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農業生態學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農業生態學

《農業生態學》內容簡介:從20世紀70年代末在我國開始開設農業生態學課程,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農業生態學作為一門課程或學科,20多年來在我國走過了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由個別院校和個別專業開設到全部農科院校各專業普遍開設的發展壯大過程。農業生態學的發展首先與全球性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的大背景有關,人口持續增長和對產品需求的持續提高,使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對資源與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問題。其次,對農業生態相關領域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使農業生態學從內容、方法及理論與技術等多方面不斷豐富和充實。第三,作為一門課程,農業生態學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絕大多數農業院校已將農業生態學列為各專業的公共選修課或必修課,有些院校還設立了農業生態專業或專業方向。可見,農業生態學的發展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優越環境,並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農業生態學
  • 類型:生物學
  • 出版日期:200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664069
  • 品牌: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陳阜
  •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農業生態學》是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態學及其發展
第二節 農業生態學及其發展
第三節 農業生態學的內容與任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農業生態系統
第一節 生態系統概述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比較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生物種群
第一節 種群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種群的增長模型
第三節 種群的數量波動與調節
第四節 種群間的相互關係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生物群落
第一節 生物群落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 生物群落的結構
第三節 生物群落中的生態位
第四節 群落的演替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第一節 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
第二節 生物的生態作用
第三節 生物的生態適應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途徑
第二節 能量流動與轉化的基本定律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生產
第四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輔助能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第一節 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幾種主要物質的生物地化循環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養分循環與平衡
第四節 物質循環中的環境問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與最佳化設計
第一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機制
第二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分析與診斷
第三節 農業生態系統的最佳化方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農業資源利用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第二節 我國農業資源狀況與合理利用
第三節 生態平衡
第四節 全球環境變化與農業環境保護
第五節 農業資源與環境質量評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生態農業與持續農業
第一節 生態農業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生態農業原理及技術
第三節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
第四節 持續農業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表1 農業系統各項投入能量的折算參考標準
表2 主要農作物籽餅養分含量
表3 農業系統各項產出能量的折算參考標準
表4 主要農作物體內養分含量
表5 主要化肥品種的有效養分含量
表6 主要有機肥養分含量
表7 能量單位換算

文摘

插圖:


一、農業生態學的產生
農業生產的實質就是利用生物與資源環境形成人類所需農產品的過程,離開了生物就談不上農業,而光、熱、水、氣等氣候和土壤等環境因素,則是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由此可見,農業本身就是利用、調節生物與環境關係的一個生態過程。對於這種生態關係,實際上從農業生產開始之時就已被重視了,在古代農業、近代農業的各種農書中,都有不同層次和角度的闡述記載。在作物栽培及畜禽養殖相關的各類學科中,都是從各個方面對農業生物與環境關係進行分析和調節出發的,如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土壤與肥料學、園藝學、動物飼養學等等。
隨著生態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提出,使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運用更為普遍和深入。有意識地運用生態學基本理論及系統生態學的方法研究農業問題,逐步得到深入和發展,因此,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分支——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agricultural ecology)在進入20世紀以來,不斷受到重視而漸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1929年,義大利的G.Azzi(阿茲齊)教授在大學正式開設講授農業生態學課程,並於1956年正式出版了《農業生態學》一書。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已有大量的農業生態學專著及教材問世,世界各國逐漸把農業生態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專業方向或一門學科來進行研究。
二、農業生態學的發展
早期的農業生態學明顯帶有農學學科的痕跡,其研究的重點集中在農作物與農田土壤、氣候、雜草等相互關係,以及影響作物分布和生態適應能力等方面,多數仍局限於個體生態學或作物生態學的研究範疇。如在20世紀20~30年代所開展的農業生態學研究,基本上都是從分析農作物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係及調節途徑出發的,並沒有從系統生態的角度去探討,尤其對農業生態系統中的一些整體關係及規律缺乏研究,所以並沒有引起農學界及生態學界的普遍重視。G.Azzi(阿茲齊)的《農業生態學》(1956年)一書,重點闡述的仍是作物生態學的一些內容,他將農業生態學定義為研究環境、氣候和土壤與農作物遺傳、發育及產量與質量關係的科學。可見,當時的農業生態學仍停留在個體生態、種群生態及群落生態上。

序言

從20世紀70年代末在我國開始開設農業生態學課程,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農業生態學作為一門課程或學科,20多年來在我國走過了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由個別院校和個別專業開設到全部農科院校各專業普遍開設的發展壯大過程。農業生態學的發展首先與全球性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的大背景有關,人口持續增長和對產品需求的持續提高,使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對資源與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問題。其次,對農業生態相關領域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使農業生態學從內容、方法及理論與技術等多方面不斷豐富和充實。第三,作為一門課程,農業生態學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絕大多數農業院校已將農業生態學列為各專業的公共選修課或必修課,有些院校還設立了農業生態專業或專業方向。可見,農業生態學的發展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優越環境,並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近20年已陸續出版了數十部農業生態學方面的專著與教材,對促進學科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些專著或教材各有特點,但作為教材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明顯感到較難把握。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套用於農業領域的一個分支學科,同時也屬於農業科學的一個分支,本身涉及範圍廣、內容多,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強,造成在課程體系把握上比較困難;二是農業生態學總體上還處於發展時期,隨著相關的研究與實踐不斷豐富與深入,新的東西大量湧現,在課程教學中體現這些新進展的隨意性很強;三是農業生態學課程一般的學時數只有40左右,講授的內容和時間都很有限,如何既要體現作為生態學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要反映其作為農業科學分支的套用和實踐,確實面臨較多矛盾。因此,編寫一本適合當前農業院校本科教學的實用教材,一直是我們多年來的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