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聯想式學習

在原蘇聯學者們對單一刺激重複呈現引起的朝向反射消退現象作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基礎之上,在60年代形成了以索克洛夫為代表的朝向反射理論,但是把單一刺激重複呈現引起的行為變化,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卻是美國學者肯特爾(E. R. Kandel,1976)的貢獻。他選擇海生軟體動物海兔為對象,系統研究了單一刺激重複呈現引起的行為變化規律,並記錄其神經元的單位發放。

在這類實驗研究的基礎上,他總結出兩種非聯想式學習模式;習慣化與敏感化。

所以稱之為非聯想式學習,是因為行為變化僅由單一模式的刺激重複呈現而引起,與之相應在腦內引起單一感受系統的興奮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聯想式學習
  • 外文名:Non-associative learning
  • 學科:生理心理學
具體的非聯想式學習,習慣化學習,敏感化學習,

具體的非聯想式學習

在上述的兩種聯想式的學習類型中,其區別,在於習慣化刺激是由生物學意義不明確的無關刺激重複作用而引起;敏感化則有顯著生物學意義的刺激,例如痛覺刺激重複作用所造成。

習慣化學習

肯特爾利用一個輕微觸刺激作用於海兔體表,開始僅引起它的縮腮反應,但重複套用幾十次,則發現反應逐漸減弱,直到消失。這種習慣化現象可持續幾十分鐘,甚至1小時之久。如再重複這種刺激,可延長習慣化持續的時間達數日乃至數周之久。假如此時,對海兔頭部用一個能引起痛或損傷性的強刺激,不但立即引起縮腮反應,而且對已經習慣化的輕觸刺激,也會引起敏感的縮腮反應。痛覺與其他感覺相比有許多特點,不僅伴有情緒成分、植物性神經反應成分、運動成分,而且缺乏適應性。重複刺激不但感覺閾值不再增高,反而有所下降,這就是敏感化。對同一刺激重複呈現引起的感受性變化,也是動物和人類適應外部環境的重要機制,是在個體經驗基礎上實現的一種習得行為。

敏感化學習

在肯特爾的假設中,假如對海兔頭部用一個能引起痛或損傷性的強刺激,不但立即引起縮腮反應,而且對已經習慣化的輕觸刺激,也會引起敏感的縮腮反應。痛覺與其他感覺相比有許多特點,不僅伴有情緒成分、植物性神經反應成分、運動成分,而且缺乏適應性。重複刺激不但感覺閾值不在增高,反而有所下降,這就是敏感化。對同一刺激重複呈現引起的感受性變化,也是動物和人類適應外部環境的重要機制,是在個體經驗基礎上實現的一種習得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