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

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

《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是201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可供從事寬頻接入業務運營、施工建設與系統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寬頻接入的培訓教材,還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
  • ISBN:9787121152870
  • 頁數:400頁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2年1月1日)
  • 開本:16
  • 叢書名: 現代通信網實用叢書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面向新型業務的寬頻接入網》著眼於寬頻接入網路的組網、運營和對新型業務的支撐,首先全面介紹了各種寬頻接入技術,包括xDSL和乙太網等傳統接入技術,以及光纖接入技術和同軸電纜接入技術等當前廣泛套用的新型接入技術,重點分析了新一代光纖接入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然後從綜合接入技術及設備、接入網組網及工程實例等方面對寬頻接入網的設備形態和網路建設實施方案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釋,同時還對家庭網路關鍵技術等用戶駐地網知識進行了系統介紹。

目錄

第1章 寬頻接入網概述 1
本章導讀 2
1.1 接入網概述 2
1.1.1 接入網的概念 2
1.1.2 接入網在電信網中的位置 2
1.1.3 接入層網路的現狀 3
1.2 寬頻接入網 6
1.2.1 寬頻接入網的概念 6
1.2.2 寬頻接入網的分類 7
1.2.3 寬頻接入網的結構 8
1.2.4 寬頻接入網的接口 9
1.2.5 寬頻接入網的功能模組 10
1.2.6 寬頻接入網的分層模型 13
1.3 寬頻接入網的發展 15
1.3.1 寬頻接入網的發展驅動力 15
1.3.2 寬頻接入網的發展要求 19
小結 23
第2章 傳統寬頻接入技術 25
本章導讀 26
2.1 基於雙絞線寬頻接入的DSL技術基礎 26
2.1.1 DSL概述 26
2.1.2 DSL系統構成 28
2.2 ADSL、VDSL和HDSL三種主流DSL技術 29
2.2.1 ADSL 29
2.2.2 VDSL 36
2.2.3 HDSL 44
2.3 基於五類線寬頻接入的乙太網技術基礎 46
2.3.1 乙太網技術發展歷程 46
2.3.2 主要標準 48
2.3.3 基本技術 49
2.4 乙太網接入關鍵技術 53
2.4.1 生成樹協定 53
2.4.2 虛擬乙太網 57
2.4.3 乙太網組播 61
2.4.4 QinQ 64
2.4.5 乙太網QoS技術 66
2.4.6 LAN接入網 69
小結 71
第3章 成熟光纖接入技術 73
本章導讀 74
3.1 APON 74
3.1.1 APON概述 74
3.1.2 APON功能參考模型 74
3.1.3 APON關鍵技術 76
3.1.4 APON的套用和發展 80
3.2 EPON 81
3.2.1 EPON概述 81
3.2.2 EPON功能參考模型 81
3.2.3 EPON關鍵技術 82
3.3.4 EPON的套用 94
3.3 GPON 97
3.3.1 GPON概述 97
3.3.2 GPON功能參考模型 98
3.3.3 GPON關鍵技術 101
3.3.4 GPON的套用 114
3.4 點到點光乙太網 115
3.4.1 點到點光乙太網概述 115
3.4.2 點到點光乙太網功能參考模型 116
3.4.3 點到點光乙太網關鍵技術 116
3.4.4 點到點光乙太網的套用和發展 118
3.5 MSTP 119
3.5.1 MSTP概述 119
3.5.2 MSTP功能參考模型 119
3.5.3 MSTP關鍵技術 120
3.5.4 MSTP的套用和發展 138
小結 140
第4章 新一代光纖接入技術 141
本章導讀 142
4.1 10GEPON 142
4.1.1 10GEPON概述 142
4.1.2 10GEPON功能參考模型 142
4.1.3 10GEPON關鍵技術 145
4.1.4 10GEPON的套用 160
4.2 XG-PON 161
4.2.1 XG-PON概述 161
4.2.2 XG-PON功能參考模型 162
4.2.3 XG-PON關鍵技術 163
4.2.4 XG-PON的套用 207
4.3 WDM-PON 208
4.3.1 WDM-PON概述 208
4.3.2 WDM-PON的關鍵技術 208
4.3.3 WDM-PON的套用和發展 210
小結 210
第5章 基於同軸電纜的接入技術 211
本章導讀 212
5.1 有線電視網路概述 212
5.1.1 有線電視網路的結構 212
5.1.2 有線電視網路發展現狀 215
5.1.3 有線電視網路的雙向化改造 215
5.2 基於同軸電纜的接入技術 216
5.2.1 CMTS+CM接入技術 217
5.2.2 Eo C接入技術 222
5.3 主要Eo C接入技術介紹 223
5.3.1 基帶Eo C 223
5.3.2 Mo CA 225
5.3.3 Home Plug(AV)over Coax 229
5.3.4 WiFiover Cable 234
5.3.5 Home PNAover Cable 237
小結 241
第6章 綜合接入技術及套用 243
本章導讀 244
6.1 綜合業務接入的需求和發展 244
6.1.1 綜合業務接入的驅動力 244
6.1.2 綜合接入的需求 247
6.2 寬窄帶綜合接入網設備 247
6.2.1 寬窄帶綜合接入網概述 247
6.2.2 寬窄帶綜合接入網接口類型和業務接入能力 255
6.2.3 寬窄帶綜合接入網的網路管理參考模型 256
6.2.4 接入層網路建設的三個階段 257
6.2.5 本節小結 258
6.3 面向NGN/IPTV的綜合接入網技術 258
6.3.1 面向NGN/IPTV的綜合接入網要求 258
6.3.2 接入網對VoIP業務的支持 260
6.3.3 接入網對IPTV業務的支持 264
6.4 寬頻接入服務模式的變革 271
6.4.1 寬頻測速系統 272
6.4.2 BoD頻寬點播系統 275
小結 280
第7章 家庭網路網關及短距連網技術 281
本章導讀 282
7.1 家庭網路發展需求 283
7.1.1 家庭網路演進及終端智慧型化趨勢 283
7.1.2 家庭網關的智慧型化需求 285
7.1.3 家庭網路增值業務智慧型化 289
7.1.4 本節小結 291
7.2 家庭網關主要功能 293
7.2.1 以家庭網關為中心的家庭網路參考架構 293
7.2.2 上行寬頻接入 296
7.2.3 下行多接口、多終端接入 296
7.2.4 傳送功能 296
7.2.5 地址功能 297
7.2.6 安全功能 297
7.2.7 家庭網關的QoS能力 297
7.2.8 管理功能 298
7.2.9 業務能力 298
7.3 家庭網關關鍵技術 299
7.3.1 家庭網關的連通性和業務組織技術 299
7.3.2 家庭網關的管理技術 302
7.3.3 家庭網關的QoS技術 304
7.3.4 家庭網關的安全性技術 309
7.3.5 家庭網關的中間件技術 310
7.3.6 設備發現和資源共享技術 311
7.4 家庭網路短距無線連網技術 314
7.4.1 短距無線連網技術分類 315
7.4.2 WiFi(IEEE802.1 1a/b/g/n)技術 316
7.4.3 DECT/CAT-iq技術 319
7.4.4 ZigBee技術 322
7.4.5 藍牙(Bluetooth)技術 326
7.4.6 UWB技術 330
7.4.7 Z-wave技術 334
7.4.8 6LowPAN技術 337
7.4.9 無源RFID 337
7.4.10紅外數據傳輸(IrDA) 339
7.4.11近場通信(NFC) 340
7.4.12小結:主要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比較 341
7.5 家庭網路短距有線連網技術 342
小結 347
第8章 寬頻接入網建設和套用實例 349
本章導讀 350
8.1 寬頻接入網的組網 350
8.1.1 組網模型 350
8.1.2 物理拓撲 351
8.1.3 組網技術 352
8.1.4 光接入網建設的典型模式 354
8.2 網路建設的考慮因素 361
8.3 寬頻接入網建設的典型案例 363
8.3.1 新建高檔居民社區 363
8.3.2 新建一般居民社區 365
8.3.3 一般居民小區的改造 369
8.3.4 新建商務樓 370
8.3.5 商務樓的更新改造 371
8.3.6 新建商住混合區域 372
8.4 光分配網(ODN)及其建設實施 374
8.4.1 ODN網路介紹 374
8.4.2 ODN組成 375
8.4.3 光纖光纜選用及規劃建議 382
8.4.4 光功率預算 384
8.4.5 FTTX光分配網工程實施原則 388
小結 391
附錄A 縮略語 392
參考文獻 3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