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鎮

鞍子鎮

鞍子鎮,隸屬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南部,東鄰梅子埡鎮,南連酉陽縣,西接善感鄉,北接鹿角鎮諸佛鄉,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40千米,區域總面積126.04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鞍子鎮境域屬梅梓鄉;2011年11月,由鞍子鄉改為鞍子鎮。截至2018年末,鞍子鎮戶籍人口為17129人。截至2020年6月,鞍子鎮下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鞍子頭。

鞍子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肉牛、家禽為主;工業以個體加工業為主。2018年,鞍子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子鎮
  • 行政區劃代碼:500243212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南部
  • 面積:126.04 km
  • 下轄地區:2個社區、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鞍子頭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9634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渝H
  • 人口:17129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風景名勝,

建置沿革

鞍子鎮因轄區地形似馬鞍而得名。
清朝時期,置梅梓鄉。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從梅梓鄉分離出來,先後更名為石鞍鄉、永安鄉。
1953年11月,由永安鄉析置新安鄉。
1956年1月,新安鄉更名新化鄉。
1958年9月,永安鄉改永安公社。
1981年6月,永安公社更名鞍子公社。
1984年1月,鞍子公社改為鞍子鄉。
2001年8月,新化鄉併入鞍子鄉。
2011年11月,鞍子鄉撤鄉設鎮,改為鞍子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鞍子鎮下轄鞍子、大池2個社區,馮家、何家、紅星、金山、乾田、新式、大林7個行政村;下設19個居民小組、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鞍子鎮下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鞍子社區、大池社區、大林村、馮家村、羅家坨村、何家村、金山村、乾田村、紅星村,鎮人民政府駐鞍子頭。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鞍子鎮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南部,東鄰梅子埡鎮,南連酉陽縣,西接善感鄉,北接鹿角鎮諸佛鄉,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40千米,區域總面積126.04平方千米。
鞍子鎮

地形地貌

鞍子鎮地處諸佛江支流跳墩河左(西)岸中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屬岩沉喀地形,以石灰岩為主;境內最高點位於西部磨岩村北部之硝洞,海拔1128.1米;境內最低點位於北部石柱壩北跳墩河出境處,海拔520米。

氣候

鞍子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2℃,1月平均氣溫4.7℃,極端最低氣溫2.1℃,7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高氣溫37.3℃,無霜期年平均28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2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水文

鞍子鎮境內河道屬諸佛江支流,有跳蹬河、騾馬河、竹溪河、紅星河(何家壩河)、金山河(橋上)5條溪流。

自然災害

鞍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雪災、寒潮、伏旱和洪澇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8日,持續時間10天,涉及境內何家村,受災面積達500畝。

自然資源

鞍子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螢石礦、重晶石礦、方解石礦3種。

人口

2011年,鞍子鎮總人口1718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06人,城鎮化率53.0%;總人口中,男性8765人,占51.0%;女性8415人,占49.0%;14歲以下4295人,占25%;15—64歲10308人,占60%;65歲以上2577人,占15%;以苗族為主,達13354人,占77.7%;有漢族3175人,占18.5%;土家族651人,占3.8%。2011年,鞍子鎮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7.4人。
2017年末,鞍子鎮常住人口為9931人。
截至2018年末,鞍子鎮戶籍人口為171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鞍子鎮財政總收入786萬元,比2010年增長0.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人均財政收入457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鞍子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212元。
2018年,鞍子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11年,鞍子鎮有耕地面積2.5萬畝,人均1.5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9萬畝,林地面積8.7萬畝;建有優質水稻生產基地。2011年,鞍子鎮農業總產值達到862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農業增加值1700萬元。鞍子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鞍子鎮生產糧食7468噸,人均455千克,其中水稻3751噸,玉米2030噸。鞍子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蠶桑、油桐、茶樹、烤菸。2011年,鞍子鎮豆類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27噸;花生種植面積0.7萬畝,產863噸;薯類種植面積0.5萬畝,產1080噸;蔬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1043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土豆。鞍子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肉牛、家禽為主。2011年,鞍子鎮生豬飼養量30121頭,年末存欄10338頭;羊飼養量3210隻,年末存欄1890隻;牛飼養量2710頭,年末存欄1626頭;家禽飼養量2.3萬羽,上市家禽1.2萬羽。2011年,鞍子鎮生產肉類1326噸,其中豬肉1054噸,牛肉231噸,羊肉31.5噸;畜牧業總產值3605萬元。鞍子鎮漁業以池塘養殖為主。2011年,鞍子鎮魚塘養殖面積1.1公頃,產量11噸,漁業總產值40萬元。

工業

鞍子鎮工業以個體加工業為主。2011年,鞍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工業增加值2萬元。

商貿

2011年末,鞍子鎮有商業網點286個,職工502人。2011年,鞍子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2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2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

金融

2011年末,鞍子鎮有1家銀行設立了街道辦事處;存款餘額為8851萬元,比2010年增長17.5%,人均儲蓄5151元;各項貸款餘額3795萬元,比2010年增長8.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鞍子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34人,專任教師8人;國小4所,在校生1750人,專任教師12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心校1所,在校生985人,專任教師3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鞍子鎮主要學校有鞍子中學。2011年,鞍子鎮教育經費達4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鞍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43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藏書8200冊。鞍子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嬌阿依藝術團”、“踩花山舞蹈隊”和腰鼓隊;舉辦的文化節“嬌阿依賽歌會”、“稻花香里說豐年·金秋文化旅遊季”等。2011年末,鞍子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3次,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4.6%。2011年末,鞍子鎮有廣播喇叭72隻,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100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225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鞍子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9個;病床1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04張,固定資產總值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35人。2011年,鞍子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150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605人次。2011年,鞍子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236人,參合率92%。

社會保障

2011年,鞍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0戶,人數22人,支出0.9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454元,比2010年增長5%;城市醫療救助1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21人次,共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5%;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4人次,支出4.7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2戶,人數524人,支出4.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月人均868元,比2010年增長6.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3人,支出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9人,支出2.7萬元,比2010年增長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94人次,共支出0.2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臨時救濟4人次,支出1.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7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9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交通

鞍子鎮有S209省道過境,境內長25千米。2011年末,鞍子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7條,總長150千米。

風景名勝

鞍子鎮境內主要景點有鞍子吊腳樓、大池石林、石磨風光、加山湖色、神皇泉水、田世豐墓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