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男,《驪歌行》中的重要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王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驪歌行
韓王,男,《驪歌行》中的重要角色
中國歷史上共有28位韓王,其中韓氏7人,鄭氏1人,拓跋氏1人,李氏1人,王氏1人,柴氏1人,趙氏1人,朱氏15人(含追封的3人)。第一位韓王為戰國中期的韓宣惠王,其於公元前323年稱王。周朝韓王周朝時期有兩個韓國。第一個...
封為韓王 劉邦被立為漢王,韓信隨從劉邦進入漢中郡,於是勸諫劉邦說:“項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區,只把大王封到這偏遠的地方,這是一種降職調遷!大王麾下的士兵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他們都踮起腳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鄉,趁著...
朱松(1380年6月20日-1407年11月19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母為妃周氏,明朝第一任韓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四日,受封韓王,建藩於遼東開原。朱松為人謹慎,聰慧機敏,博覽群書,通古今。在王位十七年,未...
韓王 韓王,男,《驪歌行》中的重要角色
鄭昌,秦朝末年吳縣的縣令,和項梁、項羽叔侄相熟。楚漢之爭時期被項羽立為韓王來對抗漢軍,劉邦東進,項羽所封的諸侯王接連叛變,只有鄭昌堅守。後來鄭昌被韓太尉信擊敗,最終投降漢軍。人物生平 鄭昌,秦末時人,是秦朝會稽郡首府吳縣的...
韓王國,是西漢政區。韓王信(?—前196年),名韓信,為免與同時期另一名將韓信混淆,故稱韓王信,秦末漢初將領,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來投降匈奴,前196年與漢軍作戰時被殺。韓王信始封於漢三年(前204),但無實土,...
《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同是一個韓國,由張儀來說簡直一文不值,民貧國弱、軍隊廢弛、毫無戰鬥力,但是在蘇秦說來卻是兵強馬壯、極富戰鬥力。這就是語言的魔力,語言完全可以改變對...
韓王村是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陽城鎮下轄村,耕地面積1964畝,以農業為主。概況 地處山西西南角,世世代代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種植小麥、油菜、芝麻、玉米等作物,相鄰孫澗村,石道村、杜莊村、觀後村。氣候溫和,氣候宜人,人勤物豐,...
韓王陵墓群分布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周邊地區,是公元前375年至前230年曆145年間,戰國時期韓國九世候王的陵墓群,已發現有11處28座陵寢。每座墓葬都陪葬有不等的車馬坑和貴族墓,形成了龐大的陵墓群。韓王陵規模之大,保存...
李煒 李煒,韓王,高祖李淵玄孫。人物生平 建中中,改王鄆。後懿宗以鄆王即位,復改嗣韓王。人物家族 高祖李淵玄孫,韓王李元嘉曾孫,嗣韓王李叔璩子。
韓王九寨景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東,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00米,因漢將韓信曾屯兵於此而得名。山頂常有雲霧籠罩,素有“韓山戴雨”之美稱,是涉縣古“九景”之一。涉縣縣委、縣政府在多方考察、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莘縣韓王墓石刻群位於莘縣董杜莊鄉梁丕營村東北。1992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為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及其父韓國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韓允中墓碑、韓國昌神道碑、墓表、豕、...
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5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5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漢王以...
韓成(?—公元前206年),生年不詳。姬姓,韓氏,名成,原為戰國時期的韓國宗室公子,封號“橫陽君”。秦末農民大起義,六國舊地趁機復辟,張良建議項梁樹立盟友共同反秦,於是將韓成扶立為韓王,稱“韓王成”。後來項羽入關分封諸侯王...
雖貴戚信臣如閔應植、閔泳煥等,亦以韓王疑信無常,退有後言,各欲自保,不敢分任勞怨。故韓王俾晝作夜,徒事遑遑,而政事廢弛於下,不能振刷,皆由於此。 [140] 梁啓超:朝鮮所謂太皇帝者,在位垂五十年。上則見撓於所生,內則見...
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5] [135]),本名趙德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 [2-3]。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趙炅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1]。 趙恆早年曆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
朱融燧(1504年-1565年),陝西省平涼府平涼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明朝第九代韓王,昭王朱旭櫏的嫡第二子,母溫妃,王妃譚氏。嘉靖十五年(1536年),襲封韓王。當時韓府中的貧困者往往欺凌劫持官員,平涼歷任知府吳世良、鄺衍、...
貞觀十年(636年),改封為韓王,授潞州都督。高宗末年,轉任澤州刺史。武后臨朝執政後,升李元嘉為太尉,改任定州刺史。垂拱四年(688年),轉絳州刺史,與越王貞父子起兵討伐武后,兵變以失敗告終,被武后所殺,時年七十歲。李元...
野史中關於定武帝的記載:朱本鉉是明朝宗室,繼承韓王爵位。正當南明政權一個接一個地覆亡,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永忠(原名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
朱亶𡺊(《明史》誤記為“朱亶塉”,?—1630年?),明朝第11任韓王,韓端王朱朗錡曾孫,韓簡王(追封)朱璟浤之孫,韓莊王(追封)朱逵𣏌之子。諡號為敬。人物生平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韓端王朱朗錡薨逝,其世孫朱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