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宇宙觀

韋達宇宙觀

源遠流長的韋達文化起源於印度,但就象太陽選擇從東方升起,但並不意味著太陽只屬於東方。因此,韋達文化並不只屬於印度而是屬於全人類。 從有文字記載起,韋達文化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但印度人民相信韋達文化從不可記憶的年代起就在全宇宙傳播。 在中國,人們通過一些翻譯作品,如《偉大的巴拉達》-舊譯《摩訶婆羅多》,《羅摩的漫遊》-舊譯《羅摩衍那》等作品對韋達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韋達文化的精華卻一直被掩蓋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韋達宇宙觀
  • 韋達文化起源:印度
  • 歸屬:屬於全人類
  • 歷史:至少有5000年
概念介紹,背景介紹,宇宙概念,四個模型,粗看博伽瓦譚,關於描述,部分解釋,總結,

概念介紹

背景介紹

近30年來,在西方世界掀起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潮流,許多知識精英加入了這個潮流,因此我們也就有了通過英語了解韋達文化的機會。
科學探索:韋達經的宇宙觀
聖典博伽瓦譚的宇宙觀乍看起來好像是憑空虛構的,但本文將從四個方面來為您理清頭緒。
好奇的人類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這個宇宙以及人類的地位。今天,科學家們利用高性能的望遠鏡和複雜的計算機來闡示這個宇宙。而在以前的年代裡,人們是從傳統的經典里獲取信息的。比如,韋達文化的追隨者通過如《聖典博伽瓦譚》(宇宙古史博伽瓦達之部)的詩節來了解宇宙。而如今,《聖典博伽瓦譚》里有關宇宙的描寫經常讓學習韋達文獻的學生們感到困惑。這裡,Bhaktivedanta Instituie的科學家,Sadaput Dasa (Richard Thompson博士)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來理解《聖典博伽瓦譚》中關於宇宙的描述,這些描述也與我們的經驗以及現代科學發現相符合。

宇宙概念

《聖典博伽瓦譚》揭示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概念。初看起來,這個宇宙觀是違背常規的。但是通過細緻的研究,我們發現《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不僅描述了我們可以體驗到的宇宙,而且還提供了一個更大更完整的宇宙畫面。我將在之後做出解釋。《聖典博伽瓦譚》的表達方式與我們熟悉的現代方法非常不一樣。

四個模型

儘管《聖典博伽瓦譚》中的地球(圓盤狀的Bhu-mandala)可能看起來不是真實的,但細緻的研究表明《聖典博伽瓦譚》用Bhu-mandala至少展示了四個合理並且協調一致的模型。
(1)是地球的投影地圖
(2)是太陽繫結構圖
(3)是中亞與南亞的地形圖
(4)是半神人居住的天堂星宿的地圖
柴坦尼亞·瑪哈帕布說:“《聖典博伽瓦譚》中的每個詩節,甚至每個音節都有不同的含義。”(Caitany-caritamrita, Madhya 24.318)。這個斷言看起來是真實的,《聖典博伽瓦譚》關於宇宙的部分更是如此。通過參考現代天文學,我們可否對《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的含義做出一些說明或澄清呢?這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當一個結構通過一個合成的地圖來展示多個事情的時候,就一定會出現矛盾。但是如果我們理解其隱含的意義時,這就不成問題了。我們可以用中世紀的繪畫作品來做一個比較,這類作品在一幅作品中描述了多個故事。例如:Masaccio在其繪畫“The Tribute Money(圖一)”中,描繪了聖彼得在聖經故事裡的三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彼得從一條魚中取出一個硬幣,他與耶穌的交談,以及他把錢交給一位收稅官。嚴格地說,讓聖彼得同時做三件事是矛盾的,然而聖經故事中的上下文中關於每個事件的交待,使這幅畫合情合理。
這幅來自印度的繪畫也很類似:(圖二)展示了關於奎師那的一個故事中的三個部分。這裡有明顯的矛盾,比如同一個人物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點。但是一個了解故事發展脈絡的人不會覺得困惑。在《聖典博伽瓦譚》中也是如此,它使用一個模型展示了宇宙不同的特徵。

粗看博伽瓦譚

《聖典博伽瓦譚》第五篇講述了有無數宇宙存在。每個宇宙被物質元素構成的殼所包裹著,這些層層的殼就是物質世界與無限的靈性世界的分界。
這個被層層的殼所包裹的空間被稱為Brahmanda或是Brahma蛋(圖片3)。這裡面有一個地球圓盤或地球平面,被稱為Bhu-mandala。它把這個空間分成了上層和下層,上層是天堂般的高等星系,下層為充滿了水的低等星系。而Bhu-mandala又分為一系列的地貌,如島嶼(傳統上被稱為Dvipas),洲-Varsas,以及海洋在Bhu-mandala的中心是一個圓形的島.Jambudvipa,它分為九個洲。這九個洲中包括Bharata洲。從一個意義是講,Bharata洲代表印度,而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它代表有人類居住的所有地方。在Jambudvipa的中心矗立著Sumeru山,它代表了宇宙的垂直軸心,在它的頂上是宇宙的創造者Brahma的城市。

關於描述

對於每一個現代的、受過教育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就象科學幻想小說。但是不是呢?就讓我們通過四個方面來看一下《聖典博伽瓦譚》中關於Bhu-mandala的描述吧。
Bhu-mandala是地球的極投影圖
Bhu-mandala是一個平面天球圖,或是地球的極投影圖。我們先從這個解釋開始吧。這是《聖典博伽瓦譚》給出的第一個模型。立體投影法:這是一個古老的方法,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把一個球形上的表面地圖投射到一個平面上。於是我們用這個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一個平面上,得到一個平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叫做平面天球圖(圖五)。同樣,我們也可以把Bhu-mandala看成是一個星球的立體投影(圖六)。在印度有這樣的地球儀。在圖例中(圖七),在赤道與山脈弧之間的陸地是Bharata洲,與大印度區相對應。印度被充分地描繪出來了,但除了些相鄰地方的線索外,這個地球儀沒有繪出地球真實的地圖。它是用於天文學而非地理學。
儘管《聖典博伽瓦譚》沒有明確地指出地球是球形的,但它卻間接地說明這一點。比如,它指出夜晚和白天出現在一條直徑的兩端。同樣,日落與日出的地點正相對。因此,《聖典博伽瓦譚》並未提出地球是平的這個天真的觀點。
我們可以用Bhu-mandala與一種叫做星盤的天文儀器作一個比較,這種儀器在中世紀十分常用。在星盤上,一個偏心的圓代表了太陽的運行軌道――黃道。地球通過立體投影法在一個平面上被展示出來,這被稱為Mater。黃道軌道圓和主要的星球被展現在另一個平面上,這被稱為Rete。不同的星球的軌道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展示在不同的平面上,人們可以在從上往下看這個儀器時,看到這些星球軌道的投影。
《聖典博伽瓦譚》也用類似的方法,在與Bhu-mandala的平等面上呈現了太陽、月亮、行星、重要星球的一系列的軌道。
將Bhu-mandala視為極投影圖,這個例子表明了Bhu-mandala並沒有表示地球是平的。
Bhu-mandala 是太陽系的結構圖
有另一個方式來看Bhu-mandala,也同樣說明了它並非一個平面地球的模形。在關於Bhu-mandala的描寫中,有一些特徵說明它是一個太陽系的結構示意圖。在前一個部分,我解釋了Bhu-mandala是一個星座圖。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將它假想為一個完全的平面。這樣,看起來我們回到了天真的平面地球的概念,上面是天穹,下面是水下世界。
學者Giorgio de Santillana和Hertha yon Dechend 對神話和傳統進行了透徹的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所謂的平面地球並非我們腳下的地球,而是黃道的平面圖(太陽的運行軌道)。不久之後,根據他們的研究,原本的關於地球的宇宙觀顯然失傳了,於是在我們腳下的地球被當成了完全的平面。在印度的宇宙古史里,地球也被當成是完全的平面。但是《聖典博伽瓦譚》提供的細節說明它的宇宙論是更加複雜的。
《聖典博伽瓦譚》不僅使用了黃道的模型,而且展示了Bhu-mandala盤的一些細節與太陽系示意圖是相對應的(圖片8)。太陽系的示意圖幾乎是平的。太陽、月亮以及以前就為人所知的行星-水星到土星――所有的軌道幾乎都在黃道平面上。因此Bhu-mandala的確提到了什麼東西是平面的,但所指的決非地球。
在《聖典博伽瓦譚》關於宇宙的描述中有一個顯著的特徵與尺寸有關。如果我們拿Bhu-mandala與地球,以及直到土星的太陽系,和銀河系作一個比較,我們會發現Bhu-mandalar的尺寸非常接近太陽系,而與地球或銀河系的尺寸極為不同。
此外,Bhu-mandala的結構與太陽系的結構圖相符合(圖片9)。如果我們用Bhu-mandala的圓環與水星、金星(圖片10)、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位置作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相同的軌道,這更為Bhu-mandala是有意設計成的太陽繫結構圖這一假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就在不久之前,天文學家們曾普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陽的距離。尤其是最偉大的古典天文學家Claudius Ptolemy,嚴重地低估了地球至太陽的距離以及太陽系的尺寸。而《聖典博伽瓦譚》提供的數據與現代有關太陽運行軌道以及太陽系的數據大體上是互相符合的,這是不同凡響的。[See BTG, Nov./Dec. 1997.]
Jambudvipa是中亞和南亞的地形圖
Jambudvipa位於Bhu-mandala的中心,可被理解為中亞南亞的地形圖。這是有關Bhu-mandala四個解釋中的第三個解釋。在平面天球圖的解釋中,Jambudvipa代表了地球的北半球。但是Jambudvipa的地貌特徵與地球北半球並不符合。然而,它們與地球的一部分相符合。
六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的山脈把Jambudvipa分成了九個區域,或稱為Varsas(圖片11)。最南的區域被稱為Bharata-varsa。通過仔細的研究我們發現,這個地圖與印度和南亞及中亞地區相對應。首先,《聖典博伽瓦譚》在印度指出了許多河流,這是我們得出這個結論的第一步。因此Bharata-varsa代表印度。同樣在印度也有許多山脈在《聖典博伽瓦譚》被指出來。《聖典博伽瓦譚》特別把喜馬拉雅山放到了Bharata-varsa的北面(圖片11)。
經過對宇宙古史的仔細研究發現,在Jambudvipa中的其它山脈是與印度北部區域的山脈相對應的。儘管這個區域包括了一些現在世界上最荒涼、最多山的國家,然而這些國家在古代卻是很重要的,比如“絲綢之路”就經過這個區域。帕米爾山脈可視為Meru山,而Jambudvipa的中間的方形區域則是Ilavrita-varsa。(請注意在這個解釋中,Meru山不被認為是極軸心)。
其它的宇宙古史也給出更多的地理細節,同樣支持這個解釋。
Bhu-mandala是半神人的國度
我們也可以把Bhu-mandala解釋為半神人(Devas)國度的地圖。《聖典博伽瓦譚》描述說,除了Bharata-varsa之外,其它地域都是天堂般的國度,在那裡人們可以沒有痛苦地活上一萬年。這是Jambudvipa一個奇怪的特徵。這讓一些學者認為當時印度人把鄰國想像成了天堂般的國度。但是《聖典博伽瓦譚》同時也提到了印度周邊的民族,如匈奴人、希臘人、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他們幾乎不可能被認為是生活中天堂中的。另一個觀點是:Bharata-varsa包括了整個地球,而其它八個Varsas代表了地球外的宇宙空間。這種看法在印度是普遍的。

部分解釋

但對於有關Jambudvipa天堂特徵最簡單的解釋是:Bhu-mandala也被用於展示半神人的國度。就象我們之前談論的三個解釋一樣,這個結論也是基於《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中的一些互相一致的要點。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在Jambudvipa中關於山脈和地域大小的數據是多么的巨大。比如,印度從北到南的距離為72,000英里(9,000Yojanas),幾乎是地球周長的三倍。同樣,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是80,000英里。
在古代,印度人經常從印度的一端到另一端步行朝聖,因此他們知道印度有多大。那為什麼《聖典博伽瓦譚》還要給出這個不真實的距離呢?對此的回答是,Jambudvipa同時也展示了天堂星宿,而在天堂星宿所有東西的尺寸都是超過地球人類的標準的。《聖典博伽瓦譚》描述說,半神人和在這些星宿里生活的神聖居民都比地球人類要高大。圖片12說明了主Siva身材與歐洲的對比,這是根據《聖典博伽瓦譚》的一個詩節繪製的。
為什麼《聖典博伽瓦譚》要把Jambudvipa描寫為即是地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天堂星宿一部分呢。這是因為這二者之間有聯繫。讓我們想一想平行世界的概念。通過神通-Siddhis,一個人可以抄近道穿越時空。《聖典博伽瓦譚》里的一個故事說明這一點。一位叫Citralekha的女玄密師綁架了Aniruddha ,並把他從他在Dvarak的床上神奇地送到了一個遙遠的城市(圖片13)。除了在普通空間內移動外,一個玄秘師還可以讓人在以太中旅行,或是進入不同的時空中去。關於平行時空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主奎師那的超然居所-溫達文(Vrndavana),據說這個地方永無限制的擴展,它同時存在於有限的時空中,就是印度的溫達文。
梵文文獻有很多有關平行世界的記載。比如,《偉大的巴拉達》記載了一位天蛇(Naga)公主Ulupi如何綁架正在恆河沐浴的Arjuna的故事(圖片14)。並不象我們預料一樣,Ulupi並沒有把Arjuna拉到河底,而是把他帶到了天蛇的王國(那裡的居民長得象蛇),而這個王國處於另一個時空。神秘旅行解釋了半神人的世界是如何與我們這個世界相連線的。特別是它解釋了半神人的國度Jambudvipa是如何與作為地球或地球部分的Jambudvipa相連線的。根據宇宙古史關於玄秘力量的理解,這個雙重意義的模型是可以理解的。

總結

《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中的垂直維度
幾個世紀以來,對於大多數觀察者來說,《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一直是不能理解的。這使許多人乾脆拒絕這個宇宙觀,或是不假思索地直接接受這個宇宙觀。如果我們直接接受它,那么《聖典博伽瓦譚》宇宙觀不僅與現代天文學發現相違背,而更重要的是,《聖典博伽瓦譚》自身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或是與常識不符之處。這正是我們要指出的思想體系。這些矛盾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將多個合理解釋一起通過同一個組織要素來向我們展示出不同的意義。
我已向大家展示的這四個解釋,其中每一個都值得我們認真地接受。因為每一條解釋都得到了經典中多條詩節的支持,這些詩節是協調一致的,並且與現代天文學的發現相符合。我採用了上下文相關或是多重研究方法,也就是說一個相同的主題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義。這個方法允許最多的信息可以儲存在一個圖片或一篇文章內,這減少了畫家和作家的工作量。同時,這意味著這個工作不可能直接地一對一地與現實相對應,並且它要求看畫的人或讀者能理解不同的有關內容。當有關內容年久失傳後,人們就會很難理解了。
從終極的角度來說,《聖典博伽瓦譚》深信真理是avak-manasam,意為“無法用物質的心意理解和物質的語言描述”。因此《聖典博伽瓦譚》使用了上下文相關法來呈現宇宙論是恰當的。這也暗示了直接地、一對一地描述真理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儘可能多地把各種意義放到一個有必要的但不完全的宇宙模型內。《聖典博伽瓦譚》的宇宙觀是一個複雜的思想體系,它有多層的含義,包括物理學的,也包括形上學的。它將對宇宙實用的理解與靈性概念結合起來,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宇宙與真理的畫面。
備註:Sadaput Dasa (Richard L. Thompson)在Cornell University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他寫了一些書,《Mysteries of the Sacred Universe 》是其最新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