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天水樹蛙

面天水樹蛙

面天原指樹蛙屬樹蛙科原指樹蛙屬動物,體型較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尖,鼻孔呈縱置橢圓形,且接近吻端,頰部向外傾斜,前臂短粗,雄蛙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雌蛙的卻超過體長之半,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或眼前方,體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黃褐色或深褐色,腹面灰褐色或褐色具深黑褐色雲斑,並散布以黑點。面天原指樹蛙常見於海拔50-2000m丘陵或山區的林緣或灌叢地帶,繁殖季節為3月-9月。面天原指樹蛙主要分布於台灣全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面天原指樹蛙
  • 拉丁學名:Kurixalus idiootocus
  • 別稱:面天跳樹蛙、面天小樹蛙和面天水樹蛙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兩棲綱 Amphibia
  • :無尾目 Anura
  •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 :原指樹蛙屬 Kurixalus
  • :面天原指樹蛙 Kurixalus idiootocus
  • 分布區域:台灣全島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26—31mm,雌蛙體長29-41mm,體型較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尖,突出於下唇,吻棱不明顯。鼻孔呈縱置橢圓形,且接近吻端,頰部向外傾斜,頰面略向內凹陷,眼間距幾乎等於或大於上眼瞼寬。鼓膜明顯,呈圓形或卵圓形,其直徑小於眼徑之半。顳褶明顯,斜達前肢基部,舌大,呈梨形,後端缺刻深,犁骨齒列短,斜置,具單咽下外聲囊,2個聲囊孔呈長裂形,無背側褶。前臂短粗,雄蛙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雌蛙的卻超過體長之半。指關節下瘤發達,具指基下瘤,內掌突呈橢圓形,外掌突較小或不明顯。雄蛙第一、二指有婚墊。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或眼前方,左、右跟部重疊,脛長小於或略大於體長之半,脛略長於足;指端腹面均具吸盤及環形邊緣溝,第三指吸盤與鼓膜等大,第一指吸盤最小;趾端與指端同,但吸盤均較第三指吸盤小。第一指內側和第五指外側無緣膜,指式:3>4>2>1;第一趾最短,第四趾最長,第五趾長於第三趾,指間具蹼跡;趾間具2/3蹼或近全蹼,外側蹠間蹼不發達。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大,呈橢圓形,無外蹠突。頭體及四肢背面均有疣粒,前後肢外緣均有一排白色疣。脛跗關節處有一白色錐狀疣。腹部及四肢腹面具顆粒疣。體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黃褐色或深褐色,兩眼之間有一倒置三角形深色斑,其後有“X”或“H”形斑紋;前後肢背面多有橫紋;腹面灰褐色或褐色具深黑褐色雲斑,並散布以黑點。卵徑2mm左右,動物極灰褐色,植物極灰黃色。
蝌蚪:第34—37期蝌蚪頭體長8—9mm,呈卵圓形,背腹略扁.尾肌較弱,尾鰭較薄,尾末端鈍圓。頭體背面呈黃褐色;尾鰭半透明,有的個體上尾鰭有淺褐色斑點。口在吻前端腹面,兩口角及下唇乳突一排,呈交錯排列,有副突;唇齒式多為Ⅱ:3+3/Ⅲ。

生活習性

該蛙生活于海拔50—2 000m丘陵或山區的林緣或灌叢地帶。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時,卵產在雨後積水坑或水塘邊有落葉層的土隙內,卵群不呈泡沫狀,每個卵群有卵180粒左右。孵化後的小蝌蚪被雨水沖入水塘中生活,常浮游於水面。繁殖季節為3月-9月。

地理分布

面天原指樹蛙主要分布於台灣全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