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宗騋(1615~1659),字祖心,一字剩人,又號搕,韓日纘之子。少時聰穎,隨父居南京。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考取秀才。1636年(崇禎九年)其父日纘病逝,宗扶柩歸家,鬱鬱寡歡,刺出臂血書寫佛經。後在曹溪受道獨禪師戒剃度為僧,法名函可。師徒應博羅縣令邀請,住羅浮山,在錦屏峰下重建華首台寺。1644年(崇禎十七年),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函可偕弟子五人前往南京,並以印刷佛經為掩護,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函可目睹時局巨變,賦詩托憤,輯成《變紀》。又聞家鄉博羅被屠城,即返家。出城時,所輯《變紀》及福王給阮大鋮的信件被兵勇搜獲,即被加上“私自編史,詆毀朝廷”的罪名逮捕,遭受殘酷的迫害,成為清王朝入主中國後大興文字獄最早的受害人之一。1648年(順治五年),被遣戍盛京(今瀋陽)慈恩寺,後登千山入龍泉寺,居駐蹕寺。1657年(順治十四年),於金塔寺示偈而死。平生著述的《千山語錄》、《千山詩集》20卷及《補遺》1卷等9種著作,均被清廷列入《禁書總目》不準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