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1927年11月創刊於成都,屬於軍政類刊物,旬刊。該刊由國民革命軍廿四軍軍事政治學校軍士教導隊政治訓練部發行,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9年8月出版的第二十九期。根據該期所載的《卷頭語》可知,該刊出版第二十八期後曾因川戰爆發、軍餉緊張等原因休刊四月,於8月出版第二十九期後,由十六開改為三十二開,並在內容方面從原先的以宣傳訓練軍隊為主轉向關於革命理論及建設方案研究,但館藏資源僅至該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命軍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7年
- 出版周期:旬刊
《革命軍》1927年11月創刊於成都,屬於軍政類刊物,旬刊。該刊由國民革命軍廿四軍軍事政治學校軍士教導隊政治訓練部發行,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9年8月出版的第二十九期。根據該期所載的《卷頭語》可知,該刊出版第二十八期後曾因川戰爆發、軍餉緊張等原因休刊四月,於8月出版第二十九期後,由十六開改為三十二開,並在內容方面從原先的以宣傳訓練軍隊為主轉向關於革命理論及建設方案研究,但館藏資源僅至該期。
革命軍,日本漫畫《航海王》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組織。由蒙奇·D·龍領導的反政府組織,目的是推翻支配著世界政府的天龍人的不平等統治。前身為自勇軍,於22年前轉為革命軍,原本的根據地在偉大航路的白土之島“巴爾迪哥”,後被黑鬍子海...
《革命軍》是近代四川革命家鄒容撰政書。一冊。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5月上海大同書局刊行。一冊。二萬餘字,共分七章。內容簡介 鄒容(1885-1905年),原名紹陶,字蔚丹,四川巴縣人。上海的革命刊物《蘇報》,刊登了鄒容寫的《〈...
鄒容的《革命軍》,全書共二萬字,分七章。書中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思想為理論依據,闡述了反對封建專制、進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自由平等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此書在當時發行甚廣,影響極大。這篇緒論主要...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組建於1927年,原轄3個團5000餘人,後增至4個團。參與秋收起義,後縮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該部隊的組建是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從此,十七路軍由愛國武裝發展成為人民革命武裝。軍隊簡介 十七路軍是由楊虎城組建的,楊虎城從殺富濟貧起家開始拉桿子,拉起了一支部隊。參與過驅逐陸建章戰役。陳樹藩督陝時楊部被收編為陝軍一個營。後參加靖國軍,任支隊司令。在閻、...
革命軍,日本漫畫《斬!赤紅之瞳》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反帝國組織。與帝國對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使是擁有千年歷史的帝國也難逃大廈將傾的宿命。帝國末年,長期處於高壓政策下的民眾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紛紛組織義軍反抗帝國...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吳光浩任軍長,戴克敏任黨代表,汪奠川任參謀長。形成過程 1927年11月13日,中國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八七” 會議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
國民革命軍第1軍,源於黃埔軍校的教導團(1928年整編後有一部分改編為第9師),是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部隊。軍隊建設 1925年6月平定楊希閔和劉震寰以後,廣州革命空氣濃厚,軍隊設政治機關和開展政治工作得到了認可。國民黨中央決定在...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革命軍,網遊《地下城與勇士》中的組織。同帝國一樣,革命軍亦是今後故事的一線,雖然實力比較微弱,夢想著總有一日,會是滅掉帝國獨立之日,在與帝國的對抗下沒落的赫頓瑪爾,斯卡迪女王擔任首領。與之對立的帝國是德洛斯帝國。首領 斯...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1927年1月組建,以駐湖北羅田的原淮上軍、國民二軍第十五混成旅袁家聲部4000多人為基本力量,編為一個師和一個獨立旅,軍長柏文蔚,黨代表常恆芳,軍部駐湖北武穴。同年春,第三十三軍挺進皖西。三·二三事件發生...
國民革命軍第71軍,1937年9月12日,中央軍在上海編成第71軍,下轄第87師。隸屬第3戰區第9集團軍,並指揮第46、第67師參加淞滬會戰。首任軍長王敬久。軍隊沿革 1937年9月12日,在上海編成第71軍,下轄第87師。隸屬第3戰區第9...
《革命軍》1927年11月創刊於成都,屬於軍政類刊物,旬刊。該刊由國民革命軍廿四軍軍事政治學校軍士教導隊政治訓練部發行,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9年8月出版的第二十九期。根據該期所載的《卷頭語》可知,該刊出版...
第18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最大的派系集團之一,是陳誠軍事集團的起家部隊和核心部隊。它的前身是國民黨軍第11師和第14師。 第11師於1928年8月1日組建,其前身是北伐戰爭初期投靠國民革命軍的北洋軍直系閩軍曹萬順部編成的第17軍與南京...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它在大革命到解放戰爭期間多次改編、重組,其源頭有東北義勇軍、收編偽軍等。歷史沿革 大革命到抗戰時期 國民大革命末期,南京政府曾任命鈕永建為新編第七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未成立。新編第...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在歷史上有3個:第一個是1930年地方軍閥薛傳峰部曾在山東短暫編為新編第六軍,旋即取消。第二個是1939年6月以湘西地方武裝組成的新編第六軍,由薛岳擔任軍長,5個月後取消番號。第三個是1944年5月,國民政府為...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25軍 黔軍,該軍前身是黔軍一部。鄂軍,該軍前身是湖北第2混成旅夏斗寅部。中央軍,該軍前身是中央軍第52師和第190師。歷史簡介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第1個第八十六軍 抗日戰爭時期,第九戰區和第五戰區於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聯合組織了武漢會戰,為了這次會戰,於7月初共編成4個兵團,八十六軍隸屬於...
1927年2月2日,湘軍唐生智部第8軍所屬第2師在湖北擴編為第35軍,下轄第1、第2、第3師,軍長何鍵;另一支為1931年1月晉綏軍一部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7軍,6月17日依國民革命軍的番號順序改稱第35軍,下轄第72、第73師,...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軍,是指從北洋軍閥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的9個番號為第27軍的軍隊。分別是皖軍第3混成旅組成的第27軍,西北軍王鴻恩部,新編第10軍改稱的第27軍,原直魯聯軍...
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蔣介石改編何應欽所率之國民革命軍第一路軍為第一集團軍,自兼總司令,下轄三個縱隊,由劉峙、陳調元、...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八軍,中央軍(1949.1—1949.12)1949年1月,在湖北武昌編組國民革命軍第118軍,轄第54、第217、第298師。2月,第217師改隸第122軍。4月,該軍開赴鄂西巴東,隸屬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鄂西綏靖司令部。7月下旬,移...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包括滇軍龍雲部、直系吳佩孚部、陝西地方部隊等3個不同階段的沿革史。滇軍龍雲部 滇軍龍雲部(1927.6—1931.4): 1927年6月14日,國民政府任命龍云為第38軍軍長。同日,胡若愚、張汝驥囚禁龍雲,盧漢、孟坤在...
1. 為先進的、革命的階級或集團服務的軍隊。 魯迅 《而已集·文藝和革命》:“外國是革命軍興以前,就有被迫出國的 盧梭 ,流放極邊的 珂羅連珂 。”2. 特指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國民革命軍隊。 清 鄒容 《獄中答西狩》詩...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中華民國在軍政時期新建立國民革命軍中的一支軍隊,前身為廣東軍隊建國粵軍第一師。“第四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始創部隊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曾在湖南及江西分別大敗吳佩孚及孫傳芳,奠定北伐的成功,因而贏得“鐵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毛澤東、朱德於1928年4月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後,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25日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成立的第一支“紅四軍”,也是第一支打出“紅軍”旗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