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白圭
- 別名:韓夫子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湘潭縣
- 出生日期:1956年7月
- 職業:《湘潭詩苑》首席版主
人物簡介,創作經歷,獲獎作品,詩詞作品,散文作品,散文詩,現代詩,評論,遊記,友人點評,
人物簡介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論壇《湘潭詩苑》首席版主。中國百詩百聯大賽第一屆、第二屆評審,湘潭市詩詞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已經由中國戲劇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春天的回憶》、《爺爺的水煙筒》兩部著作;龍山詩社副社長、嚶鳴詩社副社長。
創作經歷
韓白圭先生出生於書香門第,父母生前都是教師。自幼就受到了父母對他的良好教育和文學薰陶,父親是他的文學啟蒙導師,農閒餘暇,授其寫作知識,或作文,或朗誦、或吟詩,或聯對......父親因被錯誤劃右,株連子女,殃及無辜。所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便經歷頗多磨難,坎坎坷坷。但他從小就酷愛文學,勤奮讀書。雖童年、青少年時期處在無書可讀的動亂年代,但他仍涉獵書籍範圍很廣。
1983年11月,湘潭縣文化館文學專乾谷靜先生、湘潭縣花鼓劇團編劇陳長工先生在湘潭縣花石鎮舉辦文學講習班,他有幸參加了此次文學講習班,並開始從事文學創作。1985年8月,他創作的小說《瓜兒是苦、是甜?》獲湘潭市首屆短小說徵文優秀獎。2005年5月,開始和譚靂先生學習舊體詩詞創作,並多次在全國各種詩詞大賽中獲獎,成績斐然。
獲獎作品
緬懷何寶珍烈士
俠義瀟湘女,胸藏濟世才。
安源星火點,南國木棉開。
堅韌能摧朽,清純不染埃。
天穹千滴淚,灑向雨花台。
(2013年,此詩獲紀念何寶珍烈士誕辰110周年全國詩詞楹聯大賽二等獎)
春遊望城書堂山
星沙北去訪仙蹤,翠疊麻潭筆架峰。
檜柏香凝千字帖,泉池水潤九成宮。
歌飛浩宇青雲外,人醉晴嵐畫卷中。
誰把春光鋪玉案?杜鵑花雨萬山紅。
(2013年,此詩獲歐陽詢文化園詩詞楹聯全國徵集大賽詩詞二等獎)
游西樵山天湖公園
明珠一顆嵌西樵,熠熠光華透碧霄。
九曲廊橋連水榭,白雲仙境涌春潮。
清弦亮閣紅綃舞,飛瀑垂虹綠韻飄。
幾縷斜陽橫遠岫,如詩畫卷任君描。
(2011年,此詩曾獲西樵山詠名花全國詩聯大賽三等獎)
初春遊麻城杏花村
誰將鳥韻掛高枝?相約歧亭共此時。
寒意消融春意早,梅花飛落杏花遲。
東坡橋畔聞村笛,古井源頭豎酒旗。
醉臥溪邊芳草地,泥香入夢也成詩。
(2012年,此詩曾獲湖北麻城杏花村中華詩詞大賽三等獎)
臨江仙.秋日登黃鶴樓
千古名樓千古韻,濤聲古韻悠悠。楚天極目大江流,珞珈山上樹,紅醉一屏秋。
放眼方知江漢闊,三城連縱如舟。誰將睿智展鴻猷?華中形勝地,美景譽神州。
(2012年此詞獲第六屆黃鶴樓杯優秀獎)
詩詞作品
一斛珠.謁黃帝陵
黃陵宗廟,香檀古柏光環曜。祥雲五色遮鑾纛,四野秋風,空向仙台嘯。 漢武劍鋒徐入鞘,征袍裹土遵王詔,青山共與軒轅笑。血色殘陽,薄霧輕相罩。
卜運算元.夜登西安明長城
月掛柳梢斜,影落長安瘦。踏上城樓沐漢風,古樂傳街後。 細品野羊肥,八百秦川秀。遍地琉光碎玉聲,總使人懷舊。
鷓鴣天.觀壺口瀑布
疑是流星入玉壺,銀河化作一天渠。東西兩地分秦晉,凜凜雄風任展舒。 垂白瀑,墜金烏。黃昏寒意染蒼莩,臨汾隔岸傳秋色,霜襲長簫唱鷓鴣。
惜春
幾遍春絲織?江南醒夢中。
風吹楊柳綠,雨潤杜鵑紅。
陌上人衣瘦,河邊水草豐。
落花疑是淚,相去太匆匆。
謁圓明園
瘡痍難入目,此處最凋零。
曠野西風疾,殘陽血味腥。
斷碑橫小徑,長恨滿空亭。
八國蹄痕晰,焉知振羽翎?
散文作品
冷月
晚秋的黃昏有點涼。我討厭小城的喧囂,霓虹燈詭秘的亮光令我的雙眼很不舒服。在這個凋零的秋天,我弄傷了自己,拖著疲憊的身軀想找尋一隅淨地休憩,我就象曇花一樣,也更象塵埃一般消失在你的視野,消失在喧囂的人群,消失在淒涼的秋夜。
我漫無目的走向山野,去尋找那份難得的寧靜。在秋天空曠蕭瑟的林子裡,我默默地守候孤獨!天空的那輪圓月,在雲罅里時隱時現,那一抹清輝,慘澹、淒冷。“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我不曾約人,沒有那等閒情,一個人靜靜地守候孤獨。
仰望雲空那泓冷月,我這個不是很魁梧的男人黯然神傷,淚眼朦朧。飽經憂患,歷盡滄桑,心殘神倦,多愁善感,竟這般脆弱,難以抵擋風雨的侵襲了。
思緒紛亂,沒有法子理得清晰。命運老是戲弄於我,在我前進的路途中,布滿太多的荊棘與陷阱,讓我在痛苦、迷惘的漩渦中掙扎……我無心成佛,命運啊!你何苦賦我太多的磨難。
冷月無情,不解人意。天穹翻騰的雲彩,林中飄飛的黃葉,溪澗潺潺的流水……似都在嘲弄我,孤立無援,一籌莫展,我從心底里倏然滋生一種莫名的恐怖。
冷月如霜,清輝似雪,我單薄的身軀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此刻,我多么渴望溫暖。朦朧中,有一個身影闖入我的思緒,遙遠的她,也有著淒婉、悲涼的身世,也是緣分吧,她於縹緲中闖入我的生活,然而,她沒有給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傷懷,她豁達、爽朗的性格在感染著我,她以她的善良溫暖著我,給我希冀與慰藉。我不需要憐憫,卻需要溫暖,需要心靈的溝通,需要一種理解的緘默,握緊我們的手,相互扶持。
“男兒有淚不輕彈”,我豈不知此話的分量與價值。當她千里迢迢南下與朋友們歡聚的時候,任她那北方女子的粗獷和高大的身軀,也沒有抵擋得住酒精的攻擊,竟轟然倒地全然沒有知覺。當救護車呼嘯而至的時候,我的眼淚象斷線的珠子,覺得她原是這般脆弱,太需要更多的同情。
我沒有給予她什麼,也沒有什麼可以給予她,我與她的情感絕非世俗的那么狹隘,亦如她所說的,我們有著兄妹般的親情,純潔而篤誠。
她象風一樣來到我的身邊,又象風一樣離開了我……
冷月無情人有情,在這個晚秋的夜晚,在遙遠的江南一隅,有一個人默默地為她祈禱,好人一生平安!
散文詩
端午祭
你那一羽孤獨的魂魄,漂泊了幾千年。自艾葉裊裊薰出那一縷無盡的哀思:雲便聚合成黑幔,為你挽;雨便滴落成淚珠,為你哭!
你的血,已釀作了雄黃酒,把正氣浸泡其中。一個民族從昨天喝到今天,蒼白的臉頰上泛起紅暈。
你的憂患,被包裹成粽子,丟進羸弱的釜中蒸煮,一個民族從昨天吃到今天,轆轆飢腸,才有了些許溫飽。
來自江河湖泊的呼喊,從未間斷,那是一曲纏綿的輓歌;香燭燃起的青煙將虔誠串綴成恆久的懷念。從昨天到今天,一個民族就這樣將你祭奠。
來自江河湖泊的呼喊,從未間斷,那是一曲纏綿的輓歌;香燭燃起的青煙將虔誠串綴成恆久的懷念。從昨天到今天,一個民族就這樣將你祭奠。
心語
我的心已被碾磨成粉末,融入血淚中一起攪拌。在我未來的墓地,澆鑄成一塊傷感的墓碑。天為五指,地為鍵盤,敲打出我的墓志銘。
我的心已風化成一枚卵石,放入清洌的溪床洗濯。在我殘缺的夢裡,鐫一方沉重的印章。泉當笙鼓,林作素箋,譜一曲我的輓歌。
我的心已融化成一灘燭淚,流入歲月的釜中煎熬。在我今生的塵旅,塑一尊無奈的遺像。月映明空,星鋪錦繡,在我通往天國的路途,綴上記念的花邊。
我的心不再寂寞!我的心不再悒鬱!
我的心不再寂寞!我的心不再悒鬱!
現代詩
釣
將思緒
與豆粉香精拌和
做成上乘餌料
用愚鈍的鉤
做成上乘餌料
用愚鈍的鉤
去釣我的靈感
在淺淺的心海
苦苦等待
當我將釣竿高高揚起
卻發現釣著的
是憔悴的自己
在淺淺的心海
苦苦等待
當我將釣竿高高揚起
卻發現釣著的
是憔悴的自己
評論
讀司空圖的詩
司空圖,晚唐詩人兼詩評家。在探討詩詞的創作與鑑賞方面甚有研究,著《詩品二十四則》而確立他在晚唐時期作為詩評家的地位,此著流傳於世,甚為後人推崇。然而,他的詩作卻很少有人提及,鮮為人知。唐代詩歌,繁榮鼎盛,詩人輩出,燦若群星。而唐人的詩歌理論,在我國文學評論史上也舉足輕重,百花爭妍,光芒四射,司空圖自為佼佼者之一。
司空圖一生中最欣賞王維、韋應物為首的田園、山水詩派。在理論上,他創舉“韻味”說,著力研討創作與鑑賞,《詩品二十四則》實乃詩歌理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而司空圖所創作的詩,雖然數量寥寥,卻甚為精妙。近讀他的幾首詩,感慨頗多,不由生髮寫幾句讀後感的念想。
司空圖在創作上恃才自傲,目空一切,尤在寫詩方面,不屑與當時他認為是“庸詩人”的詩人為伍,故他的詩不被當時的詩界所賞識,甚至遭他人排斥、貶抑,視為另類。他自已也承認:“愚幼常自負,既久而愈覺缺然。”他的詩很貼近自然,清新而不失氣勢。
“綠樹連村暗,黃花出陌稀。遠坡春草綠,猶有水禽飛。”這首《獨望》以“綠樹連村”“黃花出陌”而將草長鶯飛的春天景致描寫得淋漓盡致。再看《即事》(九首之一):“宿雨川原霽,憑高景物新。陂痕侵牧馬,雲影帶耕人。”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到他的詩歌創作風格,是何等的清新、飄逸。
唐末年間,自文宗、穆宗、昭宗,皇室極盡奢華,荒淫無道,致使禍亂四起,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年輕的司空圖便在中條山建“禎貽溪”別墅,欲棲身世外桃源,以隱居避世。在《退棲》一詩中,他這樣寫道: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這時候的司空圖深深陷入“退隱”與“報國”的矛盾之中。在《漫書》一詩中,又這樣寫來:“樂退安貧知是分,成家報國亦何慚,到還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鮮百丈潭”。這就是當時司空圖在隱逸于山林之間,以求清閒自樂的想法。
以裘甫為首的農民起義在浙東爆發,司空圖的“安樂夢”也徹底破滅。
“遭亂離而脫禍,歸鄉里而獲安”是司空圖後半生的避世思想,他披著亦僧亦道的外衣,倘徉于山水之間,求得安逸與閒適。有僧人齊己在《寄華山司空圖》中寫道:
天下艱難際,全家入華山。
幾勞丹詔問,空見使臣還。
瀑布寒吹夢,蓮峰翠濕關。
兵戈阻相訪,身老瘴雲間。
又有僧尚顏在《寄華陰司空侍郎》一詩中這樣中寫道:
劍佩已深扃,茅山嶽面亭。
詩猶少綺美,畫肯愛丹青。
換筆修僧史,焚香閱道經。
相邀來未得,但想鶴儀形。
把司空圖當時與世無爭的隱者心境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偶作》一詩中,他真情告白:“索得身歸未保閒,亂來道在辱來頑。留候萬戶雖無分,病骨應消一片山。”他自稱“耐辱居士”,卻常思報國,忠君之念始縈其心,暮年的司空圖始終生活在隱世與報國的矛盾中。他在《秋思》中竟如此哭訴:“身病時亦危,逢秋多慟哭。風波一搖盪,天地幾翻復!”竟動了以絕食殉國之念。時時處於悲憤憂鬱中的司空圖,在報國無門的絕望中,在唐哀帝被殺後,竟絕食而亡,最終成為唐王朝的殉葬者,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旅程。作為後人,需要摒棄他在詩論與詩詞中消極頹廢的東西,而應該學習他那種追求自然、清新、灑脫、飄逸的詩風。
司空圖,晚唐詩人兼詩評家。在探討詩詞的創作與鑑賞方面甚有研究,著《詩品二十四則》而確立他在晚唐時期作為詩評家的地位,此著流傳於世,甚為後人推崇。然而,他的詩作卻很少有人提及,鮮為人知。唐代詩歌,繁榮鼎盛,詩人輩出,燦若群星。而唐人的詩歌理論,在我國文學評論史上也舉足輕重,百花爭妍,光芒四射,司空圖自為佼佼者之一。
司空圖一生中最欣賞王維、韋應物為首的田園、山水詩派。在理論上,他創舉“韻味”說,著力研討創作與鑑賞,《詩品二十四則》實乃詩歌理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而司空圖所創作的詩,雖然數量寥寥,卻甚為精妙。近讀他的幾首詩,感慨頗多,不由生髮寫幾句讀後感的念想。
司空圖在創作上恃才自傲,目空一切,尤在寫詩方面,不屑與當時他認為是“庸詩人”的詩人為伍,故他的詩不被當時的詩界所賞識,甚至遭他人排斥、貶抑,視為另類。他自已也承認:“愚幼常自負,既久而愈覺缺然。”他的詩很貼近自然,清新而不失氣勢。
“綠樹連村暗,黃花出陌稀。遠坡春草綠,猶有水禽飛。”這首《獨望》以“綠樹連村”“黃花出陌”而將草長鶯飛的春天景致描寫得淋漓盡致。再看《即事》(九首之一):“宿雨川原霽,憑高景物新。陂痕侵牧馬,雲影帶耕人。”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到他的詩歌創作風格,是何等的清新、飄逸。
唐末年間,自文宗、穆宗、昭宗,皇室極盡奢華,荒淫無道,致使禍亂四起,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年輕的司空圖便在中條山建“禎貽溪”別墅,欲棲身世外桃源,以隱居避世。在《退棲》一詩中,他這樣寫道: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這時候的司空圖深深陷入“退隱”與“報國”的矛盾之中。在《漫書》一詩中,又這樣寫來:“樂退安貧知是分,成家報國亦何慚,到還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鮮百丈潭”。這就是當時司空圖在隱逸于山林之間,以求清閒自樂的想法。
以裘甫為首的農民起義在浙東爆發,司空圖的“安樂夢”也徹底破滅。
“遭亂離而脫禍,歸鄉里而獲安”是司空圖後半生的避世思想,他披著亦僧亦道的外衣,倘徉于山水之間,求得安逸與閒適。有僧人齊己在《寄華山司空圖》中寫道:
天下艱難際,全家入華山。
幾勞丹詔問,空見使臣還。
瀑布寒吹夢,蓮峰翠濕關。
兵戈阻相訪,身老瘴雲間。
又有僧尚顏在《寄華陰司空侍郎》一詩中這樣中寫道:
劍佩已深扃,茅山嶽面亭。
詩猶少綺美,畫肯愛丹青。
換筆修僧史,焚香閱道經。
相邀來未得,但想鶴儀形。
把司空圖當時與世無爭的隱者心境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偶作》一詩中,他真情告白:“索得身歸未保閒,亂來道在辱來頑。留候萬戶雖無分,病骨應消一片山。”他自稱“耐辱居士”,卻常思報國,忠君之念始縈其心,暮年的司空圖始終生活在隱世與報國的矛盾中。他在《秋思》中竟如此哭訴:“身病時亦危,逢秋多慟哭。風波一搖盪,天地幾翻復!”竟動了以絕食殉國之念。時時處於悲憤憂鬱中的司空圖,在報國無門的絕望中,在唐哀帝被殺後,竟絕食而亡,最終成為唐王朝的殉葬者,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旅程。作為後人,需要摒棄他在詩論與詩詞中消極頹廢的東西,而應該學習他那種追求自然、清新、灑脫、飄逸的詩風。
遊記
旅韓隨感
夜宿済州島 10月16日 晴
籌備了許多日子的韓國之旅,終於在簽證手續辦妥之後,於今天成行。
組織此次活動的是市軍休系統的負責人,20多人的團隊,浩浩蕩蕩於早餐後趕赴黃花機場。幸虧來得早,簽證,安檢就消耗了兩個多鐘頭,於11點終於登上了長沙至首爾的飛機。
晴空萬里,然而機下的雲絮如棉、如雪,忍不住打開相機拍了幾張。白雲朵朵,思緒飛揚,自知利用公費出遊,當是走一次算一次了。五年期的護照只怕僅用於這次韓國之旅吧?
下午3點半(韓國時間,早台北時間1個小時),飛機於首爾仁川國際機場著陸,一腳跨出艙門,也就踏入了異國他鄉的土地。目睹南韓的繁華景象,心中陡生許多感慨。
走出機場,一名自稱姓史的山東小伙舉著牌子接到我們一行,在韓國的幾個日子裡,他就是我們的導遊。隨他爬上一輛大巴,馬不停蹄奔赴另一個機場。5點時分,我們又登上了開往濟州島的飛機。
6點,我們走出濟州機場,已是暮色蒼茫,飢腸轆轆。踏入餐館,不管口味如何,用湖南帶來的辣椒和著韓國的清湯寡水,好一頓狼吞虎咽,先把肚皮塞飽再說。
走入賓館,用熱水淋了個澡,甚為舒爽。原以為這裡氣溫要低於湖南,故攜帶著毛衣厚褲之類,現在看來,實屬多餘。因為韓國秋天的氣候與湖南沒有差別。
湘鄉的朋友在喚我去打牌,於是,在異國他鄉玩起了家鄉的跑鬍子……
濟州一日游 10月17日晴
叫起床的鈴聲驟然響起,一骨碌爬起來,睡眼惺忪的一瞧,天才蒙蒙亮呢。匆忙洗漱後,到一樓餐廳。
我以極快的速度用完早餐,躲在牆旮旯抽起煙來。漫不經心朝牆角望去,驀然發現牆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刻寫著:“大韓民國大統領朴正熙留宿紀念”的字樣,原來我們昨夜留宿賓館,居然就是朴正熙在1964年留宿過的地方,我打開相機,喚同伴幫我按了一張留影。
觀賞濟州的第一個景點,是臨海的龍頭岩。濟州是個火山島,沒有海南那種柔軟的沙灘,只有黑黝黝的溶岩礁石。與海南的景點相比,遜色不少,於是也沒有多大興趣逗留,稍作停留,便隨導遊攀爬那座曾經噴射過熾熱溶漿的火山口。許是缺少鍛鍊的緣故吧,不算太高的火山口,竟也讓我爬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兩腿究酸。景點一般,又這么辛苦,我的遊興陡降,胡亂攝下幾個鏡頭,便溜下山來。
中餐在民俗村,韓國的泡菜把我的牙齒泡得究酸。下午去《大長今》拍攝景點,碰上那裡在上演社戲,我坐在冰冷梆硬的石頭上,木然地瞧著那個戲台,韓國的語言聽是聽不懂,就聽聽他們的音樂旋律罷!
稀里糊塗隨導遊在濟州轉悠了一天,回到旅店,用完晚餐,同伴們有的去賭場碰運氣去了,我卻龜縮於旅店,躺倒在床,望著天花板發獃,疲乏襲來,朦朧入睡。
烏台山臨津江10月18日晴多雲
烏台山、臨津江,這是個令人傷感的地方。一個民族,一方山水,被人為地分割成南北兩瓣,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道撕裂了朝鮮民族血肉的“三八線”,如一條毒蛇,冷漠地、殘忍地吞噬著這個民族的情感。
老天也有了一分傷感,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湧來一簇簇烏雲與霧靄。登上烏台山,想丟個硬幣在望遠鏡中看看北邊的景致,卻怎么也看不明朗了。臨津江混濁的江面不時浮游出一砣砣黑黝黝的玩藝,那就是奪人性命的水雷。兩岸鐵絲網外的地段,曰非軍事區,而水雷、地雷密布,時有牲畜與小孩誤入其間而引發慘案,在當地已司空見慣不足為怪。
烏台山上有一處望北跪拜的祭壇,香菸繚繞,許多人虔誠地在那裡跪拜、禱告,寄託一種骨肉分離相思相念的情感。走下山來,我的雙眼亦如臨津江那混濁的水,澀澀的、蒙蒙的不是滋味。
友人點評
讀韓夫子詩詞
包德珍
最近在中華詩詞論壇上拜讀了慕白先生一篇文章:《詩是什麼?讀(寫)詩有什麼用?》,與其深有共鳴。文章做了這樣的總結:“詩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詩是滋養情感,溫潤心靈的;詩是高貴的也是寂寞的。”讀後很受啟發,當今經濟社會,玩詩弄墨的人多有不被別人理解的困惑。而我們深知:“詩詞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從《詩經》起,經歷代文人騷客的實踐與探索,詩歌至今已歷四千餘年。詩詞在藝術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有如繁花似錦、奼紫嫣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當前我國各省、市、縣均有詩詞學會、詩社等民眾性組織,詩詞隊伍在不斷擴大。近十年來,詩詞也走向網路世界,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對詩的追求與享受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與韓夫子詩家相識於中華詩詞論壇。該論壇是同類論壇中較大的一個,註冊會員逾九萬人,版主一千多位。韓夫子就是該論壇“湘譚詩苑”版塊的首席版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一位愛詩如命的詩痴。
在論壇上,曾拜讀過他的大作。這次讓我為他作序,我因得有幸全面閱讀其大作。他的詩,充滿靈氣、性情開闊、俯仰天地、笑傲萬物、飄逸俊發、奇情高意。語不詭譎險怪依古硬峭,尤以想像豐富、瑰麗雄奇,超自然的意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詩的風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經歷、審美取向、藝術素養等因素綜合作用於詩作而形成的的個人創作特色。在古典詩歌鑑賞中,人們經常會談到詩歌的風格,如含蓄雋永、率真自然、雄奇豪放、沉鬱頓挫等。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韻貴雋永。”他強調了“雋永”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這裡所說的“雋永”強調的是詩歌應有“味”,且“味”須深長。鐘嶸的《詩品》有“滋味”一說,當然這“味”並非給人以生理感受上的“味”,而是指給欣賞者帶來審美感受的“味外之旨”。這種感受你能感覺到,但又難以說出來,也就是人們一般說的言近旨遠,意味無窮的藝術境界。
幾遍春絲織?江南醒夢中。
風吹楊柳綠,雨潤杜鵑紅。
陌上人衣瘦,河邊水草豐。
落花疑是淚,相去太匆匆。---(《惜春》)
全詩秀雅清麗,意落“惜”字上,惜的是“春”。一、二聯描寫景物,春之貌;三、四聯突出“惜”,並暗寓人之情致,由惜春聯想到惜別,筆勢一轉詩味大出。繪景寓情,自然流暢,繞有韻致,結聯餘音裊裊,帶給讀者無限思蘊。
新秧栽滿艷陽天,柳上斜浮幾縷煙。
青嫩荷衣羞試水,詩心跌落小溪邊。---(《初夏》)
一湖傳說一湖詩,笑語盈盈濺柳枝。
越調吳鉤斜塔影,小橋流水夕陽遲。---(《西湖夕照》)
飛身直上九重天,俯瞰江灘夜色妍。
側耳偷聆星月語,滿樓歡笑落雲尖。---(《夜登金茂》)
第一首的結聯“詩心跌落小溪邊”令人讀罷眼前一亮,為何詩心被掠去?前三句鋪墊穩妥適度,這樣的蓄勢為轉、結積攢了力量。尤其第三句:“青嫩荷衣羞試水”,非常靈動,出神入化,體物精細,因物動情,以靜之“羞”寫“跌”動之感,以各種“彩色”給“初夏”塗染了一幅田園風光畫,這樣使作品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另外第二、三首絕句皆見意境韻味之美。“笑語盈盈濺柳枝”、“側耳偷聆星月語,滿樓歡笑落雲尖。”靈妙清新,境界闊大,疏宕有致,工巧周圓,在字句錘練上見匠心和功力,皆為詩味而運籌。
霜襲黃裙畫筆斜,西風吹老一池花。
心思亂了雲箋語,錯把殘陽擱樹杈。---(《秋荷》)
裁取秋荷特寫鏡頭,用博喻和誇張手法烘托渲染秋荷之狀:因霜襲後呈出黃裙之外形,因西風吹老之花貌,將殘陽喻作花之神態。轉句“心思亂了雲箋語”抒寫感慨,將人生感慨蘊涵於詩歌的意象之中。情景交融,極臻妙境。可以看出,雋永的詩歌自然是含蓄的,但是含蓄的詩卻不一定雋永。因為含蓄強調的是情感的濃縮,意趣的蘊藉;而雋永則強調的是韻味的持續。如李煜的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此詞似是表達惜春之意,但聯繫李煜亡國以後的囚居境遇,便又覺在惜春之外又有無限的“恨”在內。特別是下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確實意味深長,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韓夫子的作品已形成自已的獨到風格,雋永、洗鍊,洗鍊風格的作品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鍊而達到質樸、省淨、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作品有了風格便走向了成熟。心存感慨,從容寫來,使雋永含蓄中的詩味濃濃綿長。
二
一首詩詞的藝術水平如何,取決於有無意境。意境之高低也是檢驗詩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文學功底的尺度。唐代詩人王昌齡提出詩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詩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與“理”;詩中的“境”指事物的“形”與“神”;所以說意境也就是“情”、“理”、“形”、“神”的相互契合。講求意境,提倡創新,即創意出新,是詩詞創作中的重要標準之一。意境是詩人內心世界及個性、風格、才能和藝術追求的綜合體現,詩詞意境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包含鮮明、生動的具體形象。這些藝術效果築成了詩的別裁,然而達到這一效果必須由語言組合,一首詩如同一棟樓房,打了地基,一層層建起,這樓之磚、瓦如同詩句,組合好了,又高又大方又美觀。所以寫之第一關用好詩的語言,語言過關了,才可步步走進詩的殿堂。韓夫子則深諳詩道,他的作品皆用很形象的語言和詩的技巧傳達著心靈深處的情感,從而使大作獨具特色。
巧取砂中魄,羞開壁上燈。
庭前花影動,室內月華升。---(《五律.詠玉龍石》)
塘邊揮扇聽絲弦,幾朵螢花吻睡蓮。
夜柳輕搖梢上月,浮雲淡抹水中天。---(《夏夜》)
幾聲蟬唱濺垂楊?拾得金霞鳥韻長。
水映新亭成畫境,黌園簇擁一池香。---(《縣一中亭畔賞荷》)
飛來飛去一情痴,痴在春深花艷時。
時有相思藏入夢,夢中暗戀與誰知?---(《蝶戲芭蕉(為林素芳鼠繪畫配詩)》)
這些詩句皆能激起讀者的想像力和聯想,感染讀者的心靈,喚起讀者的美感。詩詞的感染力或曰藝術魅力,是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品本身所不可或缺的屬性。這樣的藝術魅力,會使讀者在品賞詩詞時情不自禁地領略其中的美,從詩的內容中吸取精神營養;從詩的藝術表現中分享愉悅;或隨著詩詞中的描繪和抒情,運用豐富的想像、幻想、聯想,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從而感悟詩詞中與景交融的情志,而缺乏藝術魅力的詩詞是達不到這般效果的。
誰將鳥韻掛高枝?相約歧亭共此時。
寒意消融春意早,梅花飛落杏花遲。
東坡橋畔聞村笛,古井源頭豎酒旗。
醉臥溪邊芳草地,泥香入夢也成詩。---(《初春遊麻城杏花村》)
這首律詩以形象的特殊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使人讀來覺得具體、可感,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歷其境。詩詞如果缺乏具體的、鮮明可感的、富於個性特徵的形象,很難成為好詩。《初春遊麻城杏花村》的意境,作者以自己慧眼觀察和獨特的感受辨別能力,創造出獨特新穎的藝術境界。現實生活,通過詩人的獨特感受後,得到了藝術升華,它比現實生活中的原素材更為新穎、感人,形成美味佳篇。
韓夫子詩詞內容廣泛,有江山覽勝、撫今追昔、田園風光、即事抒情、詠物寄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詩人不是一味用詩吟詠江山風雨,詩人還詩心與國家民族社會的前進同步。在玉樹地震時,有詞悼死難同胞:“......冷雨泛微瀾,魂斷關山,生離死別最心酸,天下炎黃同播愛,春滿人間。”一吐內心之悲感,一展大愛情懷。在《南京一瞥》中寫道:“冰風寒徹雨花台,血色殘陽染石階。玄武仙蹤天上去,秦淮夜曲水中來。”歷史傷痕頗多感慨涌於毫端。
縱覽全集,其中佳句多多:在《賀許翁華誕》詩中有“每邀皓月輕彈曲。常攬清風醉弄毫。”;《山水》詩中:“遠岫垂紗幔,輕舟載鳥聲。風揉春水皺,峰醉一江情。”;《寒梅竹影》詩中:“借得幽篁三萬影,寒梅斂艷好藏羞。”;鄉村採風詩中:“幾隻蜻蜓閒點水,三行詩韻怯成章。雛蟬唱倦枝頭鳥,牧笛吹彎岩上篁”;《倒春寒》詩中:“幾時野鷺叼愁去?何日春風引燕來?幸有雄雷撕霧幔,晨聞鳥雀鬧窗台”皆是讀來賞心悅目、口齒生香的妙句。
韓夫子實名:韓白圭。他不僅寫詩詞,也寫散文,小說,已在全國各報刊、雜誌、論壇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他酷愛詩詞,在《五律夏夜》中第三聯寫道:“閒斟三盞酒,痴戀一床書。扇葉搖長夜,何堪暑入廬?”。《詩言志》中大致來說,詩格即人格,詩品即人品,就是人格通過藝術折射後的一種表達。所以有什麼樣的人格,就有什麼樣的詩歌。通過讀詩,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韓白圭詩家的人格、修養、理念和抱負。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極至的藝術,進入這個藝術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韓白圭先生通過幾年的辛苦耕耘,現將大作付梓,不僅是人格的展現,也是從中華詩詞論壇里破土、成長、綻放的又一朵奇葩。由此,浩瀚詩空又多了一顆熠熠閃光的詩星,當祝賀!
最近在中華詩詞論壇上拜讀了慕白先生一篇文章:《詩是什麼?讀(寫)詩有什麼用?》,與其深有共鳴。文章做了這樣的總結:“詩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詩是滋養情感,溫潤心靈的;詩是高貴的也是寂寞的。”讀後很受啟發,當今經濟社會,玩詩弄墨的人多有不被別人理解的困惑。而我們深知:“詩詞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從《詩經》起,經歷代文人騷客的實踐與探索,詩歌至今已歷四千餘年。詩詞在藝術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有如繁花似錦、奼紫嫣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當前我國各省、市、縣均有詩詞學會、詩社等民眾性組織,詩詞隊伍在不斷擴大。近十年來,詩詞也走向網路世界,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對詩的追求與享受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與韓夫子詩家相識於中華詩詞論壇。該論壇是同類論壇中較大的一個,註冊會員逾九萬人,版主一千多位。韓夫子就是該論壇“湘譚詩苑”版塊的首席版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一位愛詩如命的詩痴。
在論壇上,曾拜讀過他的大作。這次讓我為他作序,我因得有幸全面閱讀其大作。他的詩,充滿靈氣、性情開闊、俯仰天地、笑傲萬物、飄逸俊發、奇情高意。語不詭譎險怪依古硬峭,尤以想像豐富、瑰麗雄奇,超自然的意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詩的風格是由作者的生活經歷、審美取向、藝術素養等因素綜合作用於詩作而形成的的個人創作特色。在古典詩歌鑑賞中,人們經常會談到詩歌的風格,如含蓄雋永、率真自然、雄奇豪放、沉鬱頓挫等。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韻貴雋永。”他強調了“雋永”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這裡所說的“雋永”強調的是詩歌應有“味”,且“味”須深長。鐘嶸的《詩品》有“滋味”一說,當然這“味”並非給人以生理感受上的“味”,而是指給欣賞者帶來審美感受的“味外之旨”。這種感受你能感覺到,但又難以說出來,也就是人們一般說的言近旨遠,意味無窮的藝術境界。
幾遍春絲織?江南醒夢中。
風吹楊柳綠,雨潤杜鵑紅。
陌上人衣瘦,河邊水草豐。
落花疑是淚,相去太匆匆。---(《惜春》)
全詩秀雅清麗,意落“惜”字上,惜的是“春”。一、二聯描寫景物,春之貌;三、四聯突出“惜”,並暗寓人之情致,由惜春聯想到惜別,筆勢一轉詩味大出。繪景寓情,自然流暢,繞有韻致,結聯餘音裊裊,帶給讀者無限思蘊。
新秧栽滿艷陽天,柳上斜浮幾縷煙。
青嫩荷衣羞試水,詩心跌落小溪邊。---(《初夏》)
一湖傳說一湖詩,笑語盈盈濺柳枝。
越調吳鉤斜塔影,小橋流水夕陽遲。---(《西湖夕照》)
飛身直上九重天,俯瞰江灘夜色妍。
側耳偷聆星月語,滿樓歡笑落雲尖。---(《夜登金茂》)
第一首的結聯“詩心跌落小溪邊”令人讀罷眼前一亮,為何詩心被掠去?前三句鋪墊穩妥適度,這樣的蓄勢為轉、結積攢了力量。尤其第三句:“青嫩荷衣羞試水”,非常靈動,出神入化,體物精細,因物動情,以靜之“羞”寫“跌”動之感,以各種“彩色”給“初夏”塗染了一幅田園風光畫,這樣使作品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另外第二、三首絕句皆見意境韻味之美。“笑語盈盈濺柳枝”、“側耳偷聆星月語,滿樓歡笑落雲尖。”靈妙清新,境界闊大,疏宕有致,工巧周圓,在字句錘練上見匠心和功力,皆為詩味而運籌。
霜襲黃裙畫筆斜,西風吹老一池花。
心思亂了雲箋語,錯把殘陽擱樹杈。---(《秋荷》)
裁取秋荷特寫鏡頭,用博喻和誇張手法烘托渲染秋荷之狀:因霜襲後呈出黃裙之外形,因西風吹老之花貌,將殘陽喻作花之神態。轉句“心思亂了雲箋語”抒寫感慨,將人生感慨蘊涵於詩歌的意象之中。情景交融,極臻妙境。可以看出,雋永的詩歌自然是含蓄的,但是含蓄的詩卻不一定雋永。因為含蓄強調的是情感的濃縮,意趣的蘊藉;而雋永則強調的是韻味的持續。如李煜的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此詞似是表達惜春之意,但聯繫李煜亡國以後的囚居境遇,便又覺在惜春之外又有無限的“恨”在內。特別是下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確實意味深長,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韓夫子的作品已形成自已的獨到風格,雋永、洗鍊,洗鍊風格的作品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鍊而達到質樸、省淨、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作品有了風格便走向了成熟。心存感慨,從容寫來,使雋永含蓄中的詩味濃濃綿長。
二
一首詩詞的藝術水平如何,取決於有無意境。意境之高低也是檢驗詩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文學功底的尺度。唐代詩人王昌齡提出詩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詩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與“理”;詩中的“境”指事物的“形”與“神”;所以說意境也就是“情”、“理”、“形”、“神”的相互契合。講求意境,提倡創新,即創意出新,是詩詞創作中的重要標準之一。意境是詩人內心世界及個性、風格、才能和藝術追求的綜合體現,詩詞意境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包含鮮明、生動的具體形象。這些藝術效果築成了詩的別裁,然而達到這一效果必須由語言組合,一首詩如同一棟樓房,打了地基,一層層建起,這樓之磚、瓦如同詩句,組合好了,又高又大方又美觀。所以寫之第一關用好詩的語言,語言過關了,才可步步走進詩的殿堂。韓夫子則深諳詩道,他的作品皆用很形象的語言和詩的技巧傳達著心靈深處的情感,從而使大作獨具特色。
巧取砂中魄,羞開壁上燈。
庭前花影動,室內月華升。---(《五律.詠玉龍石》)
塘邊揮扇聽絲弦,幾朵螢花吻睡蓮。
夜柳輕搖梢上月,浮雲淡抹水中天。---(《夏夜》)
幾聲蟬唱濺垂楊?拾得金霞鳥韻長。
水映新亭成畫境,黌園簇擁一池香。---(《縣一中亭畔賞荷》)
飛來飛去一情痴,痴在春深花艷時。
時有相思藏入夢,夢中暗戀與誰知?---(《蝶戲芭蕉(為林素芳鼠繪畫配詩)》)
這些詩句皆能激起讀者的想像力和聯想,感染讀者的心靈,喚起讀者的美感。詩詞的感染力或曰藝術魅力,是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品本身所不可或缺的屬性。這樣的藝術魅力,會使讀者在品賞詩詞時情不自禁地領略其中的美,從詩的內容中吸取精神營養;從詩的藝術表現中分享愉悅;或隨著詩詞中的描繪和抒情,運用豐富的想像、幻想、聯想,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從而感悟詩詞中與景交融的情志,而缺乏藝術魅力的詩詞是達不到這般效果的。
誰將鳥韻掛高枝?相約歧亭共此時。
寒意消融春意早,梅花飛落杏花遲。
東坡橋畔聞村笛,古井源頭豎酒旗。
醉臥溪邊芳草地,泥香入夢也成詩。---(《初春遊麻城杏花村》)
這首律詩以形象的特殊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使人讀來覺得具體、可感,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歷其境。詩詞如果缺乏具體的、鮮明可感的、富於個性特徵的形象,很難成為好詩。《初春遊麻城杏花村》的意境,作者以自己慧眼觀察和獨特的感受辨別能力,創造出獨特新穎的藝術境界。現實生活,通過詩人的獨特感受後,得到了藝術升華,它比現實生活中的原素材更為新穎、感人,形成美味佳篇。
韓夫子詩詞內容廣泛,有江山覽勝、撫今追昔、田園風光、即事抒情、詠物寄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詩人不是一味用詩吟詠江山風雨,詩人還詩心與國家民族社會的前進同步。在玉樹地震時,有詞悼死難同胞:“......冷雨泛微瀾,魂斷關山,生離死別最心酸,天下炎黃同播愛,春滿人間。”一吐內心之悲感,一展大愛情懷。在《南京一瞥》中寫道:“冰風寒徹雨花台,血色殘陽染石階。玄武仙蹤天上去,秦淮夜曲水中來。”歷史傷痕頗多感慨涌於毫端。
縱覽全集,其中佳句多多:在《賀許翁華誕》詩中有“每邀皓月輕彈曲。常攬清風醉弄毫。”;《山水》詩中:“遠岫垂紗幔,輕舟載鳥聲。風揉春水皺,峰醉一江情。”;《寒梅竹影》詩中:“借得幽篁三萬影,寒梅斂艷好藏羞。”;鄉村採風詩中:“幾隻蜻蜓閒點水,三行詩韻怯成章。雛蟬唱倦枝頭鳥,牧笛吹彎岩上篁”;《倒春寒》詩中:“幾時野鷺叼愁去?何日春風引燕來?幸有雄雷撕霧幔,晨聞鳥雀鬧窗台”皆是讀來賞心悅目、口齒生香的妙句。
韓夫子實名:韓白圭。他不僅寫詩詞,也寫散文,小說,已在全國各報刊、雜誌、論壇發表文學作品200多萬字。他酷愛詩詞,在《五律夏夜》中第三聯寫道:“閒斟三盞酒,痴戀一床書。扇葉搖長夜,何堪暑入廬?”。《詩言志》中大致來說,詩格即人格,詩品即人品,就是人格通過藝術折射後的一種表達。所以有什麼樣的人格,就有什麼樣的詩歌。通過讀詩,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韓白圭詩家的人格、修養、理念和抱負。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極至的藝術,進入這個藝術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韓白圭先生通過幾年的辛苦耕耘,現將大作付梓,不僅是人格的展現,也是從中華詩詞論壇里破土、成長、綻放的又一朵奇葩。由此,浩瀚詩空又多了一顆熠熠閃光的詩星,當祝賀!
2012.7.11于海口
(包德珍,中國著名女詩人;中華詩詞論壇壇主;海南詩詞學會副會長;全球漢詩學會副會長;原中華詩詞學會理事)
白圭先生詩文“三味”
——初識韓白圭先生詩文
譚 靂
結識白圭先生好多年了,在頻繁的交往中,了解到白圭先生祖籍湘潭,家住涓江之畔的花石鎮。白圭先生祖上亨達,父親曾是民國將軍,文韜武略,實為鄉里翹楚,然而亦是這一顯赫光榮,在那個黑白顛倒的特殊時期,坐及先生而於曲折不順。
白圭先生個兒並不魁梧,然而很具魅力,他總以其談吐文雅、心胸坦率、待人忠誠而贏得別人的信任。
我與白圭先生交往之前,只聽人傳其名而慳於晤面,在社會盛行網路時,與他始以網上相識,繼而在逐漸的現實交往中相識相知的。經過多年的交往,我們漸成莫逆,無話不可說、無話不可談,“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終致認識到白圭先生而常懷相見恨晚之感。
白圭先生較早就酷愛文學創作,一支筆、一顆丹心、一腔熱情,從70年代至今,筆耕不輟,以其對文字的執著和對生活的體驗,深深地劃出了一道行走於蓮鄉文壇的跋涉軌跡,在湘潭這塊湖湘文化的發祥地揚名立萬。
從白圭先生的詩解文章看其特點,我的認識雖不深刻,但大概印象里是這樣:先生為文著重感情,追求平淡質樸的文風,文字似乎經歷了由淺入深,由深返淺的升華,在明白淺顯但雅致貼適的語言中體現功力,深得朋友們的認可,先生為詩、為詞,時間並不長,屈指算來也只是三~四年的事罷,然先生誠有詩的別才,加上固然的文字功底,從初學而為到漸成里手,漸臻佳境,可謂一日千里,而目前的水準已初具大詩家風度,凡作詩詞皆能順手拈來,倚馬可待。
品味白圭先生的詩文,有幾個明顯的風味:
一是其田園味。先生長於農村,花石地處涓江之濱,東來衡岳,南接瀟湘,西望隱山,北聆韶韻,山如屏,水如綢,一馬平川的米糧之地,自古人傑地靈,還曾傳說有一明代皇帝之後改姓隱於此,正是這塊如詩如畫的熱土,滋潤著先生的心胸,吸引他傾注平生情感來謳歌其真其美其善,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蟲一蝦、一事一物,在先生的平實無華的文字中產生美感,一個景、一串事、一列畫圖,貫穿在文字裡間,凸現農家小院、農民小事和農村演變,先生濃厚的情感鑄造出一個不可開解的農村田園情結,這是我最為欣賞的。
二是其傷情味。先生作品文字功底不錯,可謂厚積薄發,在不追虛名、不務浮靡、不逐功利的文字中,先生的文句詩句,總有點涉世甚深,超然物外的傷情味,淡淡的、疏疏的、絲絲縷縷的,讓你看不透、悟不深,也解不開,就是這種曲曲折折、纏纏繞繞的傷感情思,把自己的生活經歷、人生感悟、外界影響全部搬到紙上,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美,不斷地感染刺激著讀者的審美感官,讓你去回味,去猜疑去領悟——這大概就是先生的文字魅力罷。
其三是閒適味。在歷經幾十年的世態炎涼、滄桑巨變後,坎坷的經歷,多事的人生,社會的不平,行路的艱難,以致塵世的樊籬和人生的苦短,從先生的胸懷抱負到事與願違,思想在這鳳凰涅磐般的煉獄中,領悟的結果是不同於一般地,熱情漸轉冷靜,粗淺漸近深邃,由治國平天下的高度而轉到修身養性的層次,文字中體現的,不再是衝動的積極和勃發的進取,已然是作為審美的第三者,把人生喜怒哀樂撇開到無奈的境界,這就是白圭先生詩文的品味,其味之淡烈,全緣於先生寫作時的心境。
我不是文學批評者,也無水平、無資格去評價別人的作品,僅因為我與白圭先生是朋友,才不揣淺陋寫了這幾句話,是耶非耶,得失如何,還是以白圭先生自己說了算數。
言多必失,暫此打住,眼下正是元宵節之夕之斜陽滿山時。
2008年元宵節夜撰於元為閣
(譚靂:號無為山人,湖南著名詩人,中華詩詞論壇《湘潭詩苑》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