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真史(全三冊)》是2011年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亞伯。
基本介紹
- 作者:曹亞伯
- ISBN:9787510704819
- 頁數:848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1
- 副標題:辛亥風雲現場實錄
- 叢書: 民國原典三書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革命真史:辛亥風雲現場實錄》曹亞伯著(張鳴、孫中山、李敖推薦史詩巨著.被禁80年,首次簡體出版.還原辛亥革命真相的第一讀本)(全三冊)
①【張鳴 孫中山 李敖 鄭逸梅 聯袂推薦】《辛亥:搖晃的中國》作者張鳴作序。
②【風雲現場實錄】還原辛亥革命的第一讀本;革命元老的第一手記錄,孫中山力贊客觀公允。
③【被禁80年,首次簡體出版】一出版即被國民黨當權派查禁,流傳甚少。
書中的記述從武昌起義前的革命準備活動開始,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為止,詳實記錄了日知會的活動記錄、清吏捕殺黨人的口供、革命者獄中日記、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革命黨人在海內外各地的革命活動和同盟會的歷史等等。
曹亞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第一個簽字入盟者,親曆日知會、同盟會組織的許多革命活動,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曹亞伯與各地主要革命領導者多有深交,掌握的史料極為豐富,所以他所著的《革命真史》對辛亥革命前後的各種史事皆能據實記載。作為一部史詩般的辛亥革命史籍,《革命真史》對於想要了解辛亥革命史事的讀者來說,乃是必備的工具之書。
《革命真史》出版後不久,即被國民黨當權派嚴厲查禁。汪精衛、胡漢民等以“突出日知會功績,批評起義人員過於露骨,記載失實,譏評總理”等為由,由行政院通知中華書局,禁止發行,並將已發行的書籍及紙型圖版予以銷毀。此後,除了學術界的少量私下流傳之外,市面上再難見到此書之蹤跡,殊為可惜,因此本社特別精校原書和各種史料,加上現代標點符號,將《革命真史》以中文簡體字重新出版,以饋讀者。
亞伯為我至交,生平不作謊言,彼所撰之《革命真史》,所有資料,均由當日首義之主要軍政人員及中下級幹部所給予,蓋彼等皆亞伯之知交或門人,亞伯窮數月之精力及奔走,始由各人之日記或經歷中得來,事實詳實,較之個人撰述更為可靠,汝等不必質疑。
——孫中山
他是一個革命的參加者,也是一個革命的觀察者。革命後不久,他就退出了權力漩渦,變成了一個革命史的整理者和書寫者。革命史的書寫,對於他而言,既有人事上的間隔,也有時間的間隔。所以,他的書寫,價值很高。我在寫《辛亥:搖晃的中國》這本小書的時候,在革命的兩湖部分,參考了他很多東西。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國民黨分子大為嫉妒,便聯名呈請黨部禁止發行。於是黨部雷厲風行,令中華書局把所有成書,不論精裝平裝一律繳出,不得隱藏,且當場用截刀攔腰截毀。(《革命真史》)是值得重視的歷史文獻。希望有關方面把這書翻印出來,否則任它湮沒,那是很可惜的。
——文史掌故大家 鄭逸梅
我在省立台中圖書館用功看課外書,看到一部曹亞伯的《革命真史》,大為驚訝。曹亞伯是辛亥革命先驅,資助過孫中山,有大功於建立民國。不料革命成功民國成立後,他不但被出了局,抓起來,並且國民黨政府還查禁了他寫的《革命真史》,不準上市。
——台灣作家 李敖
作者介紹
曹亞伯,原名茂瑞,字慶雲,年輕時曾信奉基督教,禮名亞伯,湖北興國州永城裡柯海村人,辛亥革命先驅、元老。曹亞伯親歷諸多革命事件,參與籌備同盟會,為第一個簽名入盟者,同盟會成立後,任評議部議員,二次革命中,在武昌密謀起兵討袁,失敗後走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後脫離政界隱居。1926年,國民革命軍入江蘇,曹起而回響。革命軍東路前敵總指揮白崇禧以“投機”、“搗亂”為辭,將其軟禁於上海龍華,經報總司令部方獲釋。曹經此刺激,感懷國人“數典忘祖”之嘆,乃發憤收集當年各種革命文書、實錄等史料,撰成《革命真史》一書。
作品有《革命真史》、《大冶之鐵礦》、《旅歐記》等。
作品目錄
上冊(前編)
代序:寫在前面的話(張鳴) / 1
自序 / 5
第一章 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 / 1
第二章 武昌日知會之運動 / 14
第三章 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 / 17
第四章 陳天華投海 / 25
第五章 孫文革命之追記 / 80
第六章 歐洲學生之革命潮 / 104
第七章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 / 106
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記 / 132
第九章 被難各人略述 / 149
第十章 禹之謨之死難 / 162
第十一章 徐錫麟刺恩銘 / 174
第十二章 各地紛起革命軍 / 188
代序:寫在前面的話(張鳴) / 1
自序 / 5
第一章 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 / 1
第二章 武昌日知會之運動 / 14
第三章 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 / 17
第四章 陳天華投海 / 25
第五章 孫文革命之追記 / 80
第六章 歐洲學生之革命潮 / 104
第七章 武昌日知會之破案 / 106
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記 / 132
第九章 被難各人略述 / 149
第十章 禹之謨之死難 / 162
第十一章 徐錫麟刺恩銘 / 174
第十二章 各地紛起革命軍 /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