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001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五部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韓村河鎮位於
房山區西南部,距北京市區約50公里。鎮中心距北京市區45公里,距
京港澳高速公路4公里,鎮內有
孤山口火車站與京原鐵路相連,京張、岳李、房鄭、岳聖四條主幹公路與鄉村幹道縱橫交錯,917路公共汽車直通北京。
韓村河鎮地下有豐富的氧化鎂、氧化鐵、石英、青白、螺絲轉大理石、頁岩等礦產資源。
上方山香椿為御用佳品,有上百種可供食用的
山野菜及
黃精、柴胡、
遠志、至母等名貴藥材。
韓村河鎮水源充足,能源通訊條件良好,全鎮有五侯、韓村河、吉羊三座變電站分三路供電(變壓器106台,總容量1.9萬千伏安);鎮內擁有上萬門程控電話,
電話普及率達到80%;有線電視光纜已經接入,可收看40多套電視節目,寬頻網與國際網際網路相通,提高了辦公自動化水平。
2002年5月,韓村河中心鎮戶籍政策的啟動,規劃30萬平方米的高級別墅區已啟動,現一期工程5萬平方米已經入住,二期工程8萬平方米也已完工。
規劃面積1000畝的
韓村河鎮工業小區上半年已經啟動,投資3000萬元建設工業小區的水、電、路、氣、暖等基礎設施,年底達到
七通一平。
地理位置
韓村河鎮地理位置優越,各類資源豐富,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完備;韓村河鎮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民風淳樸,重禮厚德。韓村河鎮願與社會各界廣交朋友,廣泛合作,互利互惠,共謀發展,共同創造韓村河鎮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歷史
曾有這樣一首民謠:“臭水溝,爛泥塘,挖野菜的結成幫。幾條鴻溝穿村過,墩台上面搭土窩,天災人禍年年有,村破人窮常挨餓”,歌詞生動有趣的描述了延續了千百年的韓村河貧窮落後的景象。也正是因為如此,老百姓們也都形象地稱之為“寒心河”。
而如今的韓村河,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崛起為華北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新星。原本的“臭水溝”、“爛泥塘”已被各種綠樹成蔭,碧波蕩漾的公園所取代,原本的“鴻溝”、“土窩”已被各式公園和別墅所覆蓋,而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也已經被充滿現代氣息的田園都市生活所替代。接下來就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一起探索下韓村河是怎樣由一個落後的舊村莊一步步演變為現在的新農村的。
據1991年出土墓志銘記載,唐朝開成二年(837年四月二十六日)副將軍孫英葬於良鄉縣金山鄉“韓村”所屬的西南二里處的孫家祖墳。據考證,韓村河的歷史可追溯到1300年以上。韓村河位於房山區南部,東南部1.5公里即潘家莊,西南1.5公里是七賢,北1.7公里為西營,1983年設村民委員會,村民有滿族、漢族,先祖從何處搬遷至此無考。村處平原地區,海拔34米。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主要產小麥、玉米等糧食和大棗、桃、梨等果品。不幸的是,1939年水災,使此村土地全部被淹。正如民謠里所說的那樣,“天災人禍年年有,村破人窮常挨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猶如一聲春雷,震撼了古老的、貧窮的韓村河,鼓舞了田雄等有志青年,使他們看到了發展經濟的希望。1978年,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他利用村里多泥瓦匠的優勢,成立了韓村河建築隊。經過二十一年的艱苦奮鬥,一個30多人的村級建築隊逐漸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2個工程公司及多項產業,職工3萬多人的國家資質一級大型建築企業集團----北京韓建集團。以建築起家的韓村河,自1994年起,開始對全村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到目前為止,全村已建成11個高標準的住宅小區,581棟別墅樓。歐式、美式、民族式等,中西融合,風格迥異。其中最大的面積為360平方米,最小的面積也在240平方米左右。此外,還有21門共210戶公寓式的多層住宅樓,村民住宅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68平方米。除了住房以外,電信支局、郵政局、衛生院、影劇院、公園、教育中心、星級賓館等多項配套公共設施也相當齊全。
在發展建築業和工業的同時,以田雄為首的黨委一班人也始終沒有忘記農業的基礎地位。幾年來累計為農業投資上千萬元,擁有先進農業機械近百台,2000畝糧田,從種到收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作業,常年從事農業生產的只有20多人。自1992年起,韓村河糧食產量連年畝產超過噸糧,並連續四年被房山區政府評為“十佳規模農場”。
隨著98年華夏城鄉開幕式和99年春節期間“中外遊客賞民俗大聯歡活動”的成功舉辦,韓村河適時推出了以“吃農家飯,住別墅樓”為主題的“韓村河二日游”活動。此後,發展鄉村旅遊日漸成為韓村河新的經濟成長點。韓村河地處房山雲居寺等十八個旅遊景區的中心樞紐,京石高速公路和“天橋----韓村河”917路公共汽車的開通,為本地區發展旅遊創造了便利的交通條件,95年成立的韓村河旅遊公司,實力雄厚,具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導遊員,開闢國內外旅遊線路近百條,屬於北京市中國旅行社在韓村河的接待中心,平均每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其中外賓3000多次。
此外,韓村河的發展也漸漸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和肯定。2001年韓村河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五部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2002年1月,江澤民也來到韓村河考察,並興致勃勃地考察了這個村的大棚菜種植基地,看望了農戶、參觀了韓村河展覽。看到村民們都生活的很好,江澤民也表示很是欣慰。同年5月,隨著韓村河中心鎮戶籍政策啟動,規劃30萬平方米的高級別墅區也已啟動,現一期工程5萬平方米已經入住,二期工程8萬平方米也已經完工。初次之外,韓村河分別獲得2013年農業部美麗鄉村十大創建模式典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村鎮示範點、中國十大名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走在韓村河的街道上,仿佛置身於歐洲的某個小城鎮。街道兩旁的房子,全是一棟棟狀如別墅的小樓,明快和諧的紅頂白牆、紅頂黃牆或黃頂黃牆,明亮的塑鋼玻璃窗,寬敞的觀景陽台,大氣莊重的中式琉璃瓦飛檐伴同秀美挺拔的歐式尖頂、圓柱,在陽光下一同展示著亮麗的風采。不同風格的別墅樓區、寬敞的街道、高雅的建築小品、現代蔬菜大棚、花卉基地、星級飯店、村辦大學、公園、醫院等組成了中國新農村的風貌。同時韓村河也被評為"京郊雙文明第一村",贏得了"鄉村都市"之譽。過去貧窮落後的“寒心河”現已建設成為布局合理、公共設施齊全、家家住別墅樓、人人安居樂業的美麗和諧的新農村。
建築
韓村河的整體建築風格
韓村河的民居風格主要分為三類:歐式、美式、民族式。
歐式建築的圓拱形門窗設計借鑑了地中海式風格的圓潤,白色的欄桿和石柱烘託了歐洲的古典氛圍。雖然叫“歐式”,但韓村河的歐式建築比較簡單,不如歐洲建築的精緻、細膩。顏色也主要是以屋頂的紅色和四周的黃色為主色調,並無更多主色,略顯單一。但從韓村河的發展歷程的來看,能最終呈現出這樣的建築已經是十分不易了。美式建築的簡約倒是給人一種美國鄉村的恬靜。民族式建築配以紅色的琉璃和周圍的鏤空雕花,營造出了中國風的感覺。入口處借鑑了北京四合院進門時的“影壁”,既具備了民族特徵,又豐富了裝飾的元素,讓建築看起來更具形式感。
除了民居建築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魯班公園的觀景台。觀景台高19.99米,通過瞭望台可以俯瞰整個韓村河的景致,與藍天白雲相擁。觀景台的建築借鑑了中國皇家園林公園中的瞭望台的特徵,以石磚為主體材料,加以漢白玉的欄桿。同時,觀景台的整體又給人以長城烽火台的聯想,可以說是一棟既實用,又令人感覺肅穆的建築。登上觀景台,俯視整個韓村河的建築,體現了韓村河建築的壯舉。被譽為地標建築的“聖霄樓”則象徵著韓村河人民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勤勞致富取得的驕人成績。樓身以高層建築為模型,標誌著韓建集團以建築為主業,上有青白石海龍戲雕。第二層有豐富的是雕,體現中華文化。
建築與人的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這句話不僅表達了空間的使用價值,同時也帶有空間“包容性”的含義。從“包容性”的角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人、建築、環境三者的關係,相當於建築空間來說,大自然包容著建築,而相當於人來說,建築空間包容人,而人類對大自然同樣存在著包容和呵護。
就以韓村河公園為例,碧波蕩漾,綠樹成蔭,大理石橋仿照了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可以在湖面上泛舟,在樹蔭下散布,在遊樂園嬉戲。相比之下,大部分城市內的小區並不能提供如此美麗的公園景致,一方面是用地面積問題,一方面則是環境污染問題。然而,在韓村河人們卻能體驗到公園才能感受到的自然氣息。人們與美麗的環境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人、建築和環境的魅力畫卷。此外,在國防教育主題公園內擺放有退役的坦克、高射炮、蘇聯“伊爾”客機、神舟五號飛船模型,極大地增加了公園的歷史厚重感和教育意義。這使得公園不單單提供了美好的環境,更是對人思想的一種淨化。要知道,曾經韓村河的髒亂差到如今的美麗是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的,國防教育可以使得人們不忘祖國的關懷,更加努力地改變生活,回饋社會。
教育
作為北京33箇中心鎮之一,中國社會新農村建設楷模的韓村河,如今在工業和建築業的帶動下發展迅速。而教育是一個地區未來發展的根本,韓村河在教育的發展上也不應該落後。
據了解,韓村河鎮一共擁有3所中學,12所完全國小,擁有教職工488人,在校生5800名,有幼稚園1所,學前班26個。初步看出在教育方面韓村河鎮完全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再加上北京作為我國首都本身的高校教育資源就及其豐富,居住在韓村河鎮的居民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完全不用發愁。
韓村河鎮中比較有名的就是他的韓村河中學和韓村河中心國小。韓村河中學全名為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中學,學校以“明德尚勤,擔責創新”為校訓,融入“團結奮進、求實創新、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
韓村河精神,培養勇擔責、能質疑、會學習、善生活的青少年。可以看出韓村河中學的整體教學設施、教室裝潢和校園環境等都是及其優秀的,在這些地方完全看不出這是京郊的一個農村,而覺得是一個發展成熟完整的城市。而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之一,由一方面的發展帶動整個地區的各行各業一起發展,使農村真正脫貧。
而韓村河中心國小學建於1995年7月,9月正式使用。學校里除了正常教學樓辦公樓外還有機房、多媒體教室、寫字教室、音樂教室、自然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等專用教室。教育建設始終是上級領導特別重視的一項工程,在韓建集團和領導的幫助下,學校建有400米環形橡膠跑道的運動場,橡膠籃球場,有滿足體育教學需要的器材和設備,辦學條件逐步向教育現代化邁進。這所國小的一大特色活動就是組織學生寫
韓村河的成就,畫韓村河的美景,演韓村河事跡,唱韓村河的文明,在這樣的體驗活動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他們的素質,激發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今後也能帶著這份情感繼續講韓村河建設下去。
農業發展
據了解,韓村河農村人口從業人員15829人,占總人口的41.1%。其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有5480人,工業人口2401人,建築業人口3564人,運輸業1512人,服務業973人。2000年全鎮6歲以上人口為36811人,其中,國中以上學歷的有29117人,占79.1%,高中及中專學歷的有4414人,占11.26%,大專以上學歷的有389人,占1.06%。
社會主義改造初期,韓村河村回響國家政策,實現了全村土地的合作化與集體化,開始了26年的合作化時期。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全面鋪開。韓村河村實行了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個體農戶獲得了對土地的經營與管理權。隨後,韓村河村開始了致富道路,並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實行了“第二次合作化”,徹底從“寒心河”搖身一變為首富村。從目前數據可以看出,農業仍然是韓村河的主要經濟來源。
韓村河作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自然是與時俱進的,據了解,他們主要發展“都市型農業”。首先是根據“天開花海”地域特點,種植油菜花2000畝(油葵2000畝)、彩葵300畝、萬壽菊150畝、荷花10畝、宿根花卉和花灌木50畝,大尺度營造觀賞旅遊產業,為當地民眾提供就業崗位621個,促進了民眾增收。其次是高科技農業大棚展覽區,可常年周期性生產各種名、特、優、新、鮮蔬菜,已引進種植以色列櫻桃西紅柿、韓國黃香蕉西葫蘆、荷蘭無刺黃瓜、美國加州牛角王菜椒、無土栽培泰國生菜等50多個品種。這些農作物不僅供韓村河當地村民的日常食用,而且能夠為周邊城區提供大量優質健康的蔬菜。隨著高科技農作物的發展,韓村河人民也豐富了自己的科技知識,還節約了土地資源,增加了產量和效益,保護了環境。
除此之外,韓村河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地區發展的著力點,不斷創新招商方法和招商理念,並將本地特色、本土企業與招商引資項目相結合,也取得十分不錯的發展成果。北京金冠果業有限公司於2006年11月註冊登記,由兩名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承租房山區韓村河鎮曹章村創立的以生產優質果品、優質果樹苗木為主的農業企業。現有經營規模220畝,包括生產示範區150畝,品種示範區30畝,苗木繁育區40畝。主要產品有優質果品(美國紅提、紅富士蘋果)、生產技術示範、優良品種試驗示範、優質果樹苗木。在聖水綠洲農林生態園建設萬畝香椿種植基地,實行有機標準化種植、冷鏈式儲藏運輸,延長香椿銷售期,拉升利潤空間,同時鼓勵、帶動農民連片種植,發展規模生產。利用羅家峪村千畝紅薯種植基地的優勢,大力發展加工、儲備、物流等配套環節,促建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化加工企業。以北京尚大·沃聯福生態農莊為龍頭,發展千畝有機蔬菜產業。並實行會員認領的地塊和參加各類DIY活動等。將二龍崗民俗採摘園、天開果園、下中院櫻桃園、孤山口杏園等主要果園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500畝,同時,積極實施“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果實套袋技術、“太陽能誘蟲燈、粘蟲板、誘蟲帶”等先進技術,為遊客提供一個山間採摘的樂園。
在第一產業為村民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的同時,為了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充分發揮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在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積極作用,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搭建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服務平台,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韓村河開展了“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高校畢業生暑期服務月專場招聘會作為其中主要項目之一,活動當天十多家單位提供文案策劃、軟體工程師、人事專員、金融顧問等200餘個適合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吸引許多參會人員並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在此期間,公共就業服務中心開展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講座,為畢業生們普及相關就業政策,講解各類求職技巧,並進行一對一諮詢、指導,為更多畢業生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
主要企業
如今韓村河已經變成了“億元村”、“京郊第一村”。村裡有一幢幢歐式、美式、古典式的別墅和多層住宅樓;有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綠色食品基地;有京郊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村辦公園;有京郊第一所村辦大學教學樓。韓村河也培養出了大企業——韓建集團。
1982 年,田雄率領村建築隊闖進了北京。一個農民建築隊要在建築企業林立的京城找到點活乾,難度可想而知。1984 年,一個難得的機遇降臨到這支建築隊面前:國家決定興建一座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賓館──紫玉飯店。紫玉飯店的成功讓韓村河建築隊的信譽大增。現在,當年小小的韓村河建築隊已成為由22個下屬分公司、11個直屬公司、12個子公司,擁有總資產100億元,最高年創產值60億元,在全國鄉鎮集體企業中排名“頭號狀元”的國家資質特級的大型建築企業集團──韓建集團。
韓建集團是民營企業,始終以‘共同富裕’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從韓建集團成立之初,就堅持以發展建築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發展模式。多年以來一直持續穩定發展,涉及房地產開發、房屋建築、水利水電、公路、市政工程等多個領域,與政府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南水北調工程中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企業文化以“奮鬥,生長,堅韌,穩定”為主。
為了讓所有的村民樂於買樓並買得起樓,韓村河村制定了很多優惠措施。不僅房屋價格低並且可分期付款,而且每戶從平房搬到樓房還會有獎金。這一方面推動了韓建集團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造福了當地居民,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提到建築集團,會讓人不禁想到萬達集團,這個創立於1988年,已形成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旅遊和連鎖百貨四大核心產業的企業。萬達集團對於中國房地產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之下韓建集團的影響力就要小的很多。但是,韓建集團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真正改變了“人”的生活,讓村民住在了設施完備的樓房。這一點可見韓建集團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回饋社會的理念。
發展戰略
位於北京市郊外的農村韓村河(910戶、約2700人),實行“旅遊興村戰略”,其面向外國人的home stay(一種招徠遊客在農家住宿的形式) 廣受好評。他們把房屋改建成兩層小樓,以便遊客留宿。
作為城市近郊農村發展的一個典型,
韓村河村的做法頗受人矚目。 從北京中心地帶沿高速公路,向西南方向開車走1小時左右,就到了韓村河村。連續不斷的房屋整然有序,村中心聳立著一座可以眺望全村的瞭望台(高約20米)和重50噸的巨鼎等各種紀念物。住宅樣式統一為中國式、歐洲式、美國式3種,都用高高的圍牆攔著。
我們參觀的田福和(音)家是中國式。330平方米的住宅中,其2樓部分的4間寢室和客廳是為遊客準備的。田福和花6萬元購買了該住宅,已經付完了月供。 田福和是“
北京韓建集團有限公司”的當地負責人。這家公司是由約20年前成立的村民集體發展而來的,如今已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不動產開發商,是振興該村的動力企業。田福和一家有5口人,夫人以及在商店工作的長子,讀高二的長女和初一的次女。由於中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據說生第二、三個孩子是交了罰款的。 田福和回憶說,“最早到我家來的外國客人是韓國人。每年春節的時候是最旺的季節,客人的目的是希望放爆竹、一起製作·品嘗中國農村有代表性的春節食品餃子。雖然說的話聽不懂,只能憑著女兒們的一兩句英語交談,但還是讓他們感到很高興。” 田福和一家通過接待外國遊客所得的年收入約為1萬元。夫妻倆的收入加在一起,據說“平均收入4萬元到5萬元”,大大超過了中國農村人均年收入的平均水平(約2300元)。
韓村河村共產黨委員會副書記兼
北京韓建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德江解釋說,迄今為止來自國外的參觀者和遊客數目已達到3萬餘人,包括日本、韓國、美國、香港等約60個國家·地區。
1月底江澤民總書記也來該村進行了視察。 李副董事長指出該村的發展原因是“除了國家的改革·開放路線,有好的帶頭人也很重要”。村黨委書記兼該公司董事長
田雄(音)高中畢業後,自學建築,歷經曲折,終於建成了一所擁有36家旗下企業、總職工數6000人、年銷售額20億元、年利潤15000萬元的
集體所有制大企業集團。 農村民間旅館開始於2003年,費用為住宿一晚帶兩餐一人約140元。政府當局把該村作為“憶苦思甜”的教育現場,呼籲國民也去那裡體驗一下生活。
地圖信息
地址:房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