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倒錯”現象,中醫學術語。一般發生於周圍性面癱後期,部分患者由於病程遷延不愈者,出現患側面肌跳動,自覺發緊,或癱瘓肌痙攣,口角歪向病側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癱倒錯
- 外文名:Perversion of facial paralysis
- 相關詞:面神經麻痹併發症
機制,辨別,病機,治療,
機制
當一側的面神經麻痹後,其局部的口輪匝肌張力降低,而健側的口輪匝肌張力相對增高,因此,口角被拉向健側,從而形成了口角歪斜向健側的首發症狀。 中醫學認為,面癱“倒錯”主要是由於周圍性面癱初起發病過重、或失治誤治,使病程久延,氣血虧損,面部筋脈失於濡養,造成患側面肌由弛緩不收轉為板滯攣縮,致使患側口輪匝肌張力偏低變為張力過高,將原本歪向健側的口角又牽扯到了患側而成。
西方醫學對此現象的形成機理尚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可能與患側面部表情肌發生部分纖維化,或神經再生後肌肉張力過高所致。 由此可見,面癱的口角“倒錯”現象的形成,主要是患側的面肌板滯、攣縮—— 表情肌部分纖維化、肌肉張力過高,致使原本低張力的患側口輪匝肌轉變為高張力,這樣就使靜態觀下原本歪向健側的口角又牽扯回到患側。
辨別
臨床可以從以下幾點辨別面癱“倒錯”現象,其一,在面癱“倒錯”時,在靜態觀下,口角及人中溝歪向患側,且患側口角多有下垂;;在動態觀下,如令患者做示齒運動時,口角仍然會明顯地歪向到健側,而且患側的上下牙齒外露的數目也會明顯少於健側。 其二,在出現面肌“倒錯”現象的同時,多伴有患側眼裂縮小、鼻唇溝過深、面肌板滯等。其三,在出現面癱“倒錯”現象時,還會伴有聯帶運動的出現,即閉患側眼時會同時出現患側口角的不自主的抽動;在示齒時,患側的眼瞼會不自主閉合等。其四,這類“倒錯”現象一旦出現,其患病過程大多已超過6個月以上。倘若具備上述第一點條件,臨床就可以初步確定為面癱“倒錯” ;若具備上述第一點,並同時具備第二點或第三點的其中一點,就可以確診為面癱“倒錯”。
病機
中醫辨證,此屬久病,絡脈空虛,經氣痹阻,而又風寒之邪侵犯所致的少陽、陽明經筋縱緩不收。
治療
治療上當以養肝柔筋,益氣活血。湯方可予以一貫煎加赤芍、紅花、雞血藤、伸筋草或益氣活絡飲(黃芪20g、當歸、菊花、防風、羌活、炒白朮、生地、金銀花、絲瓜絡、白芍、茯苓各10g、全蠍3g)等。
針刺則取患側陽白、攢竹、絲竹空、太陽、四白、迎香、下關、顴髎、健側地倉頰車遠部取牽正、翳風、合谷。太沖穴以及背部膈腧、四花穴等,同時,用足三里、三陰交生血養肝,陽陵泉柔筋。局部於口腔內,患側頰黏膜以鈹針割治。
亦可行推拿手法、刺絡放血、拔罐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