍。
胡虜還藏三萬里,卻鳴金鼓下雲中。
海日遙凝上將袍,胡霜不及侍中刀。
兵臨瀚海冬無雪,騎轉陰山馬正驕。
聖皇神武自天成,游擊兵威舊有名。
一騎獨馳三百里,日斜同上廣洋城。
內髻宮釵出近臣,娥眉處處捧龍鱗。
北京雖有中秋月,西上還看十月春。
邊軍隨駕盡鷹揚,馬上文臣亦武裝。
雲繞旌旗來五柞,春隨簫鼓到長楊。
渥窪龍馬屬天閒,沙苑牛羊入大官。
八府三邊俱望幸,九重十月未迴鑾。
去年宣府建行宮,今歲榆林駐六龍。
聞道巡關張御史,曾回聖駕在居庸。
文皇宗社萬年長,形勝幽燕天下強。
西伐東征俱已了,好揮千羽坐明堂。
【弄玉篇】
南天鵬海飛難盡,北極鰲峰鎮不搖。
玄圃三山金作殿,青溪百仞玉為橋。
千春翠樹玄霜落,九夏洪厓紫雪飄。
桃花零亂常迷路,彩鳳翩翩不易招。
十年不得青鸞信,一旦還吹碧玉簫
窗前度曲通真訣,灶下修丹悟浪燒。
飄飄翠袖空中舉,白日于飛作仙侶。
騎鶴雙雙閬苑來,乘虬兩兩天台去。
緱山初月似梳明,洛水清波雜佩聲。
雲車並駕朝王母,霞帳聯絲伴許瓊
人間滄海塵將滿,天上朱桃果未成。
弱水圜州三萬里,方壺絕頂九千坪。
飛去飛來煙霧裡,為雨為雲朝暮行。
翡翠蘭苕不獨棲,玉杯金案學齊眉。
豈知寶殿嫦娥怨,翻笑銀河織女思。
同是神仙不同樂,掩淚年年傷寂寞。
玉指終朝虛度機,金圭往歲空餐藥。
不如且斫瀟湘竹,相隨共奏鸞凰樂。
【探蓮曲】
江南七月蓮花開,江上女兒採蓮來。
桃頰雙垂映秋水,菱歌一曲望春台
春台一望隔千山,征客秦關更楚關
妾意如舟元不定,郎行似水何時還。
若耶溪雲門島,江水何茫茫,江風何浩浩。
暮雨朝雲江上樓,春蘭秋蕙江邊草。
遠樹千重屬目頻,歸帆一片憂心搗。
一片歸帆望不來,誰家簫鼓畫船開。
還看柁底鴛鴦宿,又見檣頭鴻雁回。
一溪還一曲,採蓮采未足。
水清石磊磊,採蓮意已怠。
越女長歌不肯休,吳姬輟棹猶相待。
去年儂採蓮,今年蓮復采。
年年江上花朵鮮,歲歲花中苦心在。
中有苦心君不知,請君但看並頭枝。
可憐片片同心蕊,但作悠悠藕內絲。
官道採桑勞妾身,西湖採蓮傷妾神。
雲窗織罷愁長日,煙嶼歌殘望遠人。
遠人不可見,且唱採蓮歌。
桂楫蘭橈下極浦,青樓朱箔此山阿
芙蓉苑外金鞍度,楊柳堤邊玉騎過。
紅塵駐馬非無意,白露沾裳將奈何。
將奈何,採蓮歸,明月前溪一鏡飛。
珠翠綺羅紛照耀,吳謳越吹相因依。
明年倘若蓮花發,盪子關山莫更違。
【玄明宮行】
長安送客城東道,柳葉楊花春正早。
玄明宮前下馬時,一片煙光長萋草。
宮中道士邀我入,素果清茶日未昃。
白河東下楚城西,指點湖山三嘆息。
正德三年與四年,劉瑾專權斧扆前。
可憐帝主推心腹,縱有丘張豈比肩。
帷幄空多戚里恩,論思無復侍臣尊。
千官盡走東河下,庶政全歸左順門。
震主傾朝不自知,回天轉日更誰疑。
金貂滿座銜恩日,朱紱升堂頌德時。
翻嫌仇李光榮薄,卻笑曹侯意氣卑。
謀生意拙還謀死,更起玄明作蒿里。
甲第侯王已莫倫,陰山將相那堪比。
土石西山半欲摧,棟樑南國萬牛回。
虛閣平臨金闕杪,假山下指鳳城隈。
琪花瑤草尋常得,萬戶千門次第開。
千門萬戶誰甲乙,玄明之宮推第一。
金碗常思埋甲盾,銅駝不解生荊棘。
自古威權不到頭,九重一怒罪人收。
幾人烈焰俱灰滅,一旦冰山作水流。
冰山烈焰事俱非,座上門前客盡稀。
須臾蔓草縈枯骨,宛轉佳城屬羽衣。
門掩宮河十里長,山藏隴樹一千行。
今古誰存三尺土,奸雄空作百年忙。
春風有客時雙入,寒食何人奠一觴。
臥牛不得歸崗勢,怨鶴空聞繞夕陽。
夕陽漠漠鶴歸遲,卻憶玄明全盛時。
千人舉杵萬人和,九仞為台十仞池。
雨露霜霾歸喜怒,層青丹碧豈珍奇。
萬民累足臣屏息,四海離心主不知。
從來偏重多憂患,自古末流難障捍。
東京政事三公缺,閹宦專權禍尤烈。
正統王振擅權時,先朝李廣亦恣雎。
只今不獨劉瑾盛,帝主旁前安可知。
倚社難熏古如此,操刀必割誰能已。
三穴那能窮帝旁,萬機況復歸司禮。
救枉扶偏本不同,更張琴瑟始成功。
還期聖主思前事,莫遣玄明有別宮。
【長安宮女行】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平昔嬌痴在母傍,黃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卻向何處去,似墮淵海身茫茫。
四更未絕五更連,父母相隨太府前。
頃刻回頭同伴至,亦有爺娘各慘然。
雖同閭里不曾親,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淚俱含未妝面,愁魂不附欲傾身。
天明卻轉雙輪疾,送我城東坐官室。
生來雖在鹹寧城,目中誰識京兆驛。
已看閨閣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數人不甚愁,問之乃是勾欄流。
平生謔浪輕去住,卻說能觀五鳳樓。
望承恩寵心雖別,思到家鄉淚亦流。
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車已道傍。
少小生離還死別,傍人見我空徬徨。
嬌憐姊妹不得訣,父母送我滻水陽。
相看痛哭各捨去,此時欲斷那有腸。
城裡家家錦繡簾,我輩姿容豈獨妍。
東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黃金名已落。
西家有女如玉瑩,夜剪烏雲晨不行。
我輩無錢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訣別。
渡河渡渭還渡汾,千山歷盡雪紛紛。
江流山館猿常哭,葉落郵亭雁屢聞。
自從墮地誰窺戶,此際無家卻望雲。
迢迢千里還歲窮,大同才得到行宮。
常言朝見何曾見,深院蕭蕭盡日封。
當今天子說神武,時向三邊乘六龍。
近時雙蹕駐榆塞,不知何日來雲中。
轉眼還成正月末,忽然大駕還沙漠。
見說天壇禮未修,還兼太廟春當禴。
京師暫欲駐鸞旗,屬車還載蛾眉歸。
卻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龍顏真是稀。
宮中景色誰曾見,宮外楊花徒撲面。
有眼但識鴛鴦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鳳舟時泛西海渚,採蓮不喚如花女。
鸞駕常操內教場,何曾湯火試紅妝
茶飯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齒。
空有娼家色藝高,隨人望幸亦徒勞。
宮花枉自羞妝面,御柳何人斗舞腰。
君王不御人轉賤,盡日誰來問深院。
日給行糧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饌。
旁人見我入天閽,謂我將承帝主恩。
豈知流落還愁恨,榮寵何曾但淚痕。
妾家雖貧未甚貧,絲麻布帛亦遮身。
有時亦繡鴛鴦枕,翠線金針度一春。
一春鸞鏡不停妝,機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銀釵羅髻亦風光。
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許城東夫。
乘龍跨鳳雖未必,並宿雙棲亦不孤。
百年光景誰曾見,一旦榮華土不如。
當時同輩聞我說,珠淚人人落雙頰。
亦有因緣與恩愛,誰無父母同家業。
可憐拋卻入君門,九夏三秋那可言。
風雨苑深同白晝,星河樓淺共黃昏。
我曹豈是無傾國,聞道君王不重色。
宮禁幽深誰不知,蹤跡民間頗堪測。
漢家多欲稱武皇,玄宗好色聞李唐。
衛氏門前夸揖客,楊釗海內無三郎。
主上今來十四年,劉瑾朱寧並擅權。
往時勢焰東廠盛,近日威名游擊偏。
丘張谷馬紛紛出,那有皇親得向前。
又聞親受於永戒,大葷不御思長年。
更寵番僧取活佛,似欲清淨超西天。
君王賤色分明是,那用當時詔旨傳。
當時陝西有廖大,此事恐是茲人專。
滔天罪惡思固寵,逢迎卻乃進嬋娟。
去年氈帳雲欽取,狗馬年來俱奉旨。
何曾竟有君王詔,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從陝西有斯人,災禍年來何太頻。
閭里已教徒赤壁,閨闈還遣閉青春。
青春零落不須論,別有淒涼難具陳。
同來女伴元不少,一半已為泉下塵。
妾身雖在那常在,溝渠會見骨如銀。
誰家願作朝天戶,此世空為墮地人。
中朝高官氣如虎,朝廷有闕爭拾補。
近時叩闕諫南巡,何不上書放宮女。
先朝罷殉有故事,萬一官家肯相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