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ān shí
解釋:①指做事得到神助。②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鞭石
- 拼音:biān shí
- 出自:《三齊略記》
- 意思:①指做事得到神助
基本信息,解釋①,典源,釋義,同源典故,示例,解釋②,典故,示例,
基本信息
拼音:biān shí
解釋:①指做事得到神助。②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解釋①
典源
晉·伏琛《三齊略記》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據《五朝小說大觀》本)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齊略》:「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看日出處。有神人驅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猶赤色。」
釋義
“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 後遂用“鞭石”喻造橋有如神助,指做事得到神助。
同源典故
東海橋 石橋 石橋東望 祖龍不成橋 祖龍鞭 秦帝橋 秦橋 秦王構石 秦王樹石橋 秦王鞭 秦皇架石橋 鞭山驅石 鞭橋 鞭血
示例
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會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劉長卿 |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
周匡物 | 應舉題錢塘公館 |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
唐彥謙 | 鹹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追敘風概因成二十韻 | 北軍那奪印,東海漫難橋。 |
徐凝 | 寄海嶠丈人 | 自言來此雲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
徐釣者 | 自吟 | 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
李嶠 | 橋 | 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
李昌符 | 送人入新羅使 | 愁約三年外,相迎上石橋。 |
李白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
顧況 | 送從兄使新羅 |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
解釋②
典故
相傳難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示例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
唐 杜甫《雷》詩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