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詩集編年箋注

韓愈詩集編年箋注

《韓愈詩集編年箋注》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 韓愈、[清] 方世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愈詩集編年箋注 
  • 作者:[唐] 韓愈 撰、[清] 方世舉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21日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644 頁
  • ISBN:9787101138498 
  • 定價:58.00 元
  • 裝幀:精裝
  • 叢書:中華國學文庫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韓愈詩集編年箋注》十二卷,唐韓愈撰,清方世舉箋注,是在總結前人注本基礎上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韓愈詩注本。箋注方法具有清人註疏的時代特色,並首先採用編年之體,在現存韓集舊注中屬質量上乘之作,為後世多種注本大量借鑑引用。方氏為確定韓詩年代,或借鑑舊注,或引前人年譜,或考訂歷史事實,或與同時其他相關詩文互證。清代考據之風甚盛,方氏不僅考證一般詞語和典故,天文、地理、職官等亦引證繁複,糾正前人不少謬誤。此外,方氏不限於編年和箋注,還往往“以意逆志”,點出韓詩的旨意。整理者郝潤華、丁俊麗為便於讀者使用,特加標點、校勘,並標專名線,對書中明顯的文字錯誤作了校改。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人。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有《韓昌黎集》。 郝潤華,女,漢族,1964年生,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西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展開全部)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人。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有《韓昌黎集》。 郝潤華,女,漢族,1964年生,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西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歷史文獻研究》輯刊編委、韓愈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四庫全書》研究會理事等。 丁俊麗,女,漢族,1979年生,河南省鄧州人,陝西理工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於唐宋文學文獻研究,尤專注於韓愈研究。 方世舉(1675—1759),字扶南,晚號息翁,桐城人。中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牽連而遠戍,雍正元年(1723)放歸,寓居揚州。晚年酷嗜韓詩,為《韓詩編年箋注》12卷。乾隆初薦舉鴻博不就。著有《春及草堂詩集》4卷、《江關集》1卷。

圖書目錄

前言
凡例
舊唐書韓愈傳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一
芍藥歌
出門
北極一首贈李觀
落葉一首送陳羽
岐山下一首
謝自然詩
華山女
馬厭谷
苦寒歌
長安交遊者一首贈孟郊
孟生詩
利劍
重雲一首李觀疾贈之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
答孟郊
古風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
忽忽
汴州亂二首
贈河陽李大夫
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
贈張徐州莫辭酒
齪齪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
雉帶箭
嗟哉董生行
鳴雁
駑驥
贈族侄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歸彭城
……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二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三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四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五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六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七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八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九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十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十一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卷十二
附錄

作者簡介

丁俊麗,女,漢族,1979年生,河南省鄧州人,陝西理工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於唐宋文學文獻研究,尤專注於韓愈研究。 方世舉(1675—1759),字扶南,晚號息翁,桐城人。中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牽連而遠戍,雍正元年(1723)放歸,寓居揚州。晚年酷嗜韓詩,為《韓詩編年箋注》12卷。乾隆初薦舉鴻博不就。著有《春及草堂詩集》4卷、《江關集》1卷。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人。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有《韓昌黎集》。 郝潤華,女,漢族,1964年生,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西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的整理研究工作。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歷史文獻研究》輯刊編委、韓愈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四庫全書》研究會理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