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損失說

非損失說是指損失說不能全面概括保險的屬性,應擺脫損失的概念換個角度解釋保險

非損失說的種類,參考文獻,

非損失說的種類

(一)技術說
此說以技術的特殊性作為保險的實質。它認為保險是把可能遭受同樣事故的多數人組織起來,測定事故發生的機率,按照這個比例進行分攤,根據機率論的科學方法,測定分攤金額要有特殊技術,這就是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共同特點。義大利學者費芳德是這一學說的代表。與過去學說相比,此說重視計算分攤金額這一特殊技術,是其進步。
(二)欲望滿足說
此說以保險能滿足經濟需要和金錢欲望來解釋保險的性質。認為被保險人以繳付少量的保險費為代價,在災害事故發生後能取得全部或部分補償。實際上,此說是由損失補償說發展而來,以滿足代替補償,以需要代替損失。此說的代表人物是義大利的高彼和德國的馬內斯。
(三)經濟確保說
此說認為,現實生活中偶然事件的發生將導致經濟生活的不安定,保險集合多數經濟單位,形成最經濟的後備基金,使被保險人可能遭遇的事故的損失得到經濟上的保障。就是說,所有參加保險的動機,都是使不確定的未來的災害事故得到經濟上的保障。這一學說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學者小島昌太郎和近藤文二。
(四)二元說
該學說的代表人物是德國學者愛倫伯格。這一學說認為,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不應作統一解釋,財產保險契約是以損失賠償為目的的,人身保險契約是以給付保險金為目的的。保險應當把Insurance和Assurance區分開來。Insurance是指任何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和造成損失的契約,Assurance則是指必然發生或損害必然出現的壽險契約,兩者只能擇其一。
(五)金融說
該學說的代表人物是日本的米谷隆三和酒井正三郎。這一學說認為,保險與金融一樣,是一種互助合作基礎上的金融機構,它起著一種融通資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尹成遠,閆屹主編.保險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
2 姚海明主編,段昆副主編.保險學(第2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