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主考

韓信主考

宋壬戌科,秦檜之子熹,侄昌時、昌齡,一榜登第。時人憤恨,追問今歲知貢舉為誰。一士答曰:“是韓信。”人爭辯其非。士笑曰:“若非韓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韓信主考》
  • 外文名稱:Han Xin Chief examiner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處:《雅謔》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浮白齋主人
原文翻譯,注釋,文學常識,科舉制度,早期制度,出處,翻譯句子,

原文翻譯

南宋壬戌年科舉考試秦檜的兒子秦熹,侄子秦昌時、秦昌齡,同榜考中。當時人們憤恨交加,追問那時的主持考試的是誰。一個讀書人說:“是韓信”人們互相爭辯是非。他笑著說:“如果不是韓信,怎么會只錄取三秦呢?”

注釋

(1)科:科舉考試。
(2)登第:考中。
(3)知貢舉:主持考試的人。
(4)韓信: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5)時:當時。
(6)歲:年。
(7)為:是。
(8)若:如果。
(9)非:胡說。

文學常識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古代讀書人,參加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歷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

早期制度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
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出處

選自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翻譯句子

1、秦檜之子熹,侄昌時、昌齡,一榜登第。
秦檜的兒子秦熹,侄子秦昌時、秦昌齡,同榜考中。
2、人爭辯其非。
人們爭相辯論說他講的不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