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木雕》,短篇小說,為河南省文學期刊《莽原》評選的2020年度“莽原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之一。
《非洲木雕》,短篇小說,為河南省文學期刊《莽原》評選的2020年度“莽原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之一。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熱帶非洲(也就是西非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傳統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炎熱的熱帶氣候很容易毀壞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無法保存下來。但是木雕創作手法源遠流長,有著古老的傳統,呈現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木雕是非洲大陸原生民族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而烏木雕又是東部非洲特有的木雕形式,以坦尚尼亞、肯亞和烏干達的烏木雕最為出名。烏木雕是木雕中的極品。“烏木”也叫“黑檀”,英語是ebony,法語是ébène.在法語中,ébène的衍生詞是ébénier(烏木樹)、ébéniste(高級精細木工)、ébénisterie(高級木器工藝)...
烏木雕圖騰柱,高147.5厘米。1988年10月,肯亞總統莫伊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簡介:非洲傳統木雕題材多是部族祖先、偶像,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圖騰柱透雕70多個纏肢繞臂,層層壘疊的人物形象,或喜或悲、或怒或樂。雕像表現的是祖先或諸神的化身,是現實生活中的活人與死者或大地、...
《女人雕像》被發現於奈及利亞境內,那個地區是約魯巴族的木雕盛產區。古代約魯巴族擅長木雕,國王、貴族、酋長等的人像木雕,寶座上的雕刻花紋,寺廟門口及迴廊上的雕花柱子,祭壇上的神像,以及各種雕刻器具,無不運用木雕技術。技巧之精湛,顏色之豐富,在非洲木雕中也是最突出的。這種木雕均塗繪顏色,有白、黑、棕、黃、綠...
黑木產於非洲大陸部分熱帶原始森林中,樹高數米至十數米,生長周期緩慢,可能因為人工砍伐,很少具有森林的規模,無法以大宗原木的形式出口,而是被藝人製成工藝品出售,那就是聞名遐邇的非洲黑木雕, 非洲邦語稱為格尼里莫戈尼(gnirimokoni)。也許類似於中國的紅木,黑木在非洲是一種名貴木材,除了比較稀有,重要的是黑木...
扎菲曼尼里的木雕工藝是馬達加斯加傳統知識技藝,屬於非洲的工藝,並且在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簡介 扎菲曼尼里人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南部菲亞納蘭查省方圓700平方公里的山區中。一種獨特的木雕文化曾經在該島廣為流傳,並在扎菲曼尼里族群中傳承。在18世紀,這個族群為躲避森林採伐而逃...
這座木雕是1973年7月剛果總統馬里安·恩古瓦比來我國訪問時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禮品。剛果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穿其中部,屬熱帶雨林氣候,盛產珍貴木材。這座木雕所用的紅木就是其中之-,它木質堅硬,紋理細膩,是雕刻的上選材料。雕像頭部幾乎占作品高度的一半,這表現的是一位飽經風霜、德高望重的部落酋長形象。老人...
它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的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從十七世紀開始,英國殖民者從非洲運來大批黑奴,充當勞動力,在這裡開闢甘蔗種植園。於是,非洲的木雕藝術也隨之傳入。這尊黑人女性頭像,寬鼻、厚唇、大眼,面部表情寧靜嚴肅,造型粗獷,線條簡練,帶有非洲木雕的風格,表現了黑人健康的面貌。
木雕手握象牙形檯燈,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文物。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文物。2006年2月,多哥總統福雷·埃索齊姆納·納辛貝(Faure Gnassingbe)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木雕手握象牙形檯燈長70厘米,高80厘米,厚22厘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盛產大象,因而與大象有關的形象經常出現在這一地區的多種工藝品和...
本次展覽以“生命之樹”為主題,甄選館藏非洲木雕百餘件,主要展示在儀式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洲木雕,表現非洲人世俗生活的人像木雕,以及體現非洲藝術家獨特世界觀和感知力的西泰尼和雲形等雕刻作品。這些木雕除部分帶有傳統非洲部落雕刻的特色外,其餘大多數均由專業的非洲現當代雕塑家創作完成的,這些作品弱化了...
的雕刻藝術品根植於廣袤的土地上,用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傳播著人類對世界的感知、教化以及賴以生活的知識,技術和手段。這些木雕藝術品,記錄著千百年來剛果(金)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傳統,用最樸實的藝術語言觸及人類最深的靈魂。本書為我們研究非洲文化,尤其是研究剛果古代木雕藝術提供圖形學意義上的詳實資料和圖片。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短篇小說,為河南省文學期刊《莽原》評選的2020年度“莽原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之一。
《中國美術館李松山、韓蓉捐贈非洲木雕作品集》是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美術館。內容簡介 馬孔德藝術是非洲現代木雕藝術的精華,它以樸實無華的風格,奇特豐富的想像力和充滿自然氣息的淳樸,贏得了世界各國藝術界和人民民眾的推崇。 《中國美術館李松山、韓蓉捐贈非洲木雕作品集》收錄的是坦桑著名...
《中國美術館藏李松山韓蓉捐贈非洲木雕作品集》收錄的是坦桑著名的華僑企業家,非洲藝術收藏家李松山、韓蓉夫婦從他們的豐殷馬孔德木雕收藏中,精選出的155件精品圖片,這155件馬孔德木雕精品已由李松山夫婦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以豐富國家美術館的非洲藝術收藏。目錄 前言 圖版目錄 圖版 李松山、韓蓉夫婦簡介 後記 ...
非洲雕刻是藝術與宗教、民俗、社會意識相互融合的結果,是原始文明的遺存,人類的初心,現代藝術的母親。研究非洲藝術的目的是立足於當前工業化、智慧型化、現代化新時代,從原始文明找回“初心”,再造新文明、服務新時代, 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方向性參考。展出內容 鄭州大信啟源非洲木雕藝術博物館,文物的品相、規模...
非洲木雕 主要是指熱帶非洲(也就是西非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傳統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炎熱的熱帶氣候很容易毀壞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無法保存下來。但是木雕創作手法源源流長,有著古老的傳統,呈現出神秘迷人的光彩。凡是到過非洲的人,無不被非洲的野性所吸引,從威猛高大的非洲獅,到悠然漫步的...
木雕仿古“母后頭像”掛飾是1983年4月製作的工藝品,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文物。奈及利亞副總統埃奎梅贈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木雕仿古“母后頭像”掛飾 作品是貝寧象牙雕《母后頭像》的複製品。原件被英國殖民者掠走,存大英博物館。1977年,奈及利亞曾以舉辦第二屆非洲黑人藝術節為由要求歸還國寶,但英國置之不理,...
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非洲藝術。這個地區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數世紀以來,長期受到外來的影響。非洲最早的藝術遺蹟是公元3000年前撒哈拉沙漠岩石上的雕刻與繪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面具、木雕等仍然盛行。建築是北非和東非沿岸地區重要的視覺藝術,受當地盛行伊斯蘭教與東方正教影響深遠。非洲東部的游...
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作品集 《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作品集》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貝寧雕刻(Benin sculptures)包括銅雕、牙雕、木雕等,是世界藝術中的典範之一,也是非洲的雕塑藝術中最具有震撼力的雕塑藝術,可與古希臘、古羅馬等高度發達的歐洲文明的雕刻媲美。這類雕塑大都採用失蠟法鑄造,裝飾在宮殿的立柱和橫樑上,圖案有的是讚美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有的是記錄貝寧宮廷生活和典禮儀式,向全...
坦尚尼亞魯伏馬河畔的馬孔德人。用烏木製作的雕塑作品風靡全世界。孔德是非洲一個小民族,有“男人從雕”傳統,4歲男孩便隨父學雕,此木雕乃族內儀式慶典器物。馬孔德介紹 來源 馬孔德在斯瓦西里語中意為“田園”。在馬孔德人居住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名貴而稀有的樹木。性質 原木邊皮呈黃白色,蕊材為紫紅色或烏黑色。
軀幹平展,有較窄的溜肩,面部的處理也是程式化的,只是下頦不向前突出,而像山羊鬍子那樣下垂。耳朵的形 狀與其說像人的耳朵,不如說像動物的耳朵。這種神為獸形的宗教觀念在小型薩奧雕塑品(像中世紀教堂屋頂的怪物雕像那樣的赤陶頭像)上也有所表現。神為獸形雕像在非洲民族傳統雕塑中普遍存在著。在熱帶非洲木雕...
橫45厘米。禮品表現的是加納人民舉行歡慶活動的場面。畫面右側,首領手持象徵權力的佛塵和節笏,神采奕奕地目視其右前方;畫面左下方,一位侍者正在熟練地為首領鋪設地毯。首領的身後是喜氣洋洋的民眾。作品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比較豐富,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雕刻則比較簡潔,體現了非洲木雕重在傳神的特點。
這種神為獸形的宗教觀念在小型薩奧雕塑品(像中世紀教堂屋頂的怪物雕像那樣的赤陶頭像)上也有所表現。神為獸形雕像在非洲民族傳統雕塑中普遍存在著。在熱帶非洲木雕中,不同成分出人意外的配合,有時構成了雕塑的藝術形象,形成了原始藝術的獨特風格。薩奧雕塑這種合乎規範的形式,也是一種古老的祭祀雕塑形式。
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內,存有一座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直徑3米的巨型檀香木雕彌勒像,造型生動逼真。這一舉世無雙的雕像,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西藏7世達賴喇嘛,為感謝乾隆派兵平叛而送的禮品。此檀香木,采自尼泊爾一株巨大的檀香樹。由陸而海又上陸再運到北京,動用無數人力,歷時3年。先立於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