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苗歌“鞍子苗歌”是重慶市東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鄉一帶的苗族民歌。其內容十分豐富,可按類別、表現形式、歌詞結構分成很多種類,傳唱至今並得到傳承創新。
“鞍子苗歌”於2007年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子苗歌
- 性質:苗族民歌
- 流傳地區:重慶市東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鄉一帶
- 主要榮譽:2007年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族苗歌,文化特徵,文化傳承,所獲榮譽,價值意義,
苗族苗歌
其地處渝黔湘鄂邊特殊的“文化媾融區”,使“鞍子苗歌”形成了既根植於我國西南苗歌特製基因,又涵化整合了土家族等民族及巴、黔、楚、蜀多地域民歌音調元素的特型歌腔。在旋律、音階調式等一系列顯示色彩上,突顯了嬌艷而不失恢弘的特徵。其歌裁月鏤雲飛珠流韻,使人悅耳醉心。
與歌齊名的彭水民族服飾,五彩繽紛璀璨奪目。在生活基礎上藝術化的苗族土家族服飾,適應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已廣泛運用於各社會群體及社會活動,伴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帶來的極佳機遇,擬對美輪美奐的彭水民族服飾擴大產業開發。
文化特徵
按類別分,有勞動歌(如打鬧歌、採茶歌、刺繡歌等)、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歷史歌、兒歌、雜歌;按表現形式分,有獨唱、合唱、對唱、一領眾唱(打音)、多領眾唱、齊唱等;按歌詞結構分,有五言、七言句、十字句和長短句;按唱腔分,主要有高腔、平腔、混腔三大類;按曲式分,有號子、小調、連句、盤歌等。
文化傳承
2023年7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鞍子鎮“鞍子苗歌”傳習所響起歌聲,成員們利用暑假時間跟著苗歌傳承人學唱民歌“嬌阿依”。
所獲榮譽
“鞍子苗歌”參與過“第十屆中國重慶三峽國際旅遊節”等多次大型文藝表演。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鞍子苗歌《嬌阿依》作為重慶市的重點節目參演。重慶市整台節目以“嬌阿依”作總冠名並獲金獎。“鞍子苗歌”已成為重慶市民族文化重要品牌之一。2007年已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獨特優美的鞍子苗歌,不僅奠定了它在文化比較學、音樂形態學及民族音樂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取樣與存史的標本價值。更是展示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拓展文化產業的極好項目。並在“阿依河”風景區組團演出,藝經聯袂,效益特佳,好評如潮。
價值意義
鞍子苗歌既保持了苗歌的固有特質,而在音調結構、旋律、節拍節奏、音域音型、音階調式等一系列顯示色彩上,又融入了相鄰民族的民歌元素,形成了音樂色彩混合駁雜的,與異地苗歌有別的特徵。這使鞍子苗歌旋律十分獨特優美,奠定了它在文化比較學、音樂形態學及民族音樂史研究中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取樣與存史的標本價值,是弘揚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新音樂創作的極好素材,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